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aiwanbeats.punchline.asia/archives/17450
采访当天,晚间七点半,小宇比我们先到达约定的地点。我边拿出今日采访的问题,边问他需不需要先看过?他说,想保有听到问题的惊喜感,并用最直接、诚实的状态面对就好。
小宇说话时几乎没有手势,速度也不快,给人一种不疾不徐又温和的感觉。这是历经挫折后,心境沉淀、成熟的人身上才会散发出的气质,一切得失都不那么要紧的样子。在成为这样的小宇之前,他的心路历程都写在《同在》这本日记里。


收录了11首歌的新专辑《同在》,是小宇历经挫折到成熟的日记。 (图 / 华纳音乐 提供)
新专辑《同在》中的〈我呢〉,几乎浓缩了小宇过去所有与自己的拉扯。
「我以前会在意别人觉得好不好听,或其他的事情,但后来发现满浪费时间的,因为那些人可能根本不在乎你、不在意你,你在意他们那谁在意你?」借着这首歌,他也袒露曾对自己的怀疑。 「但不管是怀疑别人、怀疑自己,还是怀疑这个世界,种种怀疑到最后,都要回到做自己该做的事,转化成这样的能量。」那你觉得现在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顺势问。他思索片刻后,确信地答:「享受未来每个当下的人。」
「以前我会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心、预设很多立场,也曾为做过的事情后悔,但你都做了还纠结什么?以前我是这样的人。后来觉得这样满浪费当下美好的,脑袋一直纠结刚才或几天前的事情,或者未来哪一天我一定要怎么样。我不想再这样,我想要享受当下。为什么?因为你没得选,你怎么能够选择未来的事情?」
他习惯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抛出问题或重述问题,再回答,更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也喜欢聊天,最近开始调适。以前我不会聊,觉得多说多错,但后来发现不对欸,怎么现在想聊天大家都聊没两三句就开始滑手机。我强调,这个东西(科技)没有不好,是这个时代的其中一面,但不管时代怎么改变,我们每个人不会变的是我们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己选择。」没得选,就好好享受当下;有得选,好好为自己做出选择,这是小宇干净简明的人生观。但他做音乐,却是不断创造选项又在各选项间纠结的过程。
「这张专辑你听到的、看到的,没有一首歌的任何一个层面是一次 OK,因为我很善变,对音乐会一直处于主客观的拉扯。完成作品时,我必须以各种客观的角度检视自己的专辑,这是制作人这个角色其中一部分的责任。 」小宇出道七年,为他人制作过无数作品,到这次新专辑《同在》,才首度担任自己的制作人。 「有人会问:『为什么你到了第四张专辑才担任自己的制作?』大家认识我之前,我就是幕后工作者,为什么一直不制作自己的专辑?对我来说原因很简单,因为制作人背负着很重的责任感。而压力和责任导致这一年做专辑真的非常非常辛苦,另一方面却也很痛快,因为经纪公司和唱片公司都很信任我,真的很感谢。」访谈过程中,他感谢了许多人,无论工作伙伴、朋友、歌迷,甚至是拿在手中的专辑,他很珍惜自己在串流时代还能发行实体专辑。
专辑里的每首歌,都是拉扯了好几个版本才确立最后的样貌。

〈同在〉是他第一次尝试与不同的编曲者合作。
「〈同在〉的编曲叫黄少雍,整体风格电子元素比较多,因为这一、两年听满多电子音乐的关系。那为什么会这样尝试?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我想让整个音乐市场,不管是我自己的歌,或所谓流行音乐,可以有不同的面貌。你把编曲拆开来,只听我唱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比如说⋯⋯。」他很自然地开口为我们唱了〈同在〉的开头,随时都有完美的声音状态和歌唱力度。 「唱就只是这样,但背后的编曲可不可以不是你们想像的吉他、钢琴或是弦乐,我能不能为它穿上另外一种衣服?」
小宇对作品要求完美还可以从另一个地方看出来,所谓完美,包括精神层面的诚实,作品要与当下的自己状态相符合。
其实早在2012 年,小宇发行上张专辑《再一次》的宣传期后半,就已经开始制作《同在》,那时已有五、六首歌进入混音阶段,却因唱片公司无预警收起中文部,让他的计画全停摆。即使加盟喜鹊娱乐后,终于有机会重拾过去的断片残骸,把《同在》专辑完整做出来,小宇仍决定从头来过,重新谱写所有歌曲,只因「重做比较贴近现在的自己。 」
大多数人初识小宇,都不是因为这些幕后的事情,而是他超强的歌唱转音技巧。若以为他的音乐启蒙和吸收最久的音乐养分来自 R&B,倒不尽然正确。他高中时曾组团,担任鼓手,在 R&B 之前先后爱过摇滚乐和 Hip-Hop。 「我第一个听到的 R&B 是克雷格・大卫(Craig David)。」一时忘记歌曲名称,于是他再次唱起歌。长久种在身体里的律动感瞬间全跑了出来,即使只是短短一两句清唱,小宇却整个人能瞬间进入音乐的节奏脉动中,边弹手指,身体也跟着前后摇摆。从鼓手身份到听 Hip-Hop 和 R&B,最终不是 R&B,而是节奏本身成为他最好的基底和音乐养分。
他的音乐风格多变,每张专辑的差异都很大,音乐风格转变是否有脉络可循?
「没有。」他很肯定。
「维持善变,这是我对音乐一直以来的态度。我喜欢做专辑,而这当中的能量哪里来?不断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听新的音乐、没听过的音乐,听不懂没关系,再听,为什么人家会喜欢?我会去想这件事情,不管什么曲风的歌,假设你不喜欢,但另一方面就是有人很爱,那你要去想,这绝对有理由、有原因。这些累积会呈现在我每一张作品里,甚至写给别人的歌。」
然出道十几年,中间经历不少波折,也曾退居幕后长达五年,面对这样的音乐人,我都会忍不住问:「这些年来对做音乐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我们都知道理想、初衷很容易因现实环境变质。
「热情是最大的关键,没有别的。」小宇语气坚定。
「感触真的要说,可能好坏都有,但我觉得那就不说了,我还在做音乐,我也会继续做,我有的就是热情。」
「终于顺利发片后,对未来有没有什么计画?」我问。
「没有,以后我都不太会想要有计画了,就跟前面讲的一样。以前你问我,我会跟你说,希望我能够唱小巨蛋、灯光我希望是怎样、LED 我要多大什么的,现在不会了。
现在我发行这张专辑,就是希望尽可能到不同地方去分享音乐,因为我还能唱,你有一天会不能唱,我不要等到那一天才后悔。」从头到尾,小宇只贯彻始终一件事——把握当下、享受当下。他说无论如何,他都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好好做到,也觉得每个人都能试着办到。
采访当天,晚间七点半,小宇比我们先到达约定的地点。我边拿出今日采访的问题,边问他需不需要先看过?他说,想保有听到问题的惊喜感,并用最直接、诚实的状态面对就好。
小宇说话时几乎没有手势,速度也不快,给人一种不疾不徐又温和的感觉。这是历经挫折后,心境沉淀、成熟的人身上才会散发出的气质,一切得失都不那么要紧的样子。在成为这样的小宇之前,他的心路历程都写在《同在》这本日记里。


收录了11首歌的新专辑《同在》,是小宇历经挫折到成熟的日记。 (图 / 华纳音乐 提供)
新专辑《同在》中的〈我呢〉,几乎浓缩了小宇过去所有与自己的拉扯。
「我以前会在意别人觉得好不好听,或其他的事情,但后来发现满浪费时间的,因为那些人可能根本不在乎你、不在意你,你在意他们那谁在意你?」借着这首歌,他也袒露曾对自己的怀疑。 「但不管是怀疑别人、怀疑自己,还是怀疑这个世界,种种怀疑到最后,都要回到做自己该做的事,转化成这样的能量。」那你觉得现在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顺势问。他思索片刻后,确信地答:「享受未来每个当下的人。」
「以前我会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心、预设很多立场,也曾为做过的事情后悔,但你都做了还纠结什么?以前我是这样的人。后来觉得这样满浪费当下美好的,脑袋一直纠结刚才或几天前的事情,或者未来哪一天我一定要怎么样。我不想再这样,我想要享受当下。为什么?因为你没得选,你怎么能够选择未来的事情?」
他习惯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抛出问题或重述问题,再回答,更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也喜欢聊天,最近开始调适。以前我不会聊,觉得多说多错,但后来发现不对欸,怎么现在想聊天大家都聊没两三句就开始滑手机。我强调,这个东西(科技)没有不好,是这个时代的其中一面,但不管时代怎么改变,我们每个人不会变的是我们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自己选择。」没得选,就好好享受当下;有得选,好好为自己做出选择,这是小宇干净简明的人生观。但他做音乐,却是不断创造选项又在各选项间纠结的过程。
「这张专辑你听到的、看到的,没有一首歌的任何一个层面是一次 OK,因为我很善变,对音乐会一直处于主客观的拉扯。完成作品时,我必须以各种客观的角度检视自己的专辑,这是制作人这个角色其中一部分的责任。 」小宇出道七年,为他人制作过无数作品,到这次新专辑《同在》,才首度担任自己的制作人。 「有人会问:『为什么你到了第四张专辑才担任自己的制作?』大家认识我之前,我就是幕后工作者,为什么一直不制作自己的专辑?对我来说原因很简单,因为制作人背负着很重的责任感。而压力和责任导致这一年做专辑真的非常非常辛苦,另一方面却也很痛快,因为经纪公司和唱片公司都很信任我,真的很感谢。」访谈过程中,他感谢了许多人,无论工作伙伴、朋友、歌迷,甚至是拿在手中的专辑,他很珍惜自己在串流时代还能发行实体专辑。
专辑里的每首歌,都是拉扯了好几个版本才确立最后的样貌。

〈同在〉是他第一次尝试与不同的编曲者合作。
「〈同在〉的编曲叫黄少雍,整体风格电子元素比较多,因为这一、两年听满多电子音乐的关系。那为什么会这样尝试?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我想让整个音乐市场,不管是我自己的歌,或所谓流行音乐,可以有不同的面貌。你把编曲拆开来,只听我唱的内容,其实很简单,比如说⋯⋯。」他很自然地开口为我们唱了〈同在〉的开头,随时都有完美的声音状态和歌唱力度。 「唱就只是这样,但背后的编曲可不可以不是你们想像的吉他、钢琴或是弦乐,我能不能为它穿上另外一种衣服?」
小宇对作品要求完美还可以从另一个地方看出来,所谓完美,包括精神层面的诚实,作品要与当下的自己状态相符合。
其实早在2012 年,小宇发行上张专辑《再一次》的宣传期后半,就已经开始制作《同在》,那时已有五、六首歌进入混音阶段,却因唱片公司无预警收起中文部,让他的计画全停摆。即使加盟喜鹊娱乐后,终于有机会重拾过去的断片残骸,把《同在》专辑完整做出来,小宇仍决定从头来过,重新谱写所有歌曲,只因「重做比较贴近现在的自己。 」
大多数人初识小宇,都不是因为这些幕后的事情,而是他超强的歌唱转音技巧。若以为他的音乐启蒙和吸收最久的音乐养分来自 R&B,倒不尽然正确。他高中时曾组团,担任鼓手,在 R&B 之前先后爱过摇滚乐和 Hip-Hop。 「我第一个听到的 R&B 是克雷格・大卫(Craig David)。」一时忘记歌曲名称,于是他再次唱起歌。长久种在身体里的律动感瞬间全跑了出来,即使只是短短一两句清唱,小宇却整个人能瞬间进入音乐的节奏脉动中,边弹手指,身体也跟着前后摇摆。从鼓手身份到听 Hip-Hop 和 R&B,最终不是 R&B,而是节奏本身成为他最好的基底和音乐养分。
他的音乐风格多变,每张专辑的差异都很大,音乐风格转变是否有脉络可循?
「没有。」他很肯定。
「维持善变,这是我对音乐一直以来的态度。我喜欢做专辑,而这当中的能量哪里来?不断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听新的音乐、没听过的音乐,听不懂没关系,再听,为什么人家会喜欢?我会去想这件事情,不管什么曲风的歌,假设你不喜欢,但另一方面就是有人很爱,那你要去想,这绝对有理由、有原因。这些累积会呈现在我每一张作品里,甚至写给别人的歌。」
然出道十几年,中间经历不少波折,也曾退居幕后长达五年,面对这样的音乐人,我都会忍不住问:「这些年来对做音乐最大的感触是什么?」我们都知道理想、初衷很容易因现实环境变质。
「热情是最大的关键,没有别的。」小宇语气坚定。
「感触真的要说,可能好坏都有,但我觉得那就不说了,我还在做音乐,我也会继续做,我有的就是热情。」
「终于顺利发片后,对未来有没有什么计画?」我问。
「没有,以后我都不太会想要有计画了,就跟前面讲的一样。以前你问我,我会跟你说,希望我能够唱小巨蛋、灯光我希望是怎样、LED 我要多大什么的,现在不会了。
现在我发行这张专辑,就是希望尽可能到不同地方去分享音乐,因为我还能唱,你有一天会不能唱,我不要等到那一天才后悔。」从头到尾,小宇只贯彻始终一件事——把握当下、享受当下。他说无论如何,他都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好好做到,也觉得每个人都能试着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