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无双吧 关注:150贴子:1,837

伤寒论因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伤寒论因果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1-19 09:21回复
    因果关系贯穿了疾病的辨证分析与辨症治疗的全部过程。而伤寒论中的因果关系仍然袭承了易学与老子对因果关系的认识而作为指导思想的,远比当代的因果关系的理解与阐释要博大精深。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1-19 09:27
    回复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是共性,或者说是统计律,是集体的宏观规律,是整体的必然存在形态与变换趋势。德自然是指个性了,或者说是因果律,是个体的微观的规律。
      道是空间律,德是时间律,或者说统计律是空间分布规律,因果律是时间变换规律,这就是道与德的真正指义。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01-19 09:41
      回复
        古人对空间与时间的辨证关系,是今人难以望其项背的,牛顿时空观认为时间与空间是独立而两不相干的,直到爱因斯坦的出场,认为时间与空间是一体而相互影响的,但时空一体系带来了时间的可逆与因果的不确定性的困惑。量子化的时空观已动摇甚至开始瓦解旧的时空观,但全新的时空观却并没能真正建立起来。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1-19 09:54
        回复
          什么样的时空观也必然会影响到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即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选择什么样的立场就会有什么样的观点与方法,选择道的集体立场才可能有道的观点与方法,如果是德的个体立场呢?当然只可能是个性化的观点与立场了,如果是失(过失)的立场呢?自然是错误的观点与方法了。
          墨子将这阐述为以类取之必以类予之,意思是采取什么样的分形方式也就相应有了什么样的统计结果。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1-19 10:05
          回复
            认识是相对的,也就是说认识是需要参照的,没有参照物的比较是不可能形成认识的,所以庄子才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庄子要说明的正是有参照才有认识,并且要统一参照才能统一认识,这也是对老子的道德(认识论)的理解,也只有从参照系的角度去解读老子,才能真正读懂老子的意思。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9-01-19 10:59
            回复
              古人是从空间定位中发现参照系的意义与作用的,如阳的本义是山之南水之北,也就是阳光照射的山南或江北,而山北江南呢,就是阴了。但这只是阴阳文字的字义,而阴阳符号的定义比文字要早数千年,且内涵也要丰富与深刻太多。
              文与字是两种不同的表述语言。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也就是说文是一种象形符号,用来取代结绳记事的,而这种符号最基本的画法就是阴爻与阳爻,通过阴爻与阳爻的组合与变化而演化为一个记数体系,即八卦。
              所以说文才说:依类象形谓之文,文其实是指几何图形,或者说是几何原本。只是古代中国的几何原本并没有发展成为现代的数形几何学,而是只能沦落在民间而成为忽悠世人的幌子。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1-19 15:22
              回复
                人以文而化成天下,这就是文化一词的来历,文指的是数学而不是汉语,形声相依谓之字,字才是汉语,数学尤其是几何符号才是依类象形的语言,是华夏语言体系中最原始的本原,数学才能化成天下,或者说不懂数学与有文化是很难扯上关系的。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1-19 15:31
                回复
                  空间定位的标准参照系就是坐标系,巫的工作就是操矩以测天地者,也就是手拿坐标系定位与测量天文地理的人。不过巫的测量工具其实就两根木棍,中间用绳捆住,错开它就如同圆规而可以用来画圆,错成直角呢就是经纬坐标仪,前者为规后者为矩,规可以成圆,矩可以作方,这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来历。
                  别小看这个原始的作图工具,天圆地方到西方笛卡尔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上下隔了五千年。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1-19 15:42
                  回复
                    因果关系也是需要用到辨证法的,也是需要用到坐标参照系的,只有通过统一的参照系而进行辨证分析的因果关系,才能触及到因果关系的真正内涵,也才可能建立起全新的时空观。
                    哲学之所以可以超越科学,就是因为哲学是数学之本,而数学是科学之原。数学才是哲学的真正语言,数学才是科学的有效工具。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01-19 15:52
                    回复
                      什么样的时空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因果关系,辨证时空观才能有辨证的因果关系。同一性是同类才能相应的必要条件,所以因果关系存在着两种类型,一是同一时间的离散分布关系,一是同一空间的连续分布关系。而这两种关系是并存的,即纵横联系。
                      比如人与人构成了人的集合,这也叫类,人的集合即人类。这是以同时性为条件的,今天的你与明天的他是缺乏同一性基础的。集合分布是离散分布,服从于统计律,而概率定律是统计律的核心。也就是说道是万物集合离散分布的统计规律,是不确定性的根源!虽然爱因斯坦不相信上帝是在掷骰子,但古人却已坚信“道在帝先”而且是在掷骰子的。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1-20 09:03
                      回复
                        德是个体性的时间变换趋势,或者说是惯性,这种时间性的惯性服从于因果律,但同一空间(事件)是因果律的必要条件,如昨天的你与今天的你才能构成因果关系,时间虽然不同,但具体的对象却是基本一致的,这仍然是同类才能相应,即同中才能求异的。
                        因果律与统计律是万事万物的道德二重性,道为阳而德为阴,“静则与阴同德,动则与阳同波”,一阴一阳之谓道,确定性为阴,不确定性为阳,万物都会随波逐流的。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1-20 09:14
                        回复
                          传统哲学思想是以道为本源的,掷骰子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才是古人也是今人应该关注的问题,正因为有了不确定性才有了对未知的恐惧与探索,而这正是卜蓍得以盛行于古代中国的真正原因。
                          而现代科学是以德为起源的,个体化或者说还原到个体的形态即还原科学是现代科学的初始目的,充满确定性的因果律成了现代科学坚信的基本规律,但个体规律与集合规律是独立存在而两不相干的吗?如果相干那么二者谁才是居于主导地位的呢?这既是现代科学的困惑也是哲学界一直在争论而难以结论的问题。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01-20 09:26
                          回复
                            这个问题很重要,对于医学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决定了是该以还原科学为主导还是应该以系统科学为主导的问题,直白地说是该以中医为主导正是西医为主导,是以模糊论治为主导还是精确论治为主导,以及中医是该以经方为主导还是时方为主导的问题。
                            指导思想或者说指导理论错了,那么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临床实践的方向与方法也会因此而错了,虽说因为地球是圆的而南辕也能北辙,但劳民伤财是肯定的了。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1-20 09: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