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吧 关注:357贴子:5,289
  • 3回复贴,共1

真诚对话 用心聆听 共同探讨宗教中国化/本土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部分中德代表在“中德跨宗教对话会”上的主旨发言
2018年5月10日,在中德跨宗教对话会上,来自中德两国的9位不同宗教、不同界别的代表围绕“宗教中国化/本土化”的分议题进行了精彩的主旨发言。
金陵协和神学院教务处临时负责人文革牧师
中方基督教代表金陵协和神学院教务处临时负责人文革牧师以“让中国教会中国化:探究丁光训主教对基督教中国化的贡献”为题,通过研究丁主教对中国教会未来发展方向的考量来阐释基督教中国化,其目的在于让基督教在中国扎根,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帮助中国教会寻求其结构定位,呈现必需的民族身份和文化身份。基督教中国化力图构建一个后宗派的联合教会、鼓励基督徒担当社会责任,见证基督。简言之,中国化就是在保持与普世教会共融的同时,让中国教会具有其特有的处境化表现形式。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杨发明大阿訇
中方伊斯兰教代表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杨发明大阿訇以“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路径和当代实践”为题,谈到宗教的本土化是世界宗教生存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尊重和顺应这一规律,宗教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杨会长分享了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路径和历史处境。他认为我国伊斯兰教应继承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强化国家认同,强化文明对话,强化社会担当;明晰伊斯兰教中国化的责任主体;明确伊斯兰教中国化的任务。中国宗教及其文化的包容性,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无论是本土宗教还是外来的宗教,只有不断适应我国历史、社会发展,充实时代内涵,才能“落地生根”,健康发展。

汉堡土耳其-伊斯兰教联盟主席西科里亚·奥托格博士
德方伊斯兰教代表汉堡土耳其-伊斯兰教联盟主席西科里亚·奥托格博士(Dr. Zeberiya Altug)从穆斯林在欧洲发展的历史入手,谈到穆斯林在德国的情况,穆斯林从外来务工者到成为公民,再到获得对穆斯林宗教的支持,德国的基督新教和天主教会起了重要的作用。目前宗教、社会和政治层面的对话与合作已经初见成效。在德国11个重要的联邦州里已经有3个承认他们宗教团体的地位。
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秘书长谭立铸神父
中方天主教代表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秘书长谭立铸神父提出天主教的中国化既有内在的要求和实践,也有外在的要求和实践。从本质上说,天主教的中国化就是要把中国天主教作为一个完整的和独一的地方教会建设起来,将中国天主教最真实地建立在基督的福音真理内。
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照诚法师
中方佛教代表上海佛教协会副会长照诚法师以“宗教学视域中的佛教中国化路径刍议”为题,认为要站在宗教学的角度,对宗教中国化这一命题深入开展其学术性的义理架构和理论性的探索,从而以其研究成果为基础,深入到如佛教、基督教等具体宗教信仰形态的中国化命题的研究和探索之中。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系主任徐以骅教授
中方学界代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系主任徐以骅教授以“大国学术——作为学术研究的基督教中国化”为题,在界定“大国学术”的基础上,以“大国学术”作为参照系来审视基督教中国化学术研究的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各国内部的学术发展是不平衡的,与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其他学科相比,我国宗教学的发展命运多舛。中国基督教研究界应充分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外基督教学术的丰富资源,为早日建成具有中国风格和气派的基督教研究学术体系做更多的基础性工作。
德方政界代表德国联邦外交部宗教和平特别小组副组长西尔克·莱希纳博士(Dr. Silke Lechner)从德国宗教与政治关系方面介绍了德国宗教信仰的现状是信仰的多样化。在德国,政教是分离的。德国发展部于2014年成立了“宗教与发展”工作组,旨在倡导使全世界的宗教社团为其所处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发挥作用。
一天的对话会,代表们主旨发言热情洋溢,主持点评极其深刻。发言过程中还穿插了提问环节,与会代表用心聆听、积极踊跃地提出问题和见解,加之发言人的精彩回应,使得整个会场掌声不断、气氛热烈。通过双方彼此真诚对话,深入探讨,中德各宗教之间谦逊、客观、全面地认识对方,也能够坦诚、如实、宁静地面对自己,达成共识,让我们能够面向全球、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IP属地:辽宁1楼2018-05-16 21:02回复
    ——中德跨宗教对话会在沪开幕
    2018年5月10日,第二届“中德跨宗教对话——不同文明 共同未来”跨宗教对话会在上海铭德大酒店拉开帷幕,这是继2016年5月“中德宗教对话——和平与共享”跨宗教对话会在德国汉堡成功举办之后,双方举行的第二次对话会。通过第一次对话会,德国教会和社会对中国宗教的情况和发展,以及中国政府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情况有了较好的认识。中德双方教、政、学各界代表之间增加了了解,加深了友谊,增进了共识。

    此次,中德双方来自宗教界(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政界和学界近50位代表参加会议。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肖虹、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外事处处长修彦彬出席会议。
    8时30分,中德跨宗教对话会正式开幕。开幕式由肖虹副秘书长主持。肖副秘书长和德国新教教会联合会亚太及北美区负责人克劳迪娅•奥斯塔雷克牧师(Rev. Claudia Ostarek)首先向会众介绍了会议情况和双方代表。
    肖副秘书长用三个“合”字指出了中德双方两次对话会的脉络:一拍即合、不谋而合、和合共生。她提到,2016年中德对话会的促成就是两国有共同意愿加强宗教交流的结果。中方提出的宗教中国化/本土化议题,得到了德方的赞同,说明双方愿意就这个议题进行研讨,分享各自的经验做法,提供思想借鉴和实践启发。此次的主题“不同文明 共同未来”使我们感受到跨信仰对话会,就是要通过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探索人类共同的未来。对话是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不同文明和谐相处的最重要的方式,以和平、智慧、公正的方式开展对话,加深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共识,才能携手创造共同未来。
    随后,中国基督教协会会长高峰牧师和德国新教福音事工协会董事会主席、德国代表团团长杨•詹森牧师(Rev. Jan Janssen)分别致辞。
    高峰牧师在致辞中首先代表中国基督教两会,对此次中德跨宗教对话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他回顾了双方第一次对话会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宗教中国化是中国各宗教,包括基督教在中国存在与发展的正确方向。他说,基督教中国化是一项长期的综合工程,中国基督徒推进基督教中国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基督教会,强调教会的地方性,但并不否认教会的普世性。中国教会是普世教会的一部分,中国基督教协会是世界基督教教会联合会的正式成员。目前,处于后宗派时期的走在合一道路上的中国教会,面对普世教会不同的教派和组织,与许多不同宗派背景的教会及机构保持友好交往与合作,包括德国新教教会等。
    他相信,中德跨宗教对话会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有助于增进双方不同宗教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高牧师最后祝愿本次中德跨宗教对话会取得圆满成功!
    杨•詹森牧师在致辞时首先感谢中方的邀请和热情的接待。他指出,中德双方虽然距离遥远,文化有差异,但我们仍然互邀互访,互相在中德举行对话会,共同为中德双方的宗教发展而努力。两次对话会都有不同宗教人士参加,这体现了对话会的多元性,我们可以相互学习、相互理解。詹森牧师希望双方在对话的过程中,彼此尊重,打开对话的大门,用心倾听,共同为宗教未来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随后,对话会正式开始。为期一天半的对话将围绕“宗教中国化/本土化”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两个主题进行深入研讨。第一天将由中德双方四个不同宗教、不同界别的代表就“宗教中国化/本土化”的主题畅所欲言,相互交流与讨论。
    此次研讨会由基督教全国两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德国新教教会联合会(Evangelische Kirche in Deutschland – EKD)和德国新教福音事工协会(Evangelisches Missionswerk in Deutschland〔EMW〕)联合主办。
    原文链接:http://www.ccctspm.org/newsinfo/10468


    IP属地:辽宁3楼2018-05-16 21:08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5-16 23:00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5-16 23: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