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斋日吧 关注:37贴子:445

可长期阅读之中医网络文章!!

收藏回复

  • 119.131.2.*
『天涯杂谈』关于阴阳五行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320227.shtml


1楼2009-02-27 22:43回复
    • 119.131.2.*
    克表示制约或相反的性质:
      木为萌发,金为衰退,故金克木;
      金为衰退,火为鼎盛,故火克金;
      火为鼎盛,水为衰极,则水克火;
      水为衰退的终点,土为成长的终点,故土克水;
      土为归宿,木为起点,故木克土。
      这也是一个循环过程。
    《道德经》上有句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个一指本原,二指阴阳,即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三是事物外部的世界.
      世界上任何事都包含正反两个方面,加上一个外部世界,这三者构成整个系统.故三生万物。
      比如一对恋人,一阴一阳,必定还有个外部世界,他们不能在真空中生存。三者的组合才构成这对恋人的世界。
      所以八卦之卦象皆由三爻组成,是从整个系统去分析问题,而不是单从孤立的双方去分析。
    这个本原在道家谓之为道,在佛家谓之为本心.在唯心主义哲学谓之为宇宙本体.
      又《道德经》言,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一切从这个本原中产生,而本原是从空无中产生的。道到了极处,恰恰是佛家的空无思想。故殊途而同归。
    从阴阳五行细化,可扩展为天干地支。
      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甲乙属木,其中甲为阳木,乙为阴木;木生火,丙丁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火生土,戊已属土,戊为阳土,已为阴土;土生金,庚辛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金生水,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再详述一下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比如在月份上,寅为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巳为四月,以此类推。
      在时辰上,子为23点至1点,丑为1点到3点,寅为3点到5点,以此类推。
    在阴阳五行上:
      寅为阳木、卯为阴木,辰为土,又为木之余气;
      巳为阳火、午为阴火、未为土,又为火之余气;
      申为阳金、酉为阴金、戌为土,又为金之余气;
      亥为阳水、子为阴水、丑为土,又为水之余气。
    这些阴阳五行与天干地支的对应都是有其根据的。
      比如月份,正月是寅月、为阳木,二月为卯、为阴木,三月为辰、属土。这个寅卯辰皆为地支,三者皆对应春季的状态.
      因为木为事物萌发生长的阶段,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你能说这种对应没有道理?
    再如时辰,半夜为一天的终结,另一天的开始;是一天中最衰退的时刻。所以在地支中用“子”来表达。“子”在五行中为极阴之水,在上述帖子中我说过了,水是代表事物衰退到极点并终归于空无的阶段。
      早辰是太阳刚出的时候,是天刚刚天亮的阶段,所以在地支中用寅卯来表述,在五行中寅卯为木,木指事物的萌发、成长阶段,当然有道理。
      到中午,太阳当头,为一天最旺盛的阶段,干支中用“午”来表述,五行中午为火,而火代表事物的鼎盛阶段。也是有道理的。
    


    4楼2009-02-27 22:52
    回复
      • 119.131.2.*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五行的顺次相生;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五行的相克。
      原理:
        木是事物发展的初级阶段,而火是鼎盛阶段,故木生火;
        凡事阴极则阳生,阳极则阴生.火到了顶点,向前发展的性质就告一段落,土是事物发展的归宿,故火生土;
        阳尽则阴生,事物衰退的性质就显现出来了,金是衰退的象征,故土生金.
        再往前一步,水是事物衰退到极点的象征,故金生水.
        凡事盛极则衰,衰极则又复兴,而木是万物萌发的象征,故水又生木.
        此为一循环过程,生生灭灭,周而复始,无有穷尽.
      克表示制约或相反的性质:
        木为萌发,金为衰退,故金克木;
        金为衰退,火为鼎盛,故火克金;
        火为鼎盛,水为衰极,则水克火;
        水为衰退的终点,土为成长的终点,故土克水;
        土为归宿,木为起点,故木克土。
        这也是一个循环过程。
      《道德经》上有句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个一指本原,二指阴阳,即事物的正反两个方面.三是事物外部的世界.
        世界上任何事都包含正反两个方面,加上一个外部世界,这三者构成整个系统.故三生万物。
        比如一对恋人,一阴一阳,必定还有个外部世界,他们不能在真空中生存。三者的组合才构成这对恋人的世界。
        所以八卦之卦象皆由三爻组成,是从整个系统去分析问题,而不是单从孤立的双方去分析。
      这个本原在道家谓之为道,在佛家谓之为本心.在唯心主义哲学谓之为宇宙本体.
        又《道德经》言,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一切从这个本原中产生,而本原是从空无中产生的。道到了极处,恰恰是佛家的空无思想。故殊途而同归。
      从阴阳五行细化,可扩展为天干地支。
        天干指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甲乙属木,其中甲为阳木,乙为阴木;木生火,丙丁属火,丙为阳火、丁为阴火;火生土,戊已属土,戊为阳土,已为阴土;土生金,庚辛属金,庚为阳金,辛为阴金;金生水,壬癸属水,壬为阳水、癸为阴水。
      再详述一下十二地支;
        十二地支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比如在月份上,寅为正月,卯为二月,辰为三月,巳为四月,以此类推。
        在时辰上,子为23点至1点,丑为1点到3点,寅为3点到5点,以此类推。
      在阴阳五行上:
        寅为阳木、卯为阴木,辰为土,又为木之余气;
        巳为阳火、午为阴火、未为土,又为火之余气;
        申为阳金、酉为阴金、戌为土,又为金之余气;
        亥为阳水、子为阴水、丑为土,又为水之余气。
      这些阴阳五行与天干地支的对应都是有其根据的。
        比如月份,正月是寅月、为阳木,二月为卯、为阴木,三月为辰、属土。这个寅卯辰皆为地支,三者皆对应春季的状态.
        因为木为事物萌发生长的阶段,而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你能说这种对应没有道理?
      再如时辰,半夜为一天的终结,另一天的开始;是一天中最衰退的时刻。所以在地支中用“子”来表达。“子”在五行中为极阴之水,在上述帖子中我说过了,水是代表事物衰退到极点并终归于空无的阶段。
        早辰是太阳刚出的时候,是天刚刚天亮的阶段,所以在地支中用寅卯来表述,在五行中寅卯为木,木指事物的萌发、成长阶段,当然有道理。
        到中午,太阳当头,为一天最旺盛的阶段,干支中用“午”来表述,五行中午为火,而火代表事物的鼎盛阶段。也是有道理的。
      这样一分析,天干地支对应阴阳五行也不是随意的,而是有其根据的。
      


      7楼2009-02-27 22:59
      回复
        • 119.131.2.*
        命理是在阴阳五行的基础上,结合十天干十二地支(即甲子、乙丑等),每一干支都有其阴阳和五行的属性。 
        中国人自古以来皆以干支记时间。如今年是戊子年,现在是己未月,今天是壬戌,16点是戊申时。 
          现在是公元2008年7月21日16:30分,假如此时此刻出生的人,其生辰八字就是:戊子 己未 壬戌 戊申
          命理就是依据这八个字的相互配合,推断其人一生的大概过程。 
          其中壬字代表本人,属水,而且是阳性的水.再看其它七个字和这个壬字的配合怎么样,以及这八个字之间的相互配合,配合得好命就好,配合得不好命就不好. 
          比如这是个男孩子,那壬后面这个寅字代表妻子,跟甲字配合得好的话,妻子就贤慧,后之就是冤家聚头.戊申两个字代表子女,同理配合得好,子女就有出息,反之就是个败家子。其它己未代表父母兄弟,戊子代表家世渊源。
          再如从八字中看性格,准确率也很高。
          比五行属火,而且火太多的话,那这人必定性情急燥。因为火是事物发展的鼎盛状态,如夏日炎炎。而金太多的话,很有可能杀戮心重,因为金是代表万物衰退的阶段,如秋风扫叶。而属土的人多半包容心比较好,性情宽厚.因为土是万物的归宿。
        各位看看,这一分析,哪有一点迷信的地方? 
          当然,也许有人能举出若干反对意见,但是算命术都是可以验证的,老百姓是不好糊弄的,算不准的话,算命术存在不了上千年。 
          其结果与个人经历是相符的。
          事实胜于雄辩。
        举例
          有一次在中央电视台看到一台采风节目,一个古代大户人家百年老宅第的大门进口,摆着一口贮水的大缸。节目采用竞答方式,问这口缸的作用。没有一个人说得对,节目公布的标准答案是:为了防火。
          看到这个答案,不能不让人哑然失笑,做为央视,这种最基本的错误是不该犯的。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断裂的结果。
          正解应当是:风水结构的需要。
          人的居所,最好住在集天地灵气之地。天上空无一物,但天地是对应的,可通过看地形地势的走向,以确定天地灵气之所在。灵气须藏,否则过于发散,住在此地的人就无法得气之益。
          前面讲过,水指事物衰退到极点并终归于空无的性质。故水主静、主藏、主止。住宅前有水,气到水前就止住了,气的作用就生发于住在此地的人。所以风水讲究藏水得水。
          古代的富贵人家的宅院,没有不符合风水理论的。住宅的选址、排列布局,无不藏阴阳五行之理。外行走进去看看,嗯,有钱!就完事了。内行进去看看,却有许多门道。
          现代建筑,十有五、六也是考虑了风水因素的。尤其是江浙广东等富庶之地,绝大部分住宅都有有阴阳五行的考虑。
          现代社会如此唯物,但政府机关的建筑多半要过过风水先生的眼。尤其是银行,无不注重阴阳五行的结构。银行门口绝大部分都有石狮子,前有旗杆,房子左右外突而大门内进。只要条件许可,前面必有水池。这些都是根据阴阳五行综合考虑的结果。外行人永远不知道这些结构中所藏之玄机,内行人方可意会。
          我住地旁边有一条饮食街,生意很火爆。但其中一家大型餐馆,从我到这里的六年间,换了近十个老板,转让来转让去,没有一个人做得起来。按阴阳五行而言,那个地方煞气极重。可就是没有人知道,个个直奔里面去找死。
          阴阳五行,与你我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可知,夏天渴过了头时,我们接连不断地喝水,还是口渴,但吃一片西瓜--不管是否冰镇的,就立即能解渴,并且能管很长时间不需要再喝水。
          在夏天的烈日的暴晒之下,很多植物都焉了,而西瓜在烈日下毫无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推断,西瓜是寒性的,只有寒性的东西能耐酷热。所以人食用后能立解暑热。同样是水份,中性的水却没有这么明显的功效。
          而附子,中药中的大热之物,只能生长在长年不见阳光的深林沟壑之中。能在这种阴凉之地生存,说明附子是热性的,所以人食用后,能治寒性之病。
          这个例子源于百家讲坛,也是中药寒热之性的典型例子。
          当然药性,并非这么简单。与阴阳五行人体经络等结合起来,其药性及应用变化极为繁复。
          举上面这个简单例子,仅是便于理解。
         如果有兴趣看看中药图谱,就会发现,凡热性药材多半生长在山的背阴面、树下、沟壑之中,而寒性药材多半生长在向阳、温暖的地方。
          我们日常的食物多是中性的,当身体内部发生不平衡现象而引发疾病时,需要食用这些偏阴或偏阳的食用予以调节,回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比如食用姜,也是一味中药材。其性温,按阴阳而言,属阳。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应当知道,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的姜--尤其是野姜,必定生长在阴凉之处,比如沟沟渠渠中,属半喜阴的植物。故其性温,因其温才不畏阴凉。
          我们受寒后,得了风寒性感冒,只要切一点姜,炖上红糖,服上一、二次,必愈。中药调偏补弊,寒病需温药。
          性温与性热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别。如周易中的少阳与老阳之区别。所有小小感冒就不能用性热之药,凡事过犹不及,走过了头就会成为另外的问题。
        感冒在中医中分风寒、风热、暑湿等等。
          风寒性感冒,其最典型的症状为流清鼻涕,畏寒。这种情况属寒症。才能用性温的姜治疗。
          如果鼻子发热,一点鼻涕也没有,千万别用这个办法,否则越治越重。风热要用凉性的药。
        阴阳五行皆以平衡均停为上,过与不足都会引发相应的问题。
          比如从命理分析,凡八字中火不足的人多半畏寒,长得再胖也怕冷。而水太衰火太盛的人多半怕热。
          如土成患多有鼻炎或胃病;火成患易患血燥之疾,比如荨麻疹、风疹之类,或心血管疾病;水成患易得肾病及生殖方面的疾病;木成患则肝脏易得病。八字本身有缺陷,再加上大运赶上,必患相应的疾病无疑。这在八字推算过程中是屡屡有验的。
          凡阴阳五行均衡的人,其人多半坦坦荡荡,有君子之风;而阴阳五行偏枯、相互配合之间混乱不堪的八字,多半是心理阴暗、行为阴损之人。
          木多的人心软,因为木主生发;金太重的人杀心重,因金为衰退,主肃杀;水盛的人滑头,因为水为衰竭,是深藏之性;土重则厚重朴实,因土为归宿;火得势的人性格活跃,因火为鼎盛。


        8楼2009-02-27 22:59
        回复
          http://www.xunlei-mz.cn/read_94253_3994.html
          黄帝内经使用手册(不生病的具体方法)》 第1节


          禁言 |9楼2009-02-27 23:40
          回复
            http://www.xunlei-mz.cn/artlist_2.html
            容易阅读之网络读书


            禁言 |10楼2009-02-27 23:44
            回复
              • 119.131.11.*
              『天涯杂谈』一个风水先生的真实故事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1503130.shtml


              11楼2009-03-01 19:45
              回复
                • 219.137.69.*
                http://www.xunlei-mz.cn/read_70318_4307.html
                《奇人隐士珍闻录》 第12节
                作者: 光音
                 
                 
                      医僧中修
                  中修大和尚,辽宁营口楞严寺僧人。精针灸,通易理,尤善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针法,神乎其技,广施善德,以术法为方便,济众生无数,积无量大功德。前日夜,师兄与余茶话,言及中修师事迹,令人神往。且略述一二。
                  九二年壬申夏,应厦门南普陀寺方丈妙湛大和尚之请,中修南下厦门闽南佛学院,教授学僧针灸之术,并应现施治当地病人,流传故事甚多。
                  某日刚过午时许,中修僧与妙老路过厦门宾馆,适遇某领导张某。张某因数年前不知何故,患右嘴角歪斜,开口即歪,寻医海内外,费钱数以万计,均无果而返,痛苦不堪。据传上峰数次欲提拔此人,但均顾虑此疾会影响形象而作罢。为此张某更是心急如焚,亦无可奈何,见同僚晚起皆已平步而上,徒以望而兴叹。亦是机缘相合,张某素敬仰妙老,一见即趋而问礼,妙老遂介绍中修相识。
                  中修师一见张某,笑道:“口角歪斜,毒火上攻,肾水不交。”然后,一看手表,说:“时辰正好,可为一治。”张某不明就里,略有见疑,然见妙老在旁点头微笑,遂转口道:“多谢师父,然欲如何治?”
                  中修师将其领至一大树下,令其闭目低首。突左手执其下颏,右手点按其项上,迅速转动数周,再复拍捏其肩背穴道数处,倾刻间毕。动作如电,令人目眩,并嘱张某不可开目,养气片刻。
                  无几,中修师称:“可矣!”
                  但见张某回神长吁气,若梦醒状,轻松微笑,张口称谢,已复正常。观者无不赞叹!张某当即欲下跪,中修师亟用手托起。张喜极而泣曰:“此疾折磨某已数年,可谓筋疲力尽,常觉生而无趣。今师起沉疴于举手之间,复健全于谈笑之余,真神医也!大恩不言谢,若有差遣,必当竭力!”
                  中修师笑道:“此病本小疾,为心火上攻,肾水不交,脾躁太过,故口角歪斜。之所以成为顽疾者,仍不明病因,治不得法,法不得时,故致小病而大,大而久,久而久之,无药可治矣。此刻流日流时,正好诸经腧穴开放,子午流注配以灵龟八法,一举而得,故攻之必克。然此疾已久,虽暂复原,仍需调养时日,无他良方,唯心平气和按时调养,不可好高骛远矣。”
                  言毕信手而书中药一方,嘱张某按时煎服。张某唯唯,称谢不已。
                  余另一师兄某亦向中修师学针法。某日,问师道:“师父,诸多传说及武侠小说中,有点穴之术,称能令人生死或制人动静,余未曾亲眼目睹,难以信之,不知师以为如何?”
                  中修师突然伸手抓住师兄右手臂某穴,旋即放开,动作迅捷,笑问:“如何?”
                  只见师兄某,汗如雨下,右边半身皆不得动弹。
                  中修师复伸手拍其背数下,并叮嘱道:“不可即动,五分钟后即好。”
                  师兄某自此敬服,苦心求学。然中修师笑道:“君刻苦有余,天分不足,学常识可矣,入吾门,难矣。”
                  中修师每日课余即为人治疗。然因人因时因症而异,时间未到,必不动手。
                  某日,某甲长年头痛不已,闻名而求治。中修师望闻问切毕,倒杯开水,令其喝下,并静坐边上等候。然后为其他人施针,若已遗忘。三小时后,突到某甲面前,令其转身,于其脑后施针数枚,或长或短,迎送自如,未几收针,并迅击其后背数次。某甲突狂吐痰半盂,恶臭如粪,汗流浃背,顽疾尽去。
                  某甲感恩之余,大为困惑,为何头痛会吐痰。师笑道:“人身各处皆有痰,痰者,排泄之余,无用之物也,通而泄之则安,积而困之则痛。施主之头疾,乃因胸隔不通,诸痰积堵,导致诸经行走头部不畅,故而引发头痛。中医与他医不同,非头痛治头,而需总体辨证论治。如头痛则吃止痛药,虽止得一时,但止后更痛,痛而复痛,痛何如哉?故施主常年不得治矣。”
                


                12楼2009-03-18 20:50
                回复
                  • 219.137.69.*

                    某甲复问:“为何要等三小时之久?”
                    师道:“时,机也。治病要明病机,治病要抓时机。人身与天地合。经络穴道开放皆有定时,并随年月日时而不同。亦因人而异。施主属马,生月为夏,生日为丙,生时为午,故身旺火热,火旺克金,肺受伤克,痰必多。痰多堵困,如不得法开穴,通诸相关经络,单一施治,何得而一针见效?”
                    某甲似懂非懂,晕头转向,只是点头如啄,称谢不已。
                    某日午后,病人某乙被抬进,称已偏瘫多时。某乙已不能动弹。脸色白惨,气息微弱,双目暗朦。中修师细问病史,号其脉良久。摇头道:“心包不畅,心经亦受寒多时,难矣。”
                    病人之妻闻而下跪,泣求不已。
                    中修师略迟疑片刻,叹了口气,对其妻曰:“此病可治,然须冒险而为之。请配合,不可出声。”
                    其妻诺诺。
                    只见师将病人平放床上,解其衣,露其胸。令其放松。师示一短针,对病人称:“不必惊慌,小小针扎一下。”命某乙闭目。一看时辰已到,师即取七寸长针一枚,异于平时所用之针,又复口含冷水,突喷向某乙面上,某乙大吃一惊,瞠目结舌,提肩挺胸。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师于电光石火瞬间,将针疾迅扎入胸口膻中穴,复又迅速拔出。众人尚未回神,却见师拍拍某乙,笑道:“起床可矣。”只见某乙长吐一气,翻身下床,行走自若。夫妻双双跪地叩谢。
                    师兄在旁,问师何故喷冷水于面。
                    师曰:“膻中一穴,是心脏最下处,差以毫厘,必出人命,历来医家,皆不敢随意施针。然此病,根在此处,不针不治。然如针若有失,必难必险矣。故先示以小针,以安其心,使心不乱,复令其闭目养神,待此穴开放。当下针之时,喷水使其心受惊而往上提,此时,穴道中空,一针而通,诸积皆去也。然,须迅捷准确,方能万无一失。施用长针,方能有功。此法惊险,慎而又慎矣。”
                    师兄拜服。
                    流年氏闻而惊叹,恨不得而求学于中修师门下。然时空遥而渺,不知师今是否仍住世。师与余恩师妙老同蜡,而妙老已圆寂十年矣。如住世,亦当九十有七矣。师兄亦久无其音讯矣。
                    吁,中医之术,无论针砭汤药,皆与自然相一致,执天人合一之理。望闻问切,探究病因病理,辨证论治,结合岁运气时;往往治未病而却已病,起沉疴于针草之间。数千年来,养育我中华亿万民众,在艰难困苦中,延续灿烂文明至今,举世罕见矣,其功不可谓不大!
                    然,近世以来,中医却被视为迷信,或为非科学,与国运国势同悲蹇。近几十年来,中医又被所谓现代化,其所言行,已离题远矣。且古之学医者,必为聪明绝慧之人,并得良师口传心授亲传身教,故医术延绵,名家辈出;而现之学中医者,却多为在学院中群学,并多非真为欲学中医者,且不读古经,只学西医方法,中医式微,良有以矣。当年之老中医,存世已不多矣。古之村舍必有医,而今欲觅一良医,数万亿人中,不可多得矣,悲乎!
                    常忆孩童之时,若有小病,必请乡邻之长者,一老中医觉伯。每治病,慈爱有加,声和气谒,其搭脉时,手温而绵,极为舒服。其堂上有:“杏林妙手”,“医者父母心”之锦旗数面。父母常称:“觉伯好积德,必有好子孙。”觉伯每次必不收诊费,如用其自制药散,药费亦极便宜,亦常赠药于贫者。所谓悬壶济世,当如觉伯者矣。
                    反观今日,中医不仅医术不传,医道更或然无存。去医院看病,多是西医。所谓西医是科学,而科学则是理性,理性则无情矣。又更有甚者,以医为产业,以医谋利,则是“医为德业”之古训已成为商家笑谈,今日中国医药之利多为西人或其代理人所得,不灭中医,何利可图?医者如能施一笑,则已是难得;如能合理收费,已是恩泽广被矣;如能有同情心,则已是好人好事,感动中国矣。进医院者,小病破财,大病破家,不治或许不死,一治或许必死矣。岐黄之灵,扁华仲孙,不见其影,身为华人,悲乎其悲乎!
                    呜呼,国运当兴,医运亦当复。祈愿苍天降才,祈愿老中医仁者寿,祈愿祖国医学香火永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 目录 待续>> 回首页 
                   
                   
                  ©2008 Xunlei-mz.cn 京ICP备08009237号 易读是公益性网站,作品收集于网络,作品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有任何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support@xunlei-mz.cn),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13楼2009-03-18 20:50
                  回复
                    圆运动的中医学(方论) [转帖 2006-11-23 17:18:35] 
                    http://lewissnow888.blog.hexun.com/6595736_d.html
                    麦门冬汤证治推论的意义
                    人身水下有火,则水中生气。火上有金,则火中生液。水气上升,全赖肝木之疏泄。火液下降,全赖肺金之收歛。肺金收歛,全赖津液。金燥液枯,收令不行,升的气多,降的气少,遂成乾咳上气咽喉不利之病,麦冬性极清降,津液极多,然能败中滋湿。半夏性燥利湿,降力甚大。麦冬得半夏,清润下行,自无滋湿之过,又以粳米,参,草,红枣,补中之药辅之,中气旋转,自无败中之过。麦冬半夏同用,下行之力极速,如无中气之药,极伤中气。麦门冬汤证,其脉必中部虚少也。如伤寒论人参白虎汤,用石膏治伤寒燥渴。石膏大寒,远过麦冬,而必以人参粳米大补中气以助旋转,尤须加炙草以充足其中气建运之力,亦与麦门冬汤同一意义。特麦门冬汤证,燥而不渴,故不用石膏之大寒耳。世人於石膏麦冬,不知应重用中气之药,反助以黄芩黄连芍药生地阴寒之品,使中气大败,长成他祸。可怕之至。人参白虎汤,详伤寒论读法篇。
                    半夏专降胃经,加补中之药,即是降胃经之法。金匮大半夏汤,用半夏人参白蜜,治朝食暮吐,大便燥结是也。
                    此病之咽喉不利,乃咽喉乾燥。此病之咳嗽,乃无痰之乾咳。故用麦冬以润燥,如咽乾不因於燥,误用麦冬,病必加重,不因燥之咽乾,乃下部阳弱,脾肾津液不能上奉之故。脾肾之津液,乃水中阳气之所化,当用温养脾肾之药。如下文肾气丸少服,或用补益脾肾之方,乃有效也。
                    曾治一老人,口舌咽喉俱乾,脉弱不振。余用山药枸杞煮猪腰汤见效。滋养脾胃之津液,温升脾肾之阳气也。后易一医,用麦冬三钱高丽参三钱,咽乾更甚,不食而逝。麦冬寒润,极败脾阳,极伤中气。老人阳气微少,故麦冬三钱,即将微少之阳气完全消灭也。老人中气将完,直补中气之药,多不接受。吞服五味子数粒,补肾家水火以生中气,尚效。麦冬润肺生津,能开腹中一切结气,为药中妙品。用之失当,能杀人也。下行之远,津液之多,开结之速,莫如麦冬,又能收歛金气。但须燥结之病,辅以中气之品,乃可用之。


                    禁言 |15楼2009-03-23 15:09
                    回复
                      • 116.23.239.*
                      http://www.shixiu.net/download/qtzl/
                      南怀瑾老师著作在线读--南怀瑾著作下载 - 实修驿站


                      16楼2009-03-24 00:08
                      回复
                        http://tieba.baidu.com/f?kz=146040119
                        一位民间中医土医生的肺腑之言~~@@@@@@@@@@@@@@
                        腰病的治疗 
                         何为腰病?是腰背这一范围,这一部分的病内容涉及的很多,我只能讲其部分。 
                         说到腰必讲到肾,肾为水脏,内寄少火,系之命门,肾又为水火之脏,体阴用阳,生命源于此。何也?先天八卦乾为天,为父,为纯阳,为刚,为清净光明,为上,位南,南为热属火。坤为土,为母,为纯阴,为柔,为黑,为下,位北,北为寒,属水。乾之三阳,中一阳降于坤中,坤中一阴对应上升于乾,变为后天八卦的离卦,离位南为火,外阳内阴。坤中得一阳失一阴,变为后天八卦的坎卦,坎位北为寒属水,内阳外阴。是故天气下降,地气上升,阴阳相交,水火既济,万物始生。 
                         
                         
                         
                         作者:fczman 2006-11-8 08:35   回复此发言 
                         
                        --------------------------------------------------------------------------------
                         
                        14 回复:一位民间土医生的肺腑之言(转贴) 
                         
                         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生之来者谓之精……,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腰为肾之府,所属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内与足少阴腰经联系。足太阳膀胱经为病,项如拨,脊痛,腰似折,髀不可曲。足少阴肾经生病,脊骨内后廉痛,瘘(痿),厥,嗜卧,足下热痛。外为腰背,内为肾,外病多实,内病多虚,外病久了必累及肾脏,肾脏有病也常会腰部酸痛。腰部病症常见有腰扭伤、腰脊损伤、腰骨质增生、风寒湿痹引起的腰痛等;肾脏病有急慢性肾炎,肾虚等病之分。


                        禁言 |17楼2009-03-24 22:54
                        回复
                          火针我是在八十年代初见到的,当时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为一中风患者用火针治疗,患者说效果不错。这老太在这一地方很有影响,我跟她学,她很乐意教。先用灯芯入碟中茶油里点燃,针在火上烧红,不时用茶油浇在针上,这样烧红针入穴位便不会痛,还说上午针下,下午针上,她说这是祖上传说的,几十年她都遵循着。 
                           火针治疗痹痛效果很好,治疗肿瘤效果也有,但还得配合内服中草药、外敷草药效果才会好。 
                           曾治一患者,颈部近动脉位天突穴边长一肿瘤,不会痛,吞食有碍,其不愿手术,求为治疗。从外表看来,肿瘤略高肌肤不多,用手摸其肿瘤如鸡卵般大,推之很难移动,上小下大,盘根向下深入。治疗用火针,隔日复刺,针后外敷草药,敷后肿瘤处有明显的药力感觉,如蚁在爬,如物下钻,再内服中药。处方: 
                           炮山甲10克 皂角刺15克 山慈姑15克 蚤休15克 蜈蚣3条 士别虫10克 当归10 川芎10克 黄芪15克 桂枝20克 炮附片30克 白毛藤30克 
                           处方加减变化很大写来太多,火针,外敷草药,内服中药,草药消结丸,月余肿瘤消失。


                          禁言 |18楼2009-03-24 23:16
                          回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0f14d001009ptn.html~type=v5_one&label=rela_prevarticle
                            中医 乡村医 个体诊所家园
                            一位民间土医生的肺腑之言(二)(


                            禁言 |19楼2009-03-24 23:28
                            回复
                              • 116.22.40.*
                              http://blog.tom.com/crazylaomao/article/1513.html
                              培元固本散治诸虚百损(李可老中医)


                              21楼2009-03-27 22: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