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西游记》,妖魔鬼怪层出不穷,其形象或面目狰狞,或欺软怕硬,几乎没有哪一个能够叫人喜爱或同情,唯独读到57、58回的真假美猴王时,心理总会涌起一种异样的感觉。
假美猴王时一个六耳猕猴,他神通广大,变化多端,腾云驾雾,样样精通。趁着唐僧赶走孙悟空的机会,他变成孙悟空,抢去唐僧的衣钵,又占据了花果山。悟空与他交战,难以取胜;两人形貌本事均无二样,观音、玉帝、阎王、地藏、唐僧等人皆难辨真假。真假孙悟空打到西天雷音寺之后,如来佛祖慧眼一睁,六耳猕猴现出原形,被悟空一棒打死。
平心而论,六耳猕猴不是个坏妖精。六耳猕猴夺取唐僧的行李和文书,但他还是尽其所能地做到避免伤害唐僧;沙僧到水帘洞索要行李时,六耳猕猴又放过了沙僧。而他跳出来和唐僧师徒作对的原因更是与众不同:不是要吃唐僧肉,也不是见财(色)起意,而是想自己到西天取经。了不起西游记里众多仙家的坐骑、奴仆变成的妖怪,他显然可爱的多。
六耳猕猴与孙悟空有很多相似之处。同为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石猴,一样吸取了天地之灵气,拥有七十二般变化;二者又面貌完全相像,不用说沙僧、八戒、阎王、龙王之辈看不出破绽,法力无边的观音、与悟空朝夕相处的唐僧、拥有照妖镜的李天王都无法将二者区分开来。
甚至六耳猕猴比悟空还要多一点儿“善聆听,知前后”的独家秘技。
所以在网络小说《悟空传》里,孙悟空和六耳猕猴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其实仔细想想,六耳猕猴只是大闹天宫时的那个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为,敢想敢冲,一样的本领高强,一样的桀骜不驯,一样的豪气如虹。无论你是十殿阎罗还是玉皇大帝,无论是观音菩萨还是如来佛祖,心里都从来没有一丝的畏惧和胆怯。不知孙悟空在看到似乎是镜子里的自己时,有没有想到当年的齐天大圣,有没有想到最本色的那个自己?
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风霜雨雪消磨了孙悟空的斗志,紧紧套在头上的紧箍咒束缚了他的行为,而君臣师长的思想则控制了他的头脑。现在的孙悟空已经成为了唐僧取经的助手和工具,帮助天界的大仙收拾他们宠物的仆役,任由以前的手下败将们调侃取笑的小丑。一路上的艰辛磨砺,一路上的责难猜疑,磨平了那个天马行空的齐天大圣所有的棱角。若遇到的妖怪是山生土长的,悟空二话不说,唯有置之死地而后快;倘若那怪是天上某神仙的坐下骑、脚旁物,悟空就会在一声轻描淡写的“手下留情”中,收起金箍棒,对神仙苦笑一下,悻悻而去!而在雷音寺是偶到阿亻难、亻加叶刁难的时候,猴子也只是发了一声牢骚而已,再也没有了当年一怒而起的豪气。
而偏偏是这样一个孙悟空,却在如来佛祖已经降住了六耳猕猴之后,还要一棒将其打死。他打死的知识一个并非十恶不赦的妖精吗?不是,他一定知道被他一棒打死的其实就是五百年前的自己。只是没人注意到,悟空高高举起金箍棒的时候,眼睛里流露出的究竟是怎样一种神情。
我想这是孙悟空自从被压在五行山下以后,齐天大圣性格唯一的一次显现了:他已经看到了六耳猕猴此后的结局——五百年后又是一个现在的自己。于是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与其是现在这样无奈地活着,不如就在轰轰烈烈之后死去!
假美猴王时一个六耳猕猴,他神通广大,变化多端,腾云驾雾,样样精通。趁着唐僧赶走孙悟空的机会,他变成孙悟空,抢去唐僧的衣钵,又占据了花果山。悟空与他交战,难以取胜;两人形貌本事均无二样,观音、玉帝、阎王、地藏、唐僧等人皆难辨真假。真假孙悟空打到西天雷音寺之后,如来佛祖慧眼一睁,六耳猕猴现出原形,被悟空一棒打死。
平心而论,六耳猕猴不是个坏妖精。六耳猕猴夺取唐僧的行李和文书,但他还是尽其所能地做到避免伤害唐僧;沙僧到水帘洞索要行李时,六耳猕猴又放过了沙僧。而他跳出来和唐僧师徒作对的原因更是与众不同:不是要吃唐僧肉,也不是见财(色)起意,而是想自己到西天取经。了不起西游记里众多仙家的坐骑、奴仆变成的妖怪,他显然可爱的多。
六耳猕猴与孙悟空有很多相似之处。同为从石头里蹦出来的石猴,一样吸取了天地之灵气,拥有七十二般变化;二者又面貌完全相像,不用说沙僧、八戒、阎王、龙王之辈看不出破绽,法力无边的观音、与悟空朝夕相处的唐僧、拥有照妖镜的李天王都无法将二者区分开来。
甚至六耳猕猴比悟空还要多一点儿“善聆听,知前后”的独家秘技。
所以在网络小说《悟空传》里,孙悟空和六耳猕猴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其实仔细想想,六耳猕猴只是大闹天宫时的那个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敢作敢为,敢想敢冲,一样的本领高强,一样的桀骜不驯,一样的豪气如虹。无论你是十殿阎罗还是玉皇大帝,无论是观音菩萨还是如来佛祖,心里都从来没有一丝的畏惧和胆怯。不知孙悟空在看到似乎是镜子里的自己时,有没有想到当年的齐天大圣,有没有想到最本色的那个自己?
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风霜雨雪消磨了孙悟空的斗志,紧紧套在头上的紧箍咒束缚了他的行为,而君臣师长的思想则控制了他的头脑。现在的孙悟空已经成为了唐僧取经的助手和工具,帮助天界的大仙收拾他们宠物的仆役,任由以前的手下败将们调侃取笑的小丑。一路上的艰辛磨砺,一路上的责难猜疑,磨平了那个天马行空的齐天大圣所有的棱角。若遇到的妖怪是山生土长的,悟空二话不说,唯有置之死地而后快;倘若那怪是天上某神仙的坐下骑、脚旁物,悟空就会在一声轻描淡写的“手下留情”中,收起金箍棒,对神仙苦笑一下,悻悻而去!而在雷音寺是偶到阿亻难、亻加叶刁难的时候,猴子也只是发了一声牢骚而已,再也没有了当年一怒而起的豪气。
而偏偏是这样一个孙悟空,却在如来佛祖已经降住了六耳猕猴之后,还要一棒将其打死。他打死的知识一个并非十恶不赦的妖精吗?不是,他一定知道被他一棒打死的其实就是五百年前的自己。只是没人注意到,悟空高高举起金箍棒的时候,眼睛里流露出的究竟是怎样一种神情。
我想这是孙悟空自从被压在五行山下以后,齐天大圣性格唯一的一次显现了:他已经看到了六耳猕猴此后的结局——五百年后又是一个现在的自己。于是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与其是现在这样无奈地活着,不如就在轰轰烈烈之后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