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吧 关注:1,889贴子:13,553
  • 10回复贴,共1
范蠡墓 
据1992年出版的《华容县志》记载,1957年前,县城西半里外田家湖边的范蠡石墓及石雕翁仲、灵曾群像犹存。民国4年曾维修并刊碑。1958年《湖南省志·文物志》也说:“(范蠡墓)现属华容护城乡,尚完好。”“文化大革命”中墓被毁,先垦为田,后建为街。华容县城关镇将该墓址所改建的街道命名范蠡巷。 
关于范蠡墓在华容的记载还有明万历《华容县志》:“出城门而西,有田家湖,方十余里,有官渡通安乡,今废。有范西戎墓。旧志:城西田家湖上,有范蠡墓。《水经·郦注》:‘夏水历范西戎墓南。’王隐《晋书·地道记》曰:‘陶朱冢在华容县。树碑云:是越之范蠡。’碑是永嘉二年立,观其所述,最为究述,似亲历其地。故违众说,从而立之。晋《太原地记》、盛弘之《荆州记》、刘澄之记,并言在华容之西南。”《洞庭湖志》对此也有记载:(范蠡墓)旧传在华容县西南湖滨。及考《水经注》:夏水(指华容河,曾由麻里泗经花子坟、县河口入湖)入华容经范西戎之墓南。而郭仲产亦云:“县东十里,碑题‘故西戎范君之墓’碑文剥落,范西戎不详其人,称蠡是其先也。后世多不察,不独有其墓,并有蠡湖、钓洲以附会之,且多称范蠡为华容人。致祀诸乡贤,谓非王隐诸人记载失实之贻误也欤。”该志又载:蠡湖:一名赤沙湖(在华容县、南县一带,为古洞庭湖一部分)。昔范蠡曾乘舟于此。钓洲:昔范蠡尝钓于此洲,刻石记焉。有一陂,中有范蠡石床、石砚、钴钅莽 。范蠡宅,在湖中,多桑苎;花果有海杏,大如拳。按:范蠡,《史记》称其泛舟五湖。五湖,太湖也。或曰洞庭旧名太湖。尝有游洞庭之事。 
范蠡会不会来华容呢?《辞海》称:“范蠡,春秋末政治家。字少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县)人。越大夫。越为吴所败时曾赴吴为质二年。回越后助越王勾践刻苦图强,灭亡吴国。后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据史书介绍,范蠡功成身隐,怕越王杀他,“乃乘扁舟于江湖,变名易姓”(《史记》),远走他乡,三次搬家。以后他的第二个儿子杀了人,被楚国抓了,他多次通过关系找楚王斡旋。华容属楚国腹地,是楚王的狩猎区,此时楚国已在华容县城建了国王的行宫章华台,范蠡有可能来此找楚王的近臣说情。且华容为鱼米桑苎之乡,水陆两便,范蠡来此做生意并死后葬于此是很有可能的。要不,史志有必要说谎吗?


1楼2009-03-17 11:58回复
    安徽省涡阳县的硕大的范蠡墓


    2楼2010-08-28 11:33
    回复
      老子故里在安徽涡阳,而范蠡和西施的合葬墓地恰恰也在安徽涡阳。这是使我想到老子与范蠡是师生关系的最重要的提示。
      范蠡晚年称陶朱公,在陶地经营,最终卒于陶,当葬于陶,这应无疑义。但是,史载陶朱公冢有三四处之多,最有争议的是今之山东省定陶和山东肥城陶山。史家称定陶的多,今人称陶山的多。但据我考证,安徽省涡阳的范蠡冢才是真正的陶朱公墓。司马迁所说的的陶,“据天下之中”,应该是个水、陆皆能四通诸侯各国的地方。对于今安徽涡阳来说,历史上的东、西、北方,都是古代中原地区,南方正是刚刚壮大起来的吴、楚、越地。它固有的陆路交通和美丽而宽阔的涡水,都符“据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涡水西北通黄河,东南通淮河达长江。这涡水直到三国时代,还是曹操操练水军的地方。陶若在山东陶山,实在算不上“天下之中”。而只能说是“齐国腹中”了。陶朱公离开齐国到陶,他搞的是“国际贸易”,那当然陶必不在齐国,而陶山实在是齐国的腹地了。
      


      3楼2010-08-28 11:35
      回复
        我们认定了老子故里在涡阳,范蠡与西施的合葬墓也在涡阳,那么,同时代的老子与范蠡在同一地相处不是顺理成章的么?老子与范蠡的师生关系不是很明确的么?从时间排比上看,老子退休以后,文子与范蠡在老子故里从师约有二十年之久,范蠡学成之后才去越国任相国;二十多年灭吴以后范蠡先到齐国,二三年后即赴陶与老子再次相会。这我考定约于公元前471年正当老子百岁之时。我相信这三代人又有十多年的相处。
        老子故里在涡阳,我相信是在范蠡、西施同沉于涡水后,老子才西出关重游周都的。时当公元前453年,老子119岁,范蠡74岁,西施49岁。(详见我编的《老子范蠡年表》)
        


        5楼2010-08-28 11:37
        收起回复
          “封君于河南,达途于中国,南与陶为邻,世世无患。”
          《战国策》中的这句话,可以确定:安徽省涡阳县的范蠡墓是真正的范蠡墓!!!


          6楼2010-08-28 11:45
          收起回复
            回复:6楼
            齐国腹中?以现在的地图推测当时的情况?你应该拿幅春秋时的地图再来进行你的判断,你不会在地图上找不到肥城陶山在哪吧?


            7楼2011-03-30 12:26
            回复
              南阳人路过


              8楼2015-12-08 13:18
              回复
                据《史记》载,范蠡辅越灭吴后,弃官经商,先到齐国,后定居于陶,自称陶朱公,曾三致千金,死后葬于此地。《定陶县志》、《曹南文献录》亦记载:“范蠡墓在定陶县城东北五里”,“卒老死于陶”。经考证,范蠡死后,葬在今定陶镇堌堆刘庄村南,考古调查显示,现存范蠡墓周围一千余平方米范围内,地表和地下3米以内都存有大量的泥质和夹砂灰陶陶器残片,这里地势较高,土质较黑,器物残片种类较多,质地坚硬,陶色纯正,是一处较大面积的夏商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化遗址,范蠡葬在此地,即与文献数据的记载一致,也与周围地势地望相吻合,1982年该遗址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12月被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湖水苍茫,孤帆远影,一代伟人已去,然而范蠡在定陶留下来的遗迹永存,他所创立的经商理论和儒商传统已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光耀后人,彪炳史册。


                9楼2021-08-12 11: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