金农翼家吧 关注:3贴子:27
  • 0回复贴,共1

霉菌对放养土鸡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霉菌主要产生在饲料的加工和储存期间。放养土鸡采食受污染的饲料后,可以在肝、肾、肌肉中检测出霉菌毒素。其中黄曲霉菌是目前发现的感染最多的菌类,同时该菌所产毒素也是最强的化学致癌物。

其他还包括褐曲霉菌、玉米赤霉烯酮、呕吐霉素等。霉菌的生长温度为20~30℃,相对湿度为80%~90%,饲料原料的含水量是霉菌能否生长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防止霉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严格控制玉米水分 玉米是饲料原料的主要能量饲料,在日粮中添加比例较大,必须严格控制玉米水分。在检测玉米水分时,一般北方要求水分含量低于12%,南方要求低于14%.已经发霉或者水分较大的玉米千万不可用于饲粮中。
(2)慎用动物蛋白饲料 动物蛋白饲料中如果含水量较高或者脱脂不全,容易引起霉变。主要是机榨生产的饼类和储存时间过长的油脂类饲料。饲料中加了油脂一定要尽快使用,不可储存时间过长。
(3)注意饲料加工环节 在饲料加工过程中,主要注意两点。
一:饲料加工散热要充分,特别是颗粒料,要调节好冷却的时间与所需的空气量;
二:饲料生产设备的灰尘要小,防止空气中的霉菌孢子污染。

(4)加强饲养管理过程 在饲养管理中,可能会出现雨水等淋湿饲料,水槽漏水进入饲料中,长时间容易引起霉变。因此在饲料的保存与使用过程中,应当注意防水、防潮。目前在饲料中普遍使用防霉剂,主要是丙酸及其盐类。这些防霉剂具有抑菌范围广、安全性高等优点。但这些防霉剂只有在pH值低于5的时候,抑菌效果才佳。所以在饲料的使用与保存过程中应注意防霉。
霉菌中毒症状
急性型病鸡临床症状:表现为病鸡精神沉郁,多卧伏,食欲减退,对外界刺激反应淡漠,常有眼炎。如病程稍长,则呼吸困 难,冠和肉髯发绀,个别可见**、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雏鸡的眼睛常被感染,可见瞬膜下形成黄色干酪样的小球状物,以致眼睑突出;日龄较大的雏鸡,角膜中央形成溃疡。 急性者常在出现症状后2~3h 死亡,1~4周龄的雏鸡常会引起大群死亡, 死亡率一般为5%~50%。
慢性型病鸡临床症状:表现为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两翅下垂,食欲减退,进行性消瘦,呼吸困难,皮肤、黏膜发绀,常有腹泻,有的鸡还伴有嗉囊积液、口腔分泌物增多,个别病例可见颈部扭曲等神经症状。 病程一般为3~7d,少数慢性病例可拖至2周以上,如不及时诊治, 能耐过者甚少。
防制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加强饲养管理,及时清扫鸡舍内外的粪污:定期用3%火碱、5%来苏儿、0.5%过氧乙酸等对鸡舍地面墙角等进行消毒,用0.2%~0.3%过氧乙酸、碘伏、百毒杀等消毒剂带鸡喷雾消毒;控制好育雏舍温度和饲养密度.并随着日龄的增大逐步降低温度;加强通风换气。以减少育雏舍空气中的霉菌孢子数量。垫草在使用前,用硫酸铜进行喷洒消毒并晾晒干燥,并且要定期进行翻晒和更换。以保持鸡舍干燥卫生,防止垫草霉变。
加强饲料管理:严把饲料原料收购质量关,加强原料及饲料的保管工作,随时对饲料库房的湿度、通风等进行检查。一旦饲料受潮霉变,坚决杜绝为了节约成本而添加在其他饲料中用来饲喂鸡只,必须保证给鸡只饲喂优质饲料。
加强孵化室管理:及时对种蛋进行清洁和消毒,认真执行孵化室消毒制度,对孵化室内外等进行严格消毒,严禁其他无关工作人员出入孵化室。
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必须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每批鸡从育雏开始,严禁中途补充其他日龄鸡一起混养,必须全群出栏,并对鸡舍及时清扫,然后每立方米用甲醛28 mL和高锰酸钾14 g进行熏蒸消毒,隔天后。再用0.3%过氧乙酸对鸡舍内外进行认真消毒,空置数日后,再进新雏饲养。
治疗
中药用双金 鱼汤加味:金银花30g,鱼腥草20g,芦根(芦苇根 )30g,冬瓜仁15g,薏苡仁10g,桔梗10g,黄芩10g,柴胡10g,竹叶10g,桃仁10g,川贝6g,甘草3g,青蒿10g(100只成 年鸡用量 )。1剂/天,连用7天。另在饮水 中加入 0.1%(0.05%)高锰酸钾 。用药3天 ,病鸡停 止死亡,1周后痊愈 。
口服碘化钾溶液:每升饮水 中加入5—10g,给鸡饮用,连用 3—5天。全群用1:2000硫酸铜溶液饮水,连 用3—5天 ;制霉菌素100万单位/kg,拌料,连用7天 ;克霉唑 0.01g/只 ,拌料,连用 5天。同时在饲料中添加 复合VB、蛋氨酸,促进毒素排出和代谢 ,添加VA、VC、VE缓解霉菌毒素对机体细胞的毒性作用。


1楼2020-12-02 10:1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