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众金融吧 关注:43,793贴子:12,186
  • 7回复贴,共1

P2P暴雷潮的根源是对金融的本质缺乏敬畏之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近日,工商银行原行长杨凯生在出席某论坛时表示,近期P2P暴雷潮的根本原因是大量平台尚未完成整改,错配、刚兑现象普遍,贷款规模超标仍向企业贷款;主观问题是盲目相信或刻意鼓吹自身大数据征信能力,错误模式泛化,对金融的本质缺乏敬畏。


1楼2018-09-06 11:09回复
    关于解决出路,杨凯生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坚持整治:必须面向全部从业者,严格落实监管要求;
    二是情绪引导:避免过度恐慌,也要防止回升后过分乐观;
    三是出借人教育:风险召示、打破刚兑、整治必要性、营销鉴别;
    四是严惩恶性违约:对于恶性违约平台,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2楼2018-09-06 11:10
    回复
      以下是演讲全文实录的节选:
      今天大概想说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近期问题平台的出现和我们一些媒体还有社会上的一些负面情绪的一些相互的关系。
      第二,就想说说最近比较集中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因为也有不少朋友说是监管措施力度过大了,是监管的一些政策相互叠加了,是由于处置风险而引发了风险等等,也有这些议论。坦率说,我是不太赞成这种看法的,所以我也想说说我的想法。
      第三,下一步这个行业如果还想继续发展,那么它必须搞好整治攻坚必须坚持健康发展,我想说这三方面的问题。


      3楼2018-09-06 11:10
      回复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查看此楼


        4楼2018-09-06 11:10
        回复
          我觉得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问题平台出现的问题多了,严重了,影响了人们对P2P的关注,影响了人们对P2P网络信贷平台的吹捧,还是舆论情绪的负面导致了市场的不稳定,导致了更多的平台出现问题。或者说它互为因果。我觉得,是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多了,才影响了或者说左右了人们的情绪。
          这是出现问题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我想恐怕应该说一句话,不应归咎于加强监管,或者不应简单归咎于加强监管。刚才我已经说了,有不少朋友或者有一些朋友觉得,过分严格的监管导致平台选择了恶性退场的做法,这种看法我觉得确实有点有失偏颇了。


          5楼2018-09-06 11:12
          回复
            回过头来看,每次问题平台出现的高潮的时候,有几个时点我们都看了,实际上它的平台出现问题集中的时候,实际上都是你分析一下,都是风险但是已经集聚到一定的程度。
            市场上已经有了不少的反应,监管部门已经有了进一步的察觉之后,才出现的监管措施,而不是相反。我们可以看看几点时点。


            6楼2018-09-06 11:17
            回复
              2015年12月份,第一份监管的意见出台,就是P2P监管细则暂时办法,明确了P2P平台坚持信息中介,不能办成信用中介。它要求严禁资金池,严禁搞资金错配等等,而且提出了一个原则,小额分散为主的原则。坦率说,2015年这个文件出来以后,许多人并没有真正理会这个文件,没有把它当回事,执行和落实,坦率说当时并不很认真的。
              到2016年8月又进一步出台了一些文件,《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等又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信息中介的定位。而且把资金必须做银行存款提出来,并且有定量的要求,自然人20万,法人100万等等,2018年6月底,又出了《验收的通知》,提出来要备案的要求等等。
              2016年年度中间平台数量是多的,但是恶性退出的形式是少的,大部分当时退出还是经营者自主选择的比较有序的退出,所以当时整个市场的情绪应该说相对来说起码比现在要平稳,参与者的损失也还是比较有限。但是后来就不太一样了,今年以来情况就不太一样了。所以是值得我们注意。


              7楼2018-09-06 11:17
              回复
                平台之间一些企业相互勾连或者说关联度比较高或者说关联交易比较多的也是导致风险出现重要问题。你像前一阶段出现的一个问题平台,比较大的问题平台,叫壹百金融,经过查询实际上可以看出,有十个公司和它都是搞互联网金融,和它关联度是非常高的,有相互的资本股权关系有投资关系,而且恰恰这十个公司都是在今年7月,几乎同时暴雷,同时出现问题。
                看来一再所讲的公司治理机制问题,法人治理机制的问题,不仅仅是在传统企业中存在需要注意,实际上在互联网企业里面也存在着同样问题,也需要加强法人治理机制的建设,加强公司治理机制的建设。
                所以我觉得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说还是整改任务还没有完成,错配、刚兑的现象,贷款规模超标的现象等等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扭转,所以这个是导致这次出问题的原因。第二个,整体经济下滑,借款人的预期,一直不太充当信息中介在那儿充当信用中介出现了资金的中断。还有一个主观原因盲目相信所谓的大数据技术或者说刻意鼓吹自己的数据收集、整理、使用的能力,并且把这种模式泛化等等,这些原因,可以从多方面分析。
                下一步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整治的方向,必须面向全部的从业者,面向全部的机构,全面的落实前一阶段监管部门、央行包括我们互联网金融协会出台一系列的监管要求和整治的措施。
                再者,情绪也要注意引导。不要去做火上浇油的事情。当然情绪引导也注意一条,不能稍微形势好一点以后又进入过分的乐观,这个也是需要注意的。


                8楼2018-09-06 11: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