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树茶吧 关注:8贴子:136
  • 3回复贴,共1

浅谈普洱茶树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树龄,很多茶友无法分辨,即使是茶商,没去到原产地亲自尝试偶尔还是会翻车,不同的山头有着不同的特性,如果只按一个标准来判断是缺乏严谨的。今天我们就换个思路,不去刻意研究树龄,而是从茶叶的内质总量来判断茶叶的品质。在此为大家分享一个比较简单容易的辨别方法,购买一个标准审评杯,按照4克的投茶量,沸水闷泡5分钟,重复三次,如果第一泡就比较寡淡,那么树龄应该只是10年以内的,如果还算饱满可以算是普通乔木,20-40年,如果坚持到第二次闷泡依然饱满不掉水,那么大概是海拔高的乔木或者入门古树,树龄50-90年左右,如果可以坚持到第三泡都不掉水的那就是非常不错的茶了,基本可以判断树龄100-200年,至于三泡后还能坚持的那就非常非常的少了,基本都是挑树做的极品原料,这个就是300-500年左右的,一般人很少能接触。
有的人会说审评的标准是3克,3克的确也是可以的,但是对于新手来说要用口腔分辨细微的变化太过苛刻,4克对于普通茶友更容易辨别。
后面我会给茶友具体分享审评方法和过程,有空的茶友也可以自行尝试体验。


IP属地:云南1楼2020-08-05 22:47回复
    今天为大家实例审评一款生茶,作为基本教学。
    审评之前请大家准备好克称、审评杯、三个留样杯、一个品茗杯,一个计时器,没有专业计时器手机的计时器亦可。
    审评杯的标准使用是3克茶用沸水闷泡5分钟,但是对于新手而言,要细品茶质可以从4克开始练习,积累经验后再换3克即可。

    首先我们称出4克干茶、水温加热到100度,将水注满审评杯后盖上盖子记时5分钟,5分钟后立马出汤,让审评杯里的所有茶汤都流干净。用瓷勺先给品茗杯里舀上两三勺茶汤、继而留样与一号样杯,方便后面对比。审评应从香气、汤色、是否有杂质,储存是否得当无异味,口感的饱满均衡程度、茶气、回甘、韵味。瓷勺除了舀茶汤更重要的作用就是闻香了,这样比较方便。

    称茶一定要精确,整数即可,细微的差距就在分毫之间。

    有条件建议温一下审评杯再放入干茶。

    计时器倒数计时5分钟。

    以沸水注满审评杯盖上盖子开始计时,闷泡5分钟。

    计时器到点即刻出汤。

    出汤一定要干净,不要留有底汤。

    出汤先观察汤色是否饱满清透,是否有糊点,是否浑浊。

    先用勺子把茶汤分别舀入留样杯和品茗杯,再闻勺子上的香气来看是否有制作上的问题,例如温度太高,没炒熟,有仓味,再看香气是否馥郁丰富。

    品尝茶汤,看茶汤的甜度、厚度、饱满度、苦涩程度、回甘、韵味。


    IP属地:云南2楼2020-08-08 18:09
    回复
      以下是第二次5分钟闷泡的汤色

      可以对比发现和第一次闷泡的汤色基本接近,略微降低,汤水的厚度,饱满程度表现依然不错。以此为参照,大家实际对比自己茶品的时候就有一定的对比样本。

      这次闻香除了注意前面的几点还可以了解杯底香是否持久。

      品尝茶汤,仔细体味与前面一泡的细微变化。

      有了留样杯就可以很直观的看出茶汤变化,同时也可以留到最后品尝冷汤的表现。

      顺便看下叶底,看看舒展程度,是否有革质感,闻已闻叶底看看香气存留情况如何。


      IP属地:云南3楼2020-08-08 18:23
      回复
        以下是第三次闷泡的汤色

        可以看到汤色虽然变淡但总体依然饱满,勉强坚持到了第三泡,这是古树茶最基本的判别方式。

        闻勺子香气还有些许存留,即将掉水的特征显现。

        品茶汤基本还算稳定,略微有掉水的表现。

        三次的茶汤对比可以看到明显的区别,整体比较稳定,香气、韵味、耐泡程度都比较优秀。

        再看茶底,条索肥壮、有革质感,叶底柔韧,依然有余香存留,总体是比较优秀的茶品。
        以上就是茶叶审评和树龄鉴别的基本方法,大家有兴趣可以尝试以下,应该会有不小的收获。


        IP属地:云南4楼2020-08-08 19: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