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三年翰林徐堉善书法
百家号12-0209:35
光绪三年(1877),岁次丁丑,三年一次的春闱(会试)在京师如期举行,会试中有山东乡试举人徐堉在其中,结果徐堉考中,录取为贡士,徐堉将继而参加殿试。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清代是在紫禁城保和殿应试。应试者自黎明入殿内,往历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后,然后颁发策题。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交读卷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0”““/”、“1”、“×”、五中记号,得“0”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0”最多的十卷进呈皇帝,由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第一即为状元,第二榜眼,第三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称“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称“同进士出身”,徐堉终于不负悬梁苦学,殿试考中二甲121名,成科考中的幸运儿。
二甲和三甲进士中,选其中一部分书法优异者为庶吉士,徐堉在其中也。由特派的翰林官教习,三年后经考试,优等者原二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三甲进士授翰林院检讨,称散馆。徐堉散馆授编修,改官礼部主事,历官至山西候补道。清制道员乃四品官员,为捐官条例中所规定的的最高一级,而道员实缺有限,故捐纳道员一般无缺可补,仅能得到虚差。另一情形是,高级职员丁忧后再请职者,正常任用,提升任用为道员职时会作“候补道”,徐堉为官略有政声,但作为不大,故记载不多。但伊颇善书法,这些年倒是流布不少。朵云轩四季拍卖会上,余即拍得徐翰林一堂行书。
此堂书法128×1500px的直幅,大大的尺幅上行书挥洒着十四个字,落款两字,幅大字巨,所以看上去极现气势。书法内容:“绛云在宵如不得,众游纤之妙如是。”署穷款“徐堉”,钤印“徐堉之印”白文、“字仁甫 ”朱文。书写内容不知出处。
徐堉(1854~?)字仁甫,号东鹤。山东诸城人。除工书法,亦善画,著述甚多。有《万御园十忆诗三百首》传世。橅李邕,颇得李书中的雄建浑厚和结字宽博,字中又时时透出峭拔,且纵横得体,开合自如,丝毫不带大多翰林书法中的“馆阁体”,实乃书家和学问家之字,让人推重。
徐堉翰林出身,又有不大不小的官职,且工诗文,最重要是善书法,书法又高浑端凝,所以每平尺六千元左右还是值得。此堂七平尺,市场四万左右矣。

百家号12-0209:35
光绪三年(1877),岁次丁丑,三年一次的春闱(会试)在京师如期举行,会试中有山东乡试举人徐堉在其中,结果徐堉考中,录取为贡士,徐堉将继而参加殿试。殿试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清代是在紫禁城保和殿应试。应试者自黎明入殿内,往历点名,散卷,赞拜,行礼等礼节后,然后颁发策题。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至阅卷日,分交读卷8人,每人一桌,轮流传阅。各加“0”““/”、“1”、“×”、五中记号,得“0”最多者为佳卷,而后就所有卷中,选“0”最多的十卷进呈皇帝,由皇帝钦定御批一甲第一、二、三名。第一即为状元,第二榜眼,第三探花,一甲三人称“进士及第”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人,称“进士出身”,三甲若干人称“同进士出身”,徐堉终于不负悬梁苦学,殿试考中二甲121名,成科考中的幸运儿。
二甲和三甲进士中,选其中一部分书法优异者为庶吉士,徐堉在其中也。由特派的翰林官教习,三年后经考试,优等者原二甲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三甲进士授翰林院检讨,称散馆。徐堉散馆授编修,改官礼部主事,历官至山西候补道。清制道员乃四品官员,为捐官条例中所规定的的最高一级,而道员实缺有限,故捐纳道员一般无缺可补,仅能得到虚差。另一情形是,高级职员丁忧后再请职者,正常任用,提升任用为道员职时会作“候补道”,徐堉为官略有政声,但作为不大,故记载不多。但伊颇善书法,这些年倒是流布不少。朵云轩四季拍卖会上,余即拍得徐翰林一堂行书。
此堂书法128×1500px的直幅,大大的尺幅上行书挥洒着十四个字,落款两字,幅大字巨,所以看上去极现气势。书法内容:“绛云在宵如不得,众游纤之妙如是。”署穷款“徐堉”,钤印“徐堉之印”白文、“字仁甫 ”朱文。书写内容不知出处。
徐堉(1854~?)字仁甫,号东鹤。山东诸城人。除工书法,亦善画,著述甚多。有《万御园十忆诗三百首》传世。橅李邕,颇得李书中的雄建浑厚和结字宽博,字中又时时透出峭拔,且纵横得体,开合自如,丝毫不带大多翰林书法中的“馆阁体”,实乃书家和学问家之字,让人推重。
徐堉翰林出身,又有不大不小的官职,且工诗文,最重要是善书法,书法又高浑端凝,所以每平尺六千元左右还是值得。此堂七平尺,市场四万左右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