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克难谈铁路】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去参了军,当时是在山西有名的雷锋排服役,可以说我的骨子里有很深的军人情结,我觉得我的骨血里面《士兵突击》铁路已经溶入了这样一种军人的刚毅的东西。
在扮演铁路这个人物的时候我就觉得,铁路不能和任何一个人相似,他有着自己独特的一面,他是老A的大队长,而老A又是什么呢?它是每一个兵所向往的地方,是步兵的巅峰,成能为其中的一员就是一种无上的光荣。这样一支特殊部队的最高首长本身就已经神秘无比了,也就没有必要再去着意刻画。所以,不管是什么场合,哪怕只是闭目养神没有一句话,哪怕只是点一颗烟,都会对周围的人产生一种威慑感。当然,不说话也要有不说话的理由,闭目养神也要有闭目养神的境界,点烟也要有点烟的目的,这就是我所要表现出来的铁路。
当时这个戏康导也跟我讲,说:你本身就是军人,就不要再去演“军人”啦,就要演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因为你的职业的特殊性已经把你定型了,如果再过度的去强调你是个军人的话,那么这个人物就会失败。所以我们当时到了云南以后,康导为了让我们尽量自信,尽量把要饰演的人物贴近到自己身上,要求我们一到了驻地就全部换上军装,不管是吃饭也好上街也好聊天也好,都要穿着军装。这个军装穿久了,那么自己也就慢慢的有军人的东西了。我们演员住在一起的时候就经常聊角色,聊我们自身对每一个人物的理解和诠释。该怎么弄?导演的要求已经放在那了,剩下的就是我们自己怎么去处理这个角色,这当中还要靠我们演员去相互的商量。比如我跟袁朗的几场戏,我们俩就商量这场戏我们应该怎么来,我们应该怎样才能把大队长和中队长演活,而不仅仅演成个大队长和中队长的架子。所以说这几场戏我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很多的深思熟虑,然后经过导演的同意和加以点拨创作出来的。所以说对一个演员来讲,不管饰演角色的大与小,创作都是很重要的。
说到这儿还有一个小插曲,那就是拍老A考核的那场戏时,因为当时北京还有一部正在拍摄的戏《追杀横路径六》在十万火急的等着我到场,当天下午的机票也已经定好了,所以拍完考核吴哲之后得到康导的允许,跟袁朗打了个招呼后便匆匆忙忙的走了。因此后来好多热心观众都不理解,为什么刚刚考核吴哲的时候大队长还在,可一转眼考核许三多成才时大队长就不见了呢?是对许三多、成才不重视?还是临时去了卫生间?还是去375峰顶回忆往事?或者去替袁朗藏证据怕被吴哲纠察出来?呵呵,都不是,真的只是迫不得已急着赶飞机去了,在此也向所有热爱《士兵突击》的“突迷”们表示诚挚的歉意。
http://tieba.baidu.com/%B2%DC%BF%CB%C4%D1/tupian/list/%CC%FA%C2%B7%CF%E0%B2%E1铁路图片相册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