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国吧 关注:1,424贴子:4,815
  • 24回复贴,共1

燕国的基本地缘架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燕.三都五郡示意图


燕国的基本地缘架构(军都陉&上谷郡)我们知道,燕国在燕山南北一共设置了四个郡级单位。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些郡其实都是带有强烈军事色彩的军镇,因此是否有足够的防御力,和自给能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也正因为如此,燕山山脉边缘的丘陵地带成为了这些军镇的所在地,而控制了这些丘陵地带,也就等于控制了那几条穿行于燕山山脉的“辽西古道”。
既然燕山以南的丘陵区设置了“渔阳郡”和“右北平郡”,那么另两个郡自然就在燕山以北了.它们就是辽西郡和辽东郡。如果从辽西和辽东这两个名字来看,辽河应当是这两个军镇的分割线。不过如果这样划分的化,下辽河平原就被一分为二了,如果说是两兄弟分财产,这种分法倒也合理,毕竟下辽河平原的土地是最为平整和肥沃的。
不过如果从防御的角度看,最好还是将同一个地理单元归于同一个机构管辖下。


IP属地:四川1楼2019-07-02 23:47回复
    事实上辽西郡的管辖区域是在“辽西丘陵”。如果从山脉的角度看,就是燕山主脉以北的七老图山——医巫闾山一带的那些丘陵地带;如果从河流的角度来看,老哈河(燕长城以南),以及大凌河流域,都是辽西郡的覆盖区域。当然,控制这些丘陵、河流的目的,除了开发它的农业潜力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能够全面控制“辽西古道”的北出口。而这其中,能够直通下辽河平原的“大凌河”河谷,又是辽西丘陵的地缘中心,因此辽西郡的郡治“阳乐”邑就设在了大凌河的中游(现在的辽宁义县西),以重点扼守这条重要的河谷通道。


    IP属地:四川2楼2019-07-02 23:47
    回复
      既然辽西丘陵已经分配给了“辽西郡”,那么下辽河平原自然就由“辽东郡”负责管理了。在燕人到来之前,下辽河平原和整个西辽河地区,其实是被那些蒙古高原渗透过来的游牧民族所占。这些活跃于大兴安岭两侧的游牧民族,史称“东胡”。而在燕人得到下辽河平原之后,那些退守西辽河流域和蒙古高原的“东胡”,以及那些原本就居住在松嫩平原的渔猎民族,仍然从北线给予了燕国以巨大压力。而辽东郡的设置除了精耕下辽河平原的土地之外,那段位于辽东、辽西两大丘陵之间的长城,更是它的防区。


      IP属地:四川3楼2019-07-02 23:48
      回复
        如果燕人在朝鲜半岛上能够更进一步,占据平壤平原的话,那么燕人应该会单独在朝鲜半岛设置一个郡(就象后来的汉朝那样)。又或朝鲜半岛方向,在东线能够给予燕人巨大压力的话,也许燕人会考虑在辽东丘陵单独设置一个郡作为第一道防线(就象辽西丘陵上的“辽西郡”一样)。问题是这两种情况都没有发生。因此辽东丘陵,和燕人在朝鲜半岛的突出部,也都成为了“辽东郡”的辖地。虽然下辽河平原的是辽东郡的管理重点,但作为地缘中心的“郡治”,能够依山伴水才能够具有最高等级的防御力。因此辽东郡的郡治被选择驻在了背靠辽东丘陵的“襄平”邑,也就是现在的辽阳市。至此,燕国依靠分列燕山南北的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四郡,完成了对华北平原北部,那些新开拓土地的控制,并为燕国的核心区建立了数道防线。尽管在后世,这些郡的区域及郡治有所调整,但在地理结构没有发生大变化的情况下,这些调整的范围仍然是在上述框架之内。


        IP属地:四川4楼2019-07-02 23:48
        回复
          至此我们已经清楚了,燕国在北线的防御体系,这套防御体系在以后的二千多年中一直在发挥作用。至于说南线,燕南长城的结构和作用,我们已经分析过了。至于说燕国核心区的东面,燕人就暂时就不用烦恼了,无论是尚未开化的东洋人、西洋人,还是已经具备了航海能力的齐人,都无法在那些滩涂地上登陆。现在对于燕人来说,应该考虑一下西线了。


          IP属地:四川5楼2019-07-02 23:48
          回复
            如果说为燕国核心区的北线提供保护的是燕山山脉,那么核心区西线的安全,就需要依托那条南北向的太行山脉了。在之前分析燕、赵、中山的地缘关系时,我们已经知道了,太行八陉之一的“蒲阴陉”是进入燕国核心区的重要通道,燕国也因此将这条通道东侧的“武阳”邑升格为“下都”(现河北易县)。不过“蒲阴陉”并不是进入燕国核心区的唯一通道,在燕国国都蓟城的西北还有一条道路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条道路就是太行八陉的最后一陉:军都陉。<燕.上谷郡地缘位置示意图>(军都陉&上谷郡)我们在三晋部分已经分析过太行八陉中的前七陉了,按照正常的顺序应该将最后,也是位置最北的一陉“军都陉”分析完了,再分析燕国以及燕山的地缘结构的。


            IP属地:四川6楼2019-07-02 23:48
            回复
              不过作为太行八陉的最后一陉,军都陉其实是位于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交界处的,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它就是两条山脉的分割线。因此先将燕山山脉分析透,再回过头来解读这个两山交汇处,会更容易理解它的重要性。对于“军都陉”这个名字,很多朋友可能会感到陌生,不过提到八达岭长城、居庸关,相信没听过的朋友就在少数了。其实这几个带有军事色彩的地缘标签,指的是同一区域,也就是由华北平原北部,西北向切入山西高原北部的战略要点。或者说是变换了多套马甲的北京城,在西北方向的门户。如果沿河而上流寻找道路的话,那么穿越这个接合部流入华北平原,被北京人民视为母亲河的“永定河”,应该是最有希望的。只是正象我们经常看到的那样,有些水量和峡谷落差太大的河谷,并不一定适合开辟道路,因此军都陉并没有是在永定河畔。


              IP属地:四川7楼2019-07-02 23:48
              回复
                不过能不能沿河行走,并不是穿越山脉所必须的,更重要的是你选择开路的地区,应该是宽度最窄的地方,这样即可以减少开辟道路的工程量,也可以减轻旅途的辛苦度。而二条山脉的接合部,往往就是山势最弱的地区,也最具备通行条件(永定河谷,实际上走的还是太行山脉的北端,在山中流淌的距离过长)。至于说没有河谷依靠,是不是就一定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挖山开路,倒也未必。因为除了大河河谷以外,山脉之中更多的是一些没有蓄水量的山谷,找到最距离最短,结构最稳定的山谷后(也许是一条,也许是相互连接的几条),只要勤加维护,足可以满足原始的通行条件。


                IP属地:四川8楼2019-07-02 23:49
                回复
                  因此我们的解读重点,并不在于军都陉是如何穿越燕山——太行山脉的接合部的(位置在永定河谷的东侧)。我们所需要了解的是,在军都陉的西侧,是什么样的地理结构,而由此引发的地缘博弈,又是如何影响华北平原的。如果从地理结构来看,穿越军都陉后,就是属于山西高原的地界了。
                  按照山西高原的结构划分,最先进入我们视野的应该是大同盆地。不过大同盆地固然是山西高原五大主要盆地中,位置最北的一个,但过了军都陉后并不代表马上就能到达它的核心地区。就象如果从忻定盆地出发,东入华北平原时,要先过灵丘盆地、涞源盆地这些小级别的次生盆地一样,军都陉的西侧,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盆地区。而最靠近华北平原的盆地区就是“怀延盆地区”。


                  IP属地:四川9楼2019-07-02 23:49
                  收起回复
                    所谓的“怀延盆地区”,也可以叫作“怀来——延庆盆地”。顾名思义,怀来县和延庆县是这个盆地中两个主要的行政单位。不过这个盆地区其实又可以细分为几个半封闭的小盆地,除了怀、延两县所处的“怀来盆地”和“延庆盆地”以外,最少还可以分离出一个同样以县为名的盆地——“涿鹿盆地”。之所以解读这些看似繁琐的细节,并非是在上地理课,而是因为“怀延盆地”本身的地缘重要性,以及它在历史上所发挥的重要防御作用,让我们不得不对它多看两眼。


                    IP属地:四川10楼2019-07-02 23:49
                    回复
                      实际上,如果我们将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看作是一条连续的山脉的话,那么也可以认为“怀延盆地区”其实是位于这条山脉的腹地。这种地理结构,一方面使得我们的山地旅行,难度被大大降低(有了盆地的存在,边缘的山体就不会太宽了);另一方面也让盆地本身,成为了一个有自给能力的战略要地。为了控制这个体量不算太小,又有农业开发潜力(现在有三个县在里面)的盆地;更为了拱卫华北平原北部的安全,历代中原王朝都将“怀延盆地区”视为战略重地,并建立高等级的军政机构加以管理,而最先这样做的就是燕国。燕国在怀延盆地区所设立的军政机构,就是燕国“塞上五郡”中的最后一郡——上谷郡,也是唯一与太行山脉发生地缘关系的军事重镇。不过怀延盆地区虽然是“上谷郡”的核心区,但却并不是这个重要战略区的全部,因为在西出“怀延盆地区”后,还有一个重要的盆地区——张家口盆地区,有一部分被划入了上谷郡的管辖范围。


                      IP属地:四川11楼2019-07-02 23:49
                      回复
                        因此我们在附图中,会看到燕北长城在走到这个方位时,并非是沿着怀延盆地的西缘修筑的,而是南北向的,从中间将“张家口盆地区”切割开。虽然我们后面会分析到,所谓的“张家口盆地区”,其实也可以分割为几个半封闭的小盆地,但对于防御者来说,最为理想的状态当然还是在整个盆地区的外围构筑防线(山势更高),以让自己能够完整获得它的地缘潜力。要想了解燕国在取得“怀延盆地区”的控制权后,为什么要再向西更进一步的话,就需要先将目光重新转回到河流上了,而这条河流刚才我们已经提过了,就是“永定河”。不过这条深受北京人民喜爱的母亲河,血统并不简单。它和它的上游水系,更是直接影响了蒙古高原——山西高原——华北平原这三大地缘板块之间的地缘关系,并成就了上谷郡略显怪异的地缘结构。作者:旁边看花木兰
                        终于清楚了帝国当年的东线边塞,上谷渔阳右北平这些词汇终于有感觉了。以后能不能在讲秦国的时候把北地郡、上郡、云中等讲解下?本来讲赵国的时候我就很期待能详细说说雁门代郡等。


                        IP属地:四川12楼2019-07-02 23:49
                        回复
                          专业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9-07-03 16:36
                          收起回复
                            齐帝国属国大燕帝国


                            IP属地:四川14楼2019-08-06 00:15
                            回复
                              难怪辽宁人那么多去北京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0-02-04 17: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