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在症候群中并不是很重要,而是病位!因为六经辨症需要确定的是病位!而脉象并不能完全作为病位确定的依据!
比如头痛肯定就有太阳病,项背强痛呢?是指靠近颈椎部位的背部强直疼痛。如果再往下呢?就不完全是或不是太阳病了,因为少阳或阳明也可能影响到这个部位,如心痛彻背或背心寒冷如冰,其主要是由胆或胃所引起的。
六经分形是从体位划分的,所以症候是六经辨识的主要依据,如果拿不准呢才需要结合脉象来判断,这就是难经所说的上工望而知之,下工切而知之,望闻问切并不是非得四诊合一。
望而知之谓之神,这是诊断的最高境界,不过现代诊断设备与技术才能够达到的,而不是凭肉眼就可能实现的。
闻而知之谓之圣,如果望诊尚不能确诊就需要进行闻诊,就是听患者的自诉其自觉不适的症状,如果还是不能决断就表示还有存疑,就需要进行问诊了,通过问答来决疑。这就是问而知之谓之工。
最后才是切而知之谓之巧,通过切脉来进行辅助判断。毕竟切脉依赖的是手感,需要通过脉象的深浅(浮沉)、有力无力(虚实)、缓急(迟数),即脉管与血液流动的具体情况来综合判断。
这种手感非常难,一斤半斤的可以掂量出来,一克半克的差异可能没有几个人可以掂量出来。即便是脉搏快慢也是以医生呼吸为时间尺度的,如一呼几博,这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所以大多行医数十年,仍对脉象只是心中了了而指下难明,可以说绝大多数中医取脉都是在装样子!
而最重要的是脉象只能用作参考!因为六经之病皆有浮有沉,有迟有数,有虚有实!并且脉数也未必定是热,脉迟也未必定为寒,无力之脉未必是虚,有力之脉未必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