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币吧 关注:20贴子:84
  • 6回复贴,共1
广义: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设计、制造,或由中国设计委托外国造币厂铸造,或由中国政府委托外国造币厂设计并代为铸造的银质钱币。


IP属地:北京1楼2020-11-10 20:49回复
    中国以银为币的历史很早,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银币使用。在考古中,经常发现唐、宋的银锁、元宝,元、明、清之际的银锭、元宝传世和出土就更多了。17世纪后,西方商人每年从中国购买大量的农副土特产品,绝大部分是用外国银元支付的。由于外国银元制作精巧,大小成色基本一致,便于计算,人们乐于接受。我国传统的银锭、元宝则显得笨重,慢慢地退出了流通领域。因此,大量的外国银元流入我国,到了清朝末年,外国银元在中国所占的货币比重高达43%。


    IP属地:北京2楼2020-11-10 20:51
    回复
      为了抵制外币,清政府也开始自行铸造银币。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西藏地方政府决定铸造章噶银币,形为薄片,上有藏文。


      IP属地:北京3楼2020-11-10 20:52
      回复
        次年,清政府在西藏拉萨设立宝藏钱局,最初试铸了一种“乾隆通宝”薄片银币。由于该币正反面均是藏文而无汉文,未能获准发行,存世极少。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宝藏局根据中央户部颁发的钱式铸造了“乾隆宝藏”银币,为中国新货币文化打了头阵。其后,依次有嘉庆宝藏、道光宝藏。因这种银币只限于西藏发行使用,数量不多,留存至今更为少见。


        IP属地:北京4楼2020-11-10 20:52
        回复
          1856年(咸丰六年),上海县钱号商王永盛、经正纪、郁森盛等铸造上海银饼。同时期台湾铸造了用作军饷的银饼。其后,福建铸造了漳州军饷、谨性军饷银饼,台湾又铸造了寿星银饼。随着我国近代工业的兴起,机器铸币取代了手工浇铸的造币方法。1884(光绪十年),吉林机器局率显铸造出了我国第一套机制银币“吉林厂平”。1889年(光绪十五年),广东奏准开铸七钱三分光绪元宝,开铸不久即改为七钱二分版式。因这两种银币正面有英文,俗称“七三反版”、“七二反版”银币。元,银铸币方停止流通。


          IP属地:北京5楼2020-11-10 20:53
          回复
            1890年 (光绪十六年),七二反版遭异议,遂改铸英文在背面之版式。该银币发行后,流通极畅,民商乐用,取得了可喜效果。因此,各省先后仿照此式铸造本省银币。期间,奉天、广东、湖北、北洋、户部还铸有库平一两银币,仅属试铸品,存世极少。这一时期的银币,除光绪元宝外,还有宣统元宝、大清银币、四川卢比、湖南银饼、新疆饷银等。1910年(宣统二年),清政府为了全面控制银币的铸行,于4月份颁布币制条例,规定以“元”为单位,银元为国币。革除银两制度,停止各省自行制造,将铸币权统一收归中央政府,并对银元的重量、成色作了严格规定。当年就由天津造币总厂试铸宣统年造大清银币。次年,正式开铸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不料开铸不及一年,武昌首义成功,清廷铸币只好停止。


            IP属地:北京6楼2020-11-10 20:53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3-15 20: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