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吧 关注:1,510贴子:7,141
  • 11回复贴,共1

十年,张大千作品天价传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十年,张大千作品天价传奇!【天涯艺术903期】2017-07-05 11:10
http://www.sohu.com/a/154583597_280440
更补的媒体统筹 终端的投资伙伴

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的张大千,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天资纵挺、惊才绝艳的典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 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独创的泼墨泼彩之法,开创 了崭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的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其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 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晚年历经探索,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于57岁时自 创泼墨泼彩画法。这种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山水画笔墨技法,其变化却始终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而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北京保利2010秋季拍卖会 Lot 2979
1935年作 天女散花 立轴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67×72cm
创作年代:1935年作

北京保利2010秋季拍卖会 Lot2977
1981年作 灵岩山色图 镜心 设色绢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95×265cm
创作年代:1981年作

北京保利2010秋季拍卖会 Lot2986
1948年作 峨嵋接引殿 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70.5×78.5cm
创作年代:1948年作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卖会 Lot5183
1947年作 晴霭仙阁 立轴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09×60cm
创作年代:1947年作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卖会 Lot4928
1936年作 金璧双辉—巫峡清秋 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 张大千
尺 寸:87×48cm
创作年代:1936年作

北京保利2010春季拍卖会 Lot2657
1933年作 山水花卉册 册页 (二十四开)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33×48cm×24
创作年代:1933年作

北京保利2013春季拍卖会 Lot1678
1948年作 唐人秋猎图 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 张大千
尺 寸:139×66cm
创作年代:1948年作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卖会 Lot4932
长生殿 立轴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13×62cm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卖会 Lot5184
1948年作 策杖独步 镜心 水墨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54×73cm
创作年代:1948年作


1楼2017-09-27 09:09回复

    北京保利2013春季拍卖会 Lot1712
    1969年作 松峰晓霭图 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87.5×95.5cm
    创作年代:1969年作
    成 交 价:RMB 39,100,000
    大千的泼法,并不单纯地往画纸(绢)上泼墨,而是相当费时费事,其繁复处理过程,非十天、半月不能完成。首先他将画纸或画绢贴在板上,作画之前,还得先喷湿 纸、绢,再缓缓将调好的墨汁泼上。其后,令门人子侄,各持木板一端倾侧摇动,直到他满意为止。等到墨晕固定后,大千由远处不同角度观看,再细加经营,审度 再三,才用传统的笔法在适当位置略加皴法,再点缀人物、屋宇、桥梁、舟楫。于是从混沌中开辟一片山川出来,为此他又增添一方闲章“辟混沌手”,符合并满足 他说“艺术家是上帝”的观点。由于每一次泼墨流动的效果绝不会重复相同,因此每一次都是新的创造经验,画面、章法也绝不会有雷同,此与西方自动性技法相 通。大千处理画面的方式和他对完成度的要求,端赖他长年养成的传统山水素养,以及他对真山水的阅历,二者相互酝酿而成,仍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范围之内。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卖会 Lot5186
    1970年作 溪桥晚色 镜心 设色绢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66×165cm
    创作年代:1970年作
    成 交 价:RMB 39,100,000
    此幅作于1970年,时大千居住在北美加州,这段时期大千的画风基本上是巴西时期的延续。由于努力走向国际舞台,大千在泼墨泼彩艺术上不断尝试新的技法和新 的媒介,画面上出现一些新的、极具偶然性的效果,“直造古人不达处”(大千印章),此间可谓大千一生中画风最为前卫的一段时期,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变数, 从此幅《溪桥晚色》中颇可见之。画面上意象尽管模糊,但仔细体味,便可见溪桥横斜,渔舟唱晚,洲渚淡远,沙碛平展,树木葱茏,乃一派平淡天真的江南景色。 在画法上,先以水分充足的淡墨泼染,以墨色的浓淡区分出近山与远山的空间感。墨晕固定后,再以少量不透明的石青色泼在水墨上,任颜料本身轻重或沉或浮,产 生不同层次。等色与墨确定了山峦的基本形体后,便以笔线勾出丘壑溪涧和小桥云树,在混沌中开出山水。最后以大片淡石绿色和赭石色泼染在远近山峦处,树木和 小桥俱以留白表现,这就使画面产生统一的色调,满纸蓊郁迷蒙,看似无线条,却又浓淡如意、层次分明,意象超出笔墨之外,整体呈现出苍茫幽深的意境,笼罩着 一种神秘气息。

    北京保利2011秋季拍卖会 Lot3466
    1947年作 文会图 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39×82.5cm
    创作年代:1947年作
    成 交 价:RMB 34,500,000
    本幅《文会图》作于1947年,据内容和结构安排可知是大风堂藏本和天津文物本的改良本:背景以大风堂藏本之背景入之,稍作改造,而人物则以天津文物本出 之,合取其长而得臻其妙。幅中人物神情、动作的刻画各各宛然,历历在目,而长幼尊卑、西宾东主则一目了然。背景中各种树木的安排则似经过精心考虑,与人物 皆一一呼应,古松对应操翰长者,而柏树之类则对应其它各人。同时,为了增强画幅的动势并打破构图上的过于规则,古松顶上的两枝忽然向右下横斜,与画幅下端 向左上横插的树干上下呼应,构成一个极为完满的意象系统。 敦煌之行是张大千艺术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他于敦煌获得的灵感和技法在此后的作品中都有极充分的体现,本幅中人物的衣冠纹饰和布地设色即可窥一斑。 尽管全采石青布地,但层次、明暗却历历可见;而人物的开脸亦得敦煌壁画唐人法之妙。 而张大千的题款诗亦别有韵味,它是张大千当时心声的曲折表露。“高会流连酒百杯,凌云健笔走风雷。灵珠荆璧俱堪握,不见江山此霸才。”所谓灵珠、荆璧,即 灵蛇之珠、荆山之玉,亦即隋珠卞璧;张大千此处直言“俱堪握”,似是言其书画双绝,可见自负奇高,几乎目无余子。以此对照画中所写,则可知张大千是以其中 操翰长者自任的。 本幅《文会图》原藏者为旧上海纺织大王吴昆生,据吴昆生后人回忆,上世纪40年代张大千赴上海时,常寄居吴家,并为吴创作很多作品。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卖会 Lot3015
    约1950年作 大威德佛 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83×49.5cm
    创作年代:约1950年作
    成 交 价:RMB 34,500,000
    大千赴敦煌研习唐宋时代的佛教艺术,迈入职业画家色彩秾艳,用笔精致的创作风格。这幅画作源自于佛教密宗一支的菩萨造像大威德佛、,内容是男女菩萨共修,男 性代表智慧,女性代表慈悲,象征这两种佛法力量融会交合时,即达到欢喜无限的自然生命境界;而图像的骷髅、法器、火焰、莲花等也都各有象征意义,其中有宗 教层次很高的庄严内涵,但由于世间宗教文化的不同,也往往容易产生很大的误解。画家用精炼有力的线条,神奇地体现流动的生命感,而敷染醇厚,鲜艳华丽的色 彩,更强化了画面的视觉效果;上方的款式并以金粉书写,增添了装饰亮丽的表现,通幅呈现出大威德佛、法相庄严,以及自然运转无穷之生命力。

    北京保利2011秋季拍卖会 Lot3476
    1937年作 鱼篮观音 立轴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77×78cm
    创作年代:1937年作
    成 交 价:RMB 33,925,000
    张大千根据民间故事传说,于1937年9月应白永吉之请创作此幅《鱼篮观音》。对张大千来说,1937年算是遇厄不幸的一年,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他被滞留 北平。当时他是非常愤懑、悲抑,尽管如此,但《鱼篮观音》画面却极为平静净澹,而勾线、敷色、描摹等仍一笔不苟、纹丝不乱,画上署款言“一身所愿,凭斯胜 因,永资福佑,勤除烦障,早契菩提,乃至闻名顶礼,护福消灾,一切有情,同归觉路”,充分体现了张大千的镇定自若,淡然地看待将来的一切。此幅画面观音侧 身立于画幅中心,其下为巨浪岩石,身后布满修竹,显得稳定而庄严。张大千以水墨写意的方式进行表现,观音先以淡墨勾出轮廓,后以浓墨在上面复勾勒,并复加 一遍淡赭,画面中的观音更显精神,更为完美。


    2楼2017-09-27 09:11
    回复

      北京保利2015春季拍卖会 Lot0693
      人物山水 二十八屏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95×42cm×28
      成 交 价:RMB 31,050,000

      北京保利2012春季拍卖会 Lot3865
      李检法定林萧散图 镜心 设色绢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22×56cm
      成 交 价:RMB 29,325,000
      关于《定林萧散图》,张大千曾作过多幅,在其作于1967年一幅同题材作品中,其题曰:“龙眠居士有定林萧散图。盖为王荆文公居金陵定林寺时所作也,此图见 著录而墨迹不传,每欲追抚,以目翳而止。近顷目力稍胜,遂想象为此效。龙眠作人物者,以赵沤波、张叔厚为嫡嗣,此图虽未能方驾二公,亦未肯与仇唐作后麈 也。丁未春爰。”可见《定林萧散图》并没有现成的图本可供参考,张大千之作多半基于想象,因此在追求古意之外,在构图和人物造型上反而更加自由。

      北京保利2015秋季拍卖会 Lot1167
      1973年作 云山依水 镜心 设色绢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69×241cm
      创作年代:1973年作
      成 交 价:RMB 28,750,000
      此《云山依水》为张大千用在日本订制的无接缝绢写成,同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庐山图》与《溪桥晚色》材质一致,实属难得。

      北京保利2010秋季拍卖会 Lot2997
      1941年作 山水 四屏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02×33cm×4
      创作年代:1941年作
      成 交 价:RMB 25,760,000
      张大千的山水脱胎于前人先贤,从此条屏之中可知大千对于古法精髓领悟之深厚。这组条屏之上均有张大千自题仿某位古人先贤笔意作画,或以元人技法得之,或师井 西老人笔意,又或参“公安三袁”之袁宏道诗意戏写。然而不管张大千仿何家何法,其笔下总是能够见到石涛的影子,石涛可以说贯穿于张大千的丹青生涯之中。在 这组条屏中,无论是点苔勾勒还是写山写松均可隐见石涛之迹。以条屏中松树之法为例,张大千曾说“石涛画松自有定法,细观之,每每三笔为一组,笔锋先着针 尖,下笔轻而收笔重,略加渲染,如此画来,方是真石涛。”细观图中之松,枝干松针、写形点苔均遵石涛之法。松针多是三笔一组,针尖因下笔轻,故细;收笔重 则渐粗,最后略加渲染,染出松针之势。很明显是一派石涛画风,但若再拿来石涛原画比较,却又似乎不是。写真,要在“似与不似之间”,而此松树之法便暗合此 理。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卖会 Lot5170
      1936年作 天女拈花图 立轴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44×65cm
      创作年代:1936年作
      成 交 价:RMB 24,150,000
      张大千的人物画在20世纪40年代至敦煌临摹壁画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在30年代已现端倪。此图作于1936年,题跋中称:“仿唐人壁画运 笔”,当时已发掘的唐代壁画并不多,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发掘了一些晋唐壁画,但大千是否取自唐人壁画笔 法,并未得知。或为得自吴道子刻石,吴道子的观音像在唐代时被作为蓝本被许多寺院翻刻,他还曾在四川一座寺院的石壁上留下一幅观音像。

      北京保利2011秋季拍卖会 Lot3467
      空行母像 立轴 设色描金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84×53cm
      成 交 价:RMB 23,000,000
      此幅作品色彩浓重,充满浓郁的宗教色彩。张大千在创作时这幅画作时用到了一些特殊的颜料,那就是金粉。据说张大千在敦煌的几年间,全部花费达“五百条黄金”之多,生活已然非常拮据,但是还能用金粉来描绘此幅作品,可见大千对佛教的虔诚,更可见此幅作品的珍贵。


      3楼2017-09-27 09:12
      回复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卖会 Lot2110
        1945年作 西园雅集图 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49×58cm×4
        创作年代:1945年作
        成 交 价:RMB 19,600,000
        1945 年正是张大千大风堂鼎盛时期,其作品出产颇高。盖凡鸿篇巨制,皆有弟子协其完成,据张大千之子张保罗说,张大千在敦煌临摹的壁画,凡佛像人物等主要部分, 都是由他亲自勾勒上色,其缁亭台楼阁或背景装饰,则多由门人子侄和喇嘛画僧协助完成。如“梅云堂”本上即有“张玉比德补裙花”款及“‘张玉之印’、‘比 德’”钤印。另有1945年作《蟠桃献寿》亦有张玉款印。张玉,即张心德(约1922—1953),亦名比德。他是大千四兄张文修之子,过继给张善孖,曾 有很长时间都跟随张大千,大千在敦煌数年,张心德一直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张心德是张氏第二代中画艺最高者,张大千借助手之力,在短期内能完成如此数幅大作 也就不足以为奇了。

        北京保利2012春季拍卖会 Lot3864
        1947年作 仿宋人笔古木幽禽 立轴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31×59cm
        创作年代:1947年作
        成 交 价:RMB 18,975,000
        此幅作于1947年,乃仿宋代宫廷画师李迪之本。张大千的花鸟画起初走写意路线,八大、华嵒均为其学习的对象。自20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渐学北宋人的工 笔院体,同时也从观察写生入手。40年代初期,大千在敦煌临摹壁画,这在一定程度上亦影响了其花鸟画,逐渐形成了宋代院体以来未见的瑰丽风格。从大千离开 敦煌,回到青城、成都,直至1949年底离开中国大陆,这段时期是其工笔花鸟画的巅峰时期,不仅笔墨纯熟,且格调高雅,此图便为大千在这一时期的佳作。李 迪的工笔花鸟画构思巧妙,细致入微,大千可谓颇得其意。画面上,枯枝翠竹相映生辉,雀鸟独立枝头,构图疏空,意境清幽。竹枝、翠竹以及雀鸟的描绘均带有装 饰性,但仍不失优雅的书卷气和唯美的情趣,大千既在笔墨和设色上得古人精华,又以独特的审视角度赋予物象新的生命。

        北京保利2011秋季拍卖会 Lot1730
        1978年作 彩荷 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64×118cm
        创作年代:1978年作
        成 交 价:RMB 18,400,000
        张大千常作小品荷花,但也有许多壮观的大幅荷花作品。如1963年他在美国展出的六屏巨幅荷花。这六幅墨荷在作画当时,必须打通大画室才能完全打开摆平,在 日本裱衬时,裱画店只好打通工作房裱画。这些长12尺,宽24尺的六幅荷花屏风,在美展出后,由《读者文摘》购藏,14万美元的售价,打破中国画售价的新 纪录。说明张大千先生在画荷上取得了惊人的成就。无怪乎徐悲鸿曾经赞美张大千的荷花和海棠为前无古人。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卖会 Lot4930
        1947年作 仿石溪山水 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18.5×53.5cm
        创作年代:1947年作
        成 交 价:RMB 18,400,000
        此幅作于1947年,是年被公认为张大千临古创作的高峰。从敦煌回到成都后的张大千,因缘际会得以搜罗因战乱流散在市场上的宋元名迹,这让他的临古愈加精 进。此幅作于成都昭觉寺,张大千曾在此居住四年,在这里大千心绪宁静,创作颇丰。大千早年在曾农髯的引导下,自“四僧”入手,对于石溪研习很深。画中所提 白秃即为石溪,石溪自玄宰而上窥子久,此时的大千对子久已颇有心得,对石溪自然也愈加得心应手,且能参以己意。此幅苍苍莽莽,自然高逸,得石溪之苍茫浑 沦,兼具大千明洁灵动的秀逸之气,构图也在石溪的基础上将景物距离拉开,益之以疏朗空旷。

        北京保利2014秋季拍卖会 Lot1047
        初唐大士像 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16×60cm
        成 交 价:RMB 17,825,000


        4楼2017-09-27 09:13
        回复

          北京保利2012春季拍卖会 Lot4953
          1980年作 独往秋山 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69×136cm
          创作年代:1980年作
          成 交 价:RMB 17,595,000

          北京保利2014春季拍卖会 Lot2868
          1946年作 清溪翠幄 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58×82cm
          创作年代:1946年作
          成 交 价:RMB 17,250,000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卖会 Lot5173
          1937年作 松下雅集 立轴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33×58cm
          创作年代:1937年作
          成 交 价:RMB 17,250,000
          张大千的人物画在20世纪30年代以师古为主,其上溯唐宋元明,至1937年,他已经发展出自己早期的人物画体系论,如本幅题跋中所言:“顾恺之画不可得 见,阎立本吴道元间有墨迹、石刻流传人间。宋有龙眠,元有松雪,明有十洲六如,清有大风新罗,面目虽异,神理自同,一家眷属不得强分派别也。”本幅作于 1937年,是年大千与谢稚柳、黄君壁等友人同游雁荡,又重入故都旅邸论画,此作是大千将自己的人物画心得向黄君璧“呈政”,从中颇见大千早期摹古人物画 之典型风尚。

          北京保利2011秋季拍卖会 Lot3465
          1968年作 五亭山色图•行书风蝶七律诗 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62×128cm×2
          创作年代:1968年作
          成 交 价:RMB 17,020,000
          一九五四年张大千全家移居巴西,用了近十年的时间营造“八德园”,在这极乐世界寻求“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美好生活,“八德园”中“不栽粟芋不栽桑,凿个 陂塘一顷方。修竹万竿尘隔断,老夫胸次有潇湘”,建造了画家一生追求的充满诗情画意的潇湘之境。园内有山水、有树木,鸟语花香,是大千先生“在地上画的最 大立体的画”。“五亭”建于一九六二年,环列“八德池”四周,赏景避雨,是园内的主要景观。“八德园”原址已于一九六九年改建为水库,沉沦水底。这些大 千先生将“立体的画”描摹在平面上的画作就成了十分宝贵的历史记录。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卖会 Lot5177
          1944年作 出处图 对屏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14×61cm×2
          创作年代:1944年作
          成 交 价:RMB 15,525,000
          张大千在经过敦煌的一番长途跋涉之后,内心又开始渴望古代知识分子的清静隐逸生活,此时仿写陈洪绶的《出处图》,正反映了其当时的心境。画中两位隐士皆褒衣 博带,席地而坐。陶渊明的竹席、草鞋意味着生活的简朴,膝上之无弦琴又意味着生活的高雅,其背后有一个盛米的斗和簸箩,大概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象征。 陶渊明一手抚琴,一手似乎在召唤孔明。在案头作画的孔明突然停笔,侧耳聆听,双手呈现出一个掷笔的瞬间动作,生动有趣,可见两幅画之间有强烈的精神连接。 两幅画人物造型均十分简练,笔线轻柔,色彩古雅,重在情趣。
          图文来源:书画圈


          5楼2017-09-27 09:13
          回复

            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一大千”的张大千,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天资纵挺、惊才绝艳的典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 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墨融为一体,尤其是独创的泼墨泼彩之法,开创 了崭新的艺术风格。张大千的创作达“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集文人画、宫廷画和民间艺术为一体。其画风先后曾经数度改变,在早、中年时期主要以 临古仿古居多,花费了一生大部的时间和心力,从清朝一直上溯到隋唐,逐一研究他们的作品。晚年历经探索,在继承唐代王洽的泼墨画法的基础上,于57岁时自 创泼墨泼彩画法。这种揉入西欧绘画的色光关系而发展出来的山水画笔墨技法,其变化却始终保持中国画的传统特色,而创造出一种半抽象墨彩交辉的意境。

            北京保利2010秋季拍卖会 Lot 2979
            1935年作 天女散花 立轴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67×72cm
            创作年代:1935年作
            成 交 价:RMB 74,480,000
            这幅《天女散花》,张大千作于1935年,画中的天女系以和他相识相恋的朝鲜少女池春红的容貌为蓝本所绘制,他在画上的题诗中有「画中非幻亦非真」之句,以 示画中人物并非虚幻,亦非真的天女。张大千和池春红这一段艳史,是大千一生无数风流韵事中,最为凄美的一桩,让张大千终身引以为憾。1937年,中日战争 爆发,大千和春红断了音讯,战争期间大千回家乡成都避难,想到阔别七年的春红,思念不已,取出这一幅以春红容貌为蓝本的《天女散花》,引起了他的无限相 思,无限感怀,又在画的裱绫上添上一首诗,表达眷恋之情。

            北京保利2010秋季拍卖会 Lot2977
            1981年作 灵岩山色图 镜心 设色绢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95×265cm
            创作年代:1981年作
            成 交 价:RMB 62,720,000
            此作写于1981年,时张大千83高龄,居住在台湾摩耶精舍中,虽然已经进入耄耋之年,画家仍然在为台湾博物馆和巴黎东方博物馆举办的展览准备画作。此一时 期张大千先后创作了一批颇有分量的泼墨泼彩作品,其著名的《庐山图》即从这一年开笔绘制。张大千为作《庐山图》专程向日本订制不接缝绢,此幅《灵岩山色》 用绢本应为当时一并订制。

            北京保利2010秋季拍卖会 Lot2986
            1948年作 峨嵋接引殿 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70.5×78.5cm
            创作年代:1948年作
            成 交 价:RMB 54,880,000
            1948 年春,张大千在上海成都路中国画苑举行盛大画展,共展出作品百余幅,大部分皆系工笔重彩,鉴藏家和同行们无不叹为观止。此作创作于1948年春,作品为此 时期张大千喜欢创作的青绿重彩题材,上坡上的每一课树、每一片叶都认真细致描绘。根据李永翘著《张大千年谱》记载,张大千于1939年6月首次和黄君璧登 峨眉山,后来又先后于1944年9月、1945年4月、1946年8月、1948年8月游览峨眉山。此图就是1948年8月最后一次登峨眉山时所作。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卖会 Lot5183
            1947年作 晴霭仙阁 立轴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09×60cm
            创作年代:1947年作
            成 交 价:RMB 54,050,000
            此幅作于1947年,大千的仿古写生山水在此间进入了一个高峰期。自抗战胜利后,北方的书画市场上充斥着战后散出的古代名家书画,大千因缘际会陆续收藏了一 批北宋重要名迹,如《江堤晚景图》、《潇湘图》卷等。从敦煌回成都后,直至1949年底赴香港避战暂居,大千这一时期的山水主要着眼于北宋大家的雄伟风 格,尤其沉浸于董巨派的作品至深,他临仿了大量董巨派佳作,如巨然的《秋山问道》等。此阶段无论是临仿之作,还是自作的青城、峨眉等写景山水,均受董巨派 影响很大,此幅作品即为师法董源。


            6楼2017-09-27 09:14
            回复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卖会 Lot4928
              1936年作 金璧双辉—巫峡清秋 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 张大千
              尺 寸:87×48cm
              创作年代:1936年作
              成 交 价: RMB 43,700,000
              此作为民国时期北平春华楼菜馆掌柜、素有“北平第一名厨”的白永吉旧藏。因是画赠挚友,故极精心。1936年12月,北方遭灾,旧京西郊哀鸿遍地。时有慈善 家计画设粥厂放账,于非闇为其事奔走,商诸大千先生,两人即决定举行画展义卖成此善举。《救济赤贫—张大千、于非闇合作画展》在京展出三天,“大风堂”门 人何海霞、巢章甫等亦出作品参加,展品全部售罄。时著名菜馆春华楼掌柜白永吉捐重金以襄善举,大千先生遂以本幅《巫峡清秋》相赠为报。

              北京保利2010春季拍卖会 Lot2657
              1933年作 山水花卉册 册页 (二十四开)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33×48cm×24
              创作年代:1933年作
              成 交 价:RMB 42,560,000
              此册页包括了山水和花卉两大题材的画作,共计24幅。山水题材部分,透出石涛山水画风的痕迹,笔墨松秀润滋;花卉部分,风格可谓“清新俊逸”。二十年代张大 千曾致力于石涛作品的临摹和研习,由于其艺术悟性很高,在不长的时间内,已把石涛的笔墨方法掌握到得心应手的地步。册页上12幅山水作品,带有很深的石涛 遗意,如“大千拟大涤子”“仿大涤子”等题跋,就表现出张大千在创作时的取法。石涛山水画中,笔墨枯秀凝涩,苍润中浸透静雅之气。而大千明显于笔墨中增添 了几分流速之美,笔势起伏森然,虽少石涛苍逸青涩之笔意,但存秀雅朴拙之风韵。所以在笔墨逸致格调上,大千与石涛终始一致,体现出大千尤重石涛笔墨精神之 继承而非外在形式之表现,突出了大千对石涛“笔墨当随时代”之深刻体悟。在花鸟画上,张大千注重学习明代晚期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人物陈淳及徐渭的画风。与他 们为世人所熟知的豪放恣纵的画风相对照,12幅花卉作品,整体上虽兼及“青藤白阳”花鸟写意之样态,但仔细品味审视,比之徐渭,尚不激越昂扬,更显稳雅平 和;比之陈淳,文人情趣更浓,用笔简略,然墨色把握调适臻于自然,更得物象之神韵。概而言之,《张大千山水花卉合册》共计二十四开,保存良好,实属难得。

              北京保利2013春季拍卖会 Lot1678
              1948年作 唐人秋猎图 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 张大千
              尺 寸:139×66cm
              创作年代:1948年作
              成 交 价: RMB 42,550,000


              7楼2017-09-27 09:17
              回复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卖会 Lot4932
                长生殿 立轴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13×62cm
                成 交 价:RMB 41,400,000
                此幅《长生殿》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上海,当时徐雯波刚与张大千新婚,而画中选择长生殿盟誓的题材,应该也是寄托着张大千对妻子的一腔深情。画上张 大千以其天纵之才谱写了一首出尘的爱情之歌。画面构图呈俯视视角,主体是横卧在氤氲树丛中的宫殿,与长廊庭院相接,前庭开阔平远,李杨二人在殿前凭栏而 立、相对无言。宫殿后有一处亭台楼榭,形影孤立,其后的大面积空白似乎是一片水域,只是不着一笔水纹,令人平添联想。宫殿出以界画,屋脊斗拱繁复奇巧,而 苍松翠柏则纯以水墨写成,一工一写,一色一墨,极是动人。而蜿蜒于宫殿、树丛间的云气,又使人恍然间觉得李杨正在天上相见。整幅似实似虚、若梦若幻,莫可 确指,展卷之下,备极哀感顽艳。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卖会 Lot5184
                1948年作 策杖独步 镜心 水墨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54×73cm
                创作年代:1948年作
                成 交 价:RMB 40,250,000
                此图章法颇似李成的《寒林平野图》,高耸的树木几乎占据画面大半,只是并非平远之景,亦有高远、深远,意境亦非李成般清寒萧索,而是平和宁静的,松树的造型 之法颇得李成之意。大千十分推崇李成,在一幅大风堂旧藏的李成《寒林骑驴图》上,大千题以“大风堂供养天下第一李成画”,又云“松枝劲挺,松叶郁然有阴, 荆棘小木无冗笔,不作龙蛇贵神之状,即此图也。”

                北京保利2013春季拍卖会 Lot1712
                1969年作 松峰晓霭图 镜心 设色纸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187.5×95.5cm
                创作年代:1969年作
                成 交 价:RMB 39,100,000
                大千的泼法,并不单纯地往画纸(绢)上泼墨,而是相当费时费事,其繁复处理过程,非十天、半月不能完成。首先他将画纸或画绢贴在板上,作画之前,还得先喷湿 纸、绢,再缓缓将调好的墨汁泼上。其后,令门人子侄,各持木板一端倾侧摇动,直到他满意为止。等到墨晕固定后,大千由远处不同角度观看,再细加经营,审度 再三,才用传统的笔法在适当位置略加皴法,再点缀人物、屋宇、桥梁、舟楫。于是从混沌中开辟一片山川出来,为此他又增添一方闲章“辟混沌手”,符合并满足 他说“艺术家是上帝”的观点。由于每一次泼墨流动的效果绝不会重复相同,因此每一次都是新的创造经验,画面、章法也绝不会有雷同,此与西方自动性技法相 通。大千处理画面的方式和他对完成度的要求,端赖他长年养成的传统山水素养,以及他对真山水的阅历,二者相互酝酿而成,仍在中国传统艺术的范围之内。

                北京保利2011春季拍卖会 Lot5186
                1970年作 溪桥晚色 镜心 设色绢本
                作 者:张大千
                尺 寸:66×165cm
                创作年代:1970年作
                成 交 价:RMB 39,100,000
                此幅作于1970年,时大千居住在北美加州,这段时期大千的画风基本上是巴西时期的延续。由于努力走向国际舞台,大千在泼墨泼彩艺术上不断尝试新的技法和新 的媒介,画面上出现一些新的、极具偶然性的效果,“直造古人不达处”(大千印章),此间可谓大千一生中画风最为前卫的一段时期,充满了各种可能性和变数, 从此幅《溪桥晚色》中颇可见之。画面上意象尽管模糊,但仔细体味,便可见溪桥横斜,渔舟唱晚,洲渚淡远,沙碛平展,树木葱茏,乃一派平淡天真的江南景色。 在画法上,先以水分充足的淡墨泼染,以墨色的浓淡区分出近山与远山的空间感。墨晕固定后,再以少量不透明的石青色泼在水墨上,任颜料本身轻重或沉或浮,产 生不同层次。等色与墨确定了山峦的基本形体后,便以笔线勾出丘壑溪涧和小桥云树,在混沌中开出山水。最后以大片淡石绿色和赭石色泼染在远近山峦处,树木和 小桥俱以留白表现,这就使画面产生统一的色调,满纸蓊郁迷蒙,看似无线条,却又浓淡如意、层次分明,意象超出笔墨之外,整体呈现出苍茫幽深的意境,笼罩着 一种神秘气息。


                8楼2017-09-27 09:19
                回复
                  感谢吧主的付出。


                  IP属地:北京9楼2017-09-27 13:51
                  回复
                    天价传奇


                    11楼2019-07-04 08:44
                    回复
                      十年,张大千作品天价传奇!


                      13楼2020-02-06 09:10
                      回复
                        喜欢


                        14楼2020-02-06 09: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