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无双吧 关注:150贴子:1,837

伤寒论病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伤寒论病因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9-01-06 09:18回复
    伤寒杂病论及金匮要略中,都有探讨疾病成因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与条文之间却没有什么关联。
    如伤寒例第四:以伤寒为病者,以其最盛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名曰伤寒。不即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热者,皆由冬时触寒所致,非时行之气也。
    这是四季传变,冬触寒春变温病夏变暑病,虽然内经有“冬伤于寒,春必病温”的说法,但将温(疫)病从伤寒中剥离出来,已是明清温病学派的事了,与张仲景的六经传变有点格格不入。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1-06 09:48
    回复
      温病学派是以伤寒论中“发热而渴,不恶寒”这一症候群,以白虎承气等清热救阴,即热因寒用为立论基础的,这与火神派的热因热用的立论基础,从病因病机到治则,都要逊色许多。
      伤寒条文中,伤寒发热不恶寒口渴就表示风寒已从太阳往里往下进行传变了,传变的原因一是抵抗力差,一是误治而引邪深入,传变的深浅不同,治则也不同,如栀子豉汤症,以其传变尚浅,应该属食管部位,可以发散及催吐的方法,再深入就是陷胸汤症了,食道已兼阳明,胸胁已兼归少阳了,至于大小柴胡症,就已是以少阳症为主了,三泻心汤黄芩白虎承气类汤症,是以阳明症为主了,也就是说伤寒发热,不恶寒而口渴,是六经传变中的邪入阳明或少阳,为二阳甚至三阳合病了。
      六经传变的时间周期有没有特定的规律呢?这会涉及到天干地支六十甲子的运用,即所谓的五气六运。不过论对五气六运的运用,第一当推八字,第二自然是占卦了,占卦本就不靠谱,至于用来占病就更有点不太靠谱了。如果用统计学的观点与方法去运用它,比如说伤寒二三日如何如何,伤寒七八日如何如何,也就是说多长时间后出现某种情形的概率会较大一些,这才是正确的理解。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9-01-06 10:48
      回复
        比如冬伤于寒春必病温,这话就有很多问题,伤寒一定会按季节进行传变吗?不一定,所以这个必字只能理解为冬伤于寒,(如果没能治愈),春天时感染温病的概率就比正常人要大得多。又内经中“诸……皆……”之类的,和“必……”的理解为大多数、大概率就对了。
        温(热)病的剥离,对伤寒论的确是一种肢解,也是让学者误以为伤寒论是用于治疗外感的,尤其是伤寒论序中,说张仲景族人,死于疫病十居其七,所以发愤著书,似乎伤寒论就是为了对付疫病的,这还是在用病毒细菌寄生虫等传染作为病因立论的。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建安十年中只有建安四年发生过一次小的疫情,并没死多少人,建安二十二年倒发生过一次大的疫情,据后汉书记载十年三次大疫是建宁四年到光和二年。如果张仲景自序,大抵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治杂病如神”,这个评价是很公允的,没人说伤寒论治疫病如神,否则也就没有温病学派与西医对传染病的发挥空间了。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9-01-06 11:15
        回复
          高哥,想自学中医可以吗?推荐什么书?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9-01-06 11:45
          收起回复
            金匮与伤寒例中都提到了“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这段话当然不会出自张仲景,第一条经络受邪入脏腑,经络是六经吗?不是,脏腑是六经吗?也不是,这就与六经传变扯不上一点关系了。第二条是说外皮肤所中而导致四肢九窍血脉不通,张仲景不会称皮肤,会称表,也不会说九窍,因为太阳所主的就是门户,四肢血脉不通就会逆冷,张仲景称之为厥逆。所以这条也是前言不搭后语的。第三条金刃虫兽所伤,这是外科,当时华佗比张仲景的名气大的太多,就是因为战乱为金刃所伤的人很多。汤剂主要是内科,在外科中是辅助,多用于术后恢复。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9-01-06 12:12
            回复
              伤寒论当然没有包治百病的想法,因为这很不现实,病因不同发病机制也会不同,治则也会不同,所以归纳总结病因是理清病机的前提,只有理清了发病机制,才可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即以理立法。
              宋时陈无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因说,即内因七情所伤,外因六淫所伤,以及不内外因的饮食不节、虫兽金刃等所伤。
              但这种分类法还是说不通的,首先是七情致病这一条就说不过去,人人皆有七情,也都时常有过喜怒忧思悲恐惊,如果这一条都足以成为病因的话,那还有不病的人和不病的时候吗?况且情志病是隶属于少阳枢机不利的疾病,换句话说只有少阳枢机不利的人才容易为情志所伤,情志可以成为诱发的条件,但这还不足以成为根本性的原因。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9-01-06 13:08
              回复
                至于六淫的风寒暑湿燥火,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引用过一段话:小品曰:古今相传,称伤寒为难治之疾,时行温疫是毒病之气,而论治者不判伤寒与时行温疫为异气耳,云伤寒是雅士之辞,天行温疫是田舍间号耳,不说病之异同也。考之众经,其实殊矣。所宜不同,方说宜辨,是以略述其要。《经》言: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密,则不伤于寒。或触冒之者,乃为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而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名曰伤寒。不即病者,其寒毒藏于肌骨中,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暑病,热极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温病热病者,皆由冬时触冒寒冷之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凡时行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冷,秋时应凉而反大热,冬时应寒而反大温,此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长少多相似者,此则时行之气也。伤寒之病,逐日深浅,以施方治。今世人得伤寒,或始不早治,或治不主病,或日数久淹,困乃告师。师苟依方次第而疗,则不中病,皆宜临时消息制方,乃有效耳。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1-06 13:12
                回复
                  小品即《小品方》,《经》是否就是黄帝内经,难以定论。伤寒例中的冬伤寒而春温病一节肯定不是张仲景说的,否则孙思邈会直接引用了,毕竟孙对张是非常推崇的。
                  这一节否定了将温凉暑作为直接病因的作法,正所谓无一年不寒暑,无一日不温凉,一年有四季气候变化,而一天也是有气候变化的,仅以四季气候变化为病因而无视短时间的气候变化显然是不对的。
                  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如果一个人的少阳疏泄机制正常,也就可以避免为情志所伤,如果一个人的防御机制正常,也是可以避免为温凉暑燥湿所伤,天天生活在热带的人并不会因此而全得暑病,生活北方干燥地区与生活在南方水乡的人,可能会存在着概率性的差异,但这种差异也是不足以成为病因的,它不是主要的致病因子。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9-01-06 13:39
                  回复
                    要弄清楚伤寒论的病因说,是需要用到辨证法的,可以说不懂辨证法,学中医就只能是瞎子摸象,而结果就是眼耳口鼻,各成一派了。
                    先综合一下病因,有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一是遗传性疾病,这不是中医所能够解决的,二是先天秉赋不足,虽说先天不足后天补,就如同一个人的八字命运差,后天努力究竟会有多大的作用呢?没有相关的统计数据,只能肯定地说是可以改善。
                    后天因素不外乎外伤与内伤两大类,外来的伤害主要又有气候,饮食,以及虫兽金刃等外伤,内伤主要来自于身体内部,如情志所伤,劳累所伤等等。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9-01-06 14:11
                    回复
                      高老师好~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9-01-06 14:39
                      收起回复
                        内外因的具体分类边界还是很模糊的,比如内伤的因一般归类于养生的范畴,而饮食入胃,究竟应该算是外来的,还是人体内部的,这也难以分的很清楚,中医还是养生都有关于如何饮食的探讨,至于虫兽金刃所致的外伤,与风寒所致的外伤,只能用有形与无形来区分,有形外伤显然属于外科的范畴,针刀之术古亦有之,当然也应该算作是中医了,但狭义的中医应该是以风寒为病因以汤剂为主要方法为诊治内容的。狭义的中医体系是张仲景所创立的。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9-01-06 15:02
                        回复
                          伤寒论的病因解析,其实也要用到辨证法,也就是坐标解析法。数学方法是目前最严谨也是最有效的思维工具,是一切科学的基本方法,中医也不可能例外。这也是伤寒论能够一枝独秀上千年的原因。
                          坐标解析法大家都不陌生,而古人运用也很粗浅,所以理解起来也没有什么难度。
                          取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先解析一下生态系统。以形与神为经纬二维,形为经为阴即横轴,而神为纬为阳即纵轴,标记方法用上下来表示阴阳经纬,上爻为纵轴下爻为横轴,现代标记方法就是(x,y),再分正负,也还是分阴阳,上爻阳即+y,上爻阴即-y,下爻阳即+x,下爻阴即-x。形的正负是指形体的虚实,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呢就为形实即-x,反之为+x,神的正负可以看着是智能水平或生命活性,强为正而弱为负,至于原点代表平均水平,为0。
                          人所在的区间为右上第一区间,形实而神强,其实动物都可以划归这个区间,右下第二区间呢,就是植物了。左下为第三区间,左上为第四区间,因为形态都为虚,看不见也摸不着,即微生物区间,微生物区间中,第四区间是益生菌区间,第三区间是致病菌区间。为什么会这样划分呢?
                          因为同化作用,同化作用也是同类才可以相应的衍生,即双方首先要具有同一性的沟通基础,口语不行就用手语,得让双方有所了解,才可能进行同化。一四区间的同一性基础是+y,一二区间的同化基础是-x,第三区间与人体没有同一性基础,也就不可能进行沟通与协作了。
                          坐标四象图形中,一三区间只有唯一的交点,而这个交点却是0,表示不存在。
                          同化作用就如同消化作用一样,人吃肉(动物)吃粮吃菜(植物),是因为可以同化为人体所需的物质与能量。而不可能直接吃土喝油来补充,还是因为不相类,即没有自相似性,也就没有可以同化的基础。
                          所以微生物的划分,因为形态虚而不实,所以分类可以随意一些,按对人体有益还是有害来划分即可。而之所以有害是因为没有同化基础。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9-01-06 16:15
                          回复
                            这就是以病毒细菌真菌感染为病因的理论依据,西医还是深受西医影响的温病学派就是以此病因而立论的。
                            张仲景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因为风字说文释义为风动虫生,虽说将病毒细菌喻为虫并不准确,但已经意识到了这些有害的微生物是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的。
                            但张仲景并没有采用微生物致病作为病因,而是采用了风寒作为致病的主要的根本的因素。
                            因为生态系统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就如同春夏秋冬四象一样,有夏无冬可以不?当然不可以,因为它是一个系统,缺少一个环节系统就会崩溃,就如同太阳没有落下也就不可能升起一样。有害微生物区间仅仅只是相对于人类或动物类而言的,三与二四区间却是有了同化基础的,对人体有害并不表示对整个生态系统有害,而以有害微生物为敌,就是把人民内部矛盾上升为敌我矛盾,最终受伤的还是整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恶化也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而这种情形大家都已经历了。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1-06 16:48
                            回复
                              也就是说张仲景并没有以有害微生物为假想敌,而是通过截断有害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入手的,那就是大气环境。
                              还是要用到坐标四象,设左虚右实,上热下寒,实还是指有形的,虚指无形的,有形的实物无论寒热,人体都是可以进行同化的,比如喝热水是不会中暑生燥上火的,吃冰根也是不会伤寒生湿的,当然也有烫伤冻伤的,这毕竟很少且可以预防的,所以不是张仲景要关注的内容。
                              无形的环境要素当然是风啦,就是空气流动,风挟热也是不会致病的,春风暖风令人很愜意,还是因为可以同化。而风寒却没有同化基础的,不仅因为无形可以无孔不入而防不胜防,而且双方没有共通语言,要么各行其事,要么两不相容,这就是外部环境致病源!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9-01-06 17: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