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水彩包括透明水彩和不透明水彩(gouache,也可以叫水粉)。只是要把国内被马利青竹等等祸害的水粉的恶名扭转过来,实在是太难了。搞得中高端一点的gouache叫水粉难以摆脱劣质感,好像水粉就该颗粒粗大,粉质严重似的。以下就叫它gouache吧。
已知,watercolor和gouache的区别就是,一个透明,一个不透明。为什么呢?等等,先明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我得说,关于水彩和水粉,透明度的界限是不那么截然的(不过还有清楚的成分区别,后说),这也挺符合万事万物的规律不是?也就是说,水粉中也有比较透明的颜色(为了功能,不会透明到没有覆盖力),而水彩中也有十分不透明的颜色(因为材料,具有覆盖力)。
举个栗子,我就不拿透明水彩中的钛白来耍流氓了。大名鼎鼎的镉红、镉黄,覆盖性是相当强大的。
注意前景骑手们的衣服,和右下签名,红色是镉红。注意国旗红色的部分,和右下签名,也是不透明的镉红,如果用透明的丁酮红系和萘酚红系,绝对被浊气的灰色深深影响,污染得一塌糊涂。
同样具有良好覆盖性的,还有同样著名的钴系家族,钴紫、钴蓝、钴湖水绿(我的最爱之一)、钴绿等等。名字也有陷阱,钴黄(aureolin)却是一个透明色,在中文里真是白扯了钴系大旗。
ps:拿马利、美邦、新韩、美捷乐的镉钴色谈覆盖性是痛苦的,因为根本都是有机色配制成的仿制品。
铜也是曾经的水彩颜料成员之一,铜绿是具有覆盖性的。但是因为有毒,真●铜绿已经被基本踢出水彩颜料序列。类似的还有锰蓝、铅白、朱砂等。
铁是土色系的重要成分,诸如土黄、印度红等等,也是具有一定的覆盖力,只是不那么强罢了。
金属色系的不透明和丰富的色相变化是个有趣而庞大的问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感受一下透明水彩中不透明色的覆盖力:图中标O的为不透明色,标T的为透明色,可以明显看到透明色不能覆盖底色明显的轮廓线,还会被底色所污染,纯度降低,并且纸张的纹路也清晰可见。不透明色则反之,保持了较高的纯度,也抹去了轮廓线,并把纸张的纹路填平了。
因此在深暗的底色之上,只有不透明色盖上去才能深中求浅,有力地纠正色相,造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透明色上去只有深中求深,并且色相要受到底层颜色的影响。
gouache的问题则复杂一些。目前广大知乎众最熟习的,恐怕不是应试用的中国式水粉,而是下面这些:
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它们就是宫崎骏御用画师男鹿和雄的场景手稿,如果对日本的动漫史有所了解,应该不会对用水粉画出这样的画而感到震撼。如果亲身到吉卜力美术馆里,欣赏这些优美的分镜手稿,只会更令人赞叹!
其实我也对不透明水彩画的派别不甚了解,就我的固有印象而言,姑且就把类似这种精致清新的水粉风格称为日系水粉吧!其画风的基本情绪,和以阿部智幸、永山裕子、笠井一男为代表的一众日本水彩虽然各有不同的走向,但是内核还是共同的。和中国应试马赛克状水粉比,完全可以算是一种“严肃的”作画方式。中国也不是没有画水粉当作一件正经作品的人,但是大潮流如此,连答主们十之八九也把大小块面状的水粉放进举例里面,汗颜。
(我也不忍心把国内的应试水粉贴在这里了,虽然块面状也是一种艺术处理,只是多数观众的欣赏水平不足以驾驭之,怕对比出来招人骂。二来国内一些美而精的水粉作品只是翻到实体书上见过,手机里却没存货,网上也难翻到,也只好不放了。)
通过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水粉也是可以薄涂的!多加一点水,水粉像水彩一样,也可以透明,可以叠色,可以渲染了!
为什么平时看中国的水粉,那么死板呢?这国怎?我陷思!
是中国的画者缺乏创造力吗?我不会承认的。水粉画的技法里面,不是没有渲染和透明画法。这里我只从最实用的材料说一说。
gouache和透明水彩是同胞兄弟,都可以视为广义水彩。广义水彩的成分,分为两大主体:一是色料,一是载色剂。没有载色剂,色料不过是一些矿物泥土块和动植物粉罢了;没有色料,载色剂也不过是一坨淡黄色粘糊糊的树胶混合物。只有这俩主体一碰撞磨碎混合,呱唧一声,才出现勉强能使用的水彩颜料。而且研磨得颗粒越细,颜色越纯净,要多呱唧几下才好。
早期直接研磨出的颜色,直接上纸,一边磨一边搅一边画,是早期画家的酸爽体验。后来配方有所改进,出现了干燥后仍然可用的块状水彩,之后再出现了新鲜方便的半湿润膏状水彩,其中的巨大变化,就是因为两大主体之外的成分——添加剂。
画家往颜料里添加甘油和蜂蜜,让颜料可以保湿;往里再加点牛胆汁等表面活性剂,颜料才得到更大的扩散性;加入防腐剂以免长霉变质……那么再往里加一些不透明的材料,例如淀粉,透明水彩即成为不透明水彩,以往的有机色终于可以获得浓厚的覆盖力,金属色则更上一层楼。
——这也就是gouache和透明水彩标志性的区别。
很可惜,因为通过填充剂就能达到不透明的效果,而且因为厚涂对颜料的不菲消耗,昂贵的金属色gouache目前也只有少数几家厂家会生产,例如美国的M.Graham,他们的gouache中镉红色料就是正经的PR101,钴系也是真钴系,都和他家水彩一样昂贵,算上消耗量就更加,一般画者是不会去买的。这样的昂贵并不是没有意义,至少性能是更优越的——如果色料本身透明度低,便可以少配一些填充剂,而填充剂在需要量的基础上加的越多,实际上性能也就越差——
所以中外水粉的性能差别之一,就在填充剂的数量和质量上。填充剂使得本来可以完全扩散开的颜色,呈浆糊状地相互胶结,不易渗化,同时劣质填充剂粗大的颗粒在纸上产生丑陋的效果,薄涂、渲染技法不得不被这效果抑制。
差别之二,在于色料本身的质量上。一方面,廉价的水粉用廉价的色料,色料本身的性质就不够稳定。正如铁会生锈,石会长苔,颜料也会随时间的流逝而产生一系列的化学生物反应,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褪色、变暗、变褐,而且,耐久稍差一些的颜料,室内光下褪色都是按月计的。学校宣传栏的广告色,在室外光下寿命更加短暂,褪色明显。而耐久性好的颜料,过个几十上百年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饱和度,我相信一般画家都会追求自己的作品流芳百世。
那么问题来了,有机色中即极其廉价又稳定的色料,只有有限的几类,靠它们是远远不够填补一套平衡的配色的。厂家只好退而求其次,用了廉价而不稳定的色料来制造颜料。国货一贯物美价廉惯了,况且又拿来作练手,无怪好的gouache颜料还得求自海外。
另一方面,色料的研磨也是大问题。不巧我有个朋友,一段时间里他成了DIY狂魔,深恨水彩颜料售价太贵不经济。图样图森破的他在某宝购得研磨用具一套,阿拉伯胶一瓶,色粉棒若干,块状国画颜料若干,准备自制水彩颜料。
后来的结果就是在研磨上遇到了麻烦,不论追加多少次研磨,颜料的颗粒还是偏大,沉淀太明显。其实他买的块状国画颜料已经是还不错的色料了,杂质已经很少。手工精细费时,不过还是逃不了颗粒大的命运。廉价水粉却按理来说应该有相当成熟的生产线了,却在研磨精细度上来说,还不如一个新手的手工制品,遑论跟国外gouache相比。
差别之三就是载色剂的质量上,一个低端商品用料差,是全方位的。而且其影响辐射到颜料的扩散性、是否凝结颗粒、亮度表现、对纸张的渗化快慢、是否干裂剥脱、耐久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极大地影响了综合体验。对各大厂家载色剂的用料配方,我没有找到具体的信息,只有使用体验,也就不多说了。


已知,watercolor和gouache的区别就是,一个透明,一个不透明。为什么呢?等等,先明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我得说,关于水彩和水粉,透明度的界限是不那么截然的(不过还有清楚的成分区别,后说),这也挺符合万事万物的规律不是?也就是说,水粉中也有比较透明的颜色(为了功能,不会透明到没有覆盖力),而水彩中也有十分不透明的颜色(因为材料,具有覆盖力)。
举个栗子,我就不拿透明水彩中的钛白来耍流氓了。大名鼎鼎的镉红、镉黄,覆盖性是相当强大的。
注意前景骑手们的衣服,和右下签名,红色是镉红。注意国旗红色的部分,和右下签名,也是不透明的镉红,如果用透明的丁酮红系和萘酚红系,绝对被浊气的灰色深深影响,污染得一塌糊涂。
同样具有良好覆盖性的,还有同样著名的钴系家族,钴紫、钴蓝、钴湖水绿(我的最爱之一)、钴绿等等。名字也有陷阱,钴黄(aureolin)却是一个透明色,在中文里真是白扯了钴系大旗。
ps:拿马利、美邦、新韩、美捷乐的镉钴色谈覆盖性是痛苦的,因为根本都是有机色配制成的仿制品。
铜也是曾经的水彩颜料成员之一,铜绿是具有覆盖性的。但是因为有毒,真●铜绿已经被基本踢出水彩颜料序列。类似的还有锰蓝、铅白、朱砂等。
铁是土色系的重要成分,诸如土黄、印度红等等,也是具有一定的覆盖力,只是不那么强罢了。
金属色系的不透明和丰富的色相变化是个有趣而庞大的问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感受一下透明水彩中不透明色的覆盖力:图中标O的为不透明色,标T的为透明色,可以明显看到透明色不能覆盖底色明显的轮廓线,还会被底色所污染,纯度降低,并且纸张的纹路也清晰可见。不透明色则反之,保持了较高的纯度,也抹去了轮廓线,并把纸张的纹路填平了。
因此在深暗的底色之上,只有不透明色盖上去才能深中求浅,有力地纠正色相,造成较强的视觉冲击力。透明色上去只有深中求深,并且色相要受到底层颜色的影响。
gouache的问题则复杂一些。目前广大知乎众最熟习的,恐怕不是应试用的中国式水粉,而是下面这些:
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它们就是宫崎骏御用画师男鹿和雄的场景手稿,如果对日本的动漫史有所了解,应该不会对用水粉画出这样的画而感到震撼。如果亲身到吉卜力美术馆里,欣赏这些优美的分镜手稿,只会更令人赞叹!
其实我也对不透明水彩画的派别不甚了解,就我的固有印象而言,姑且就把类似这种精致清新的水粉风格称为日系水粉吧!其画风的基本情绪,和以阿部智幸、永山裕子、笠井一男为代表的一众日本水彩虽然各有不同的走向,但是内核还是共同的。和中国应试马赛克状水粉比,完全可以算是一种“严肃的”作画方式。中国也不是没有画水粉当作一件正经作品的人,但是大潮流如此,连答主们十之八九也把大小块面状的水粉放进举例里面,汗颜。
(我也不忍心把国内的应试水粉贴在这里了,虽然块面状也是一种艺术处理,只是多数观众的欣赏水平不足以驾驭之,怕对比出来招人骂。二来国内一些美而精的水粉作品只是翻到实体书上见过,手机里却没存货,网上也难翻到,也只好不放了。)
通过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水粉也是可以薄涂的!多加一点水,水粉像水彩一样,也可以透明,可以叠色,可以渲染了!
为什么平时看中国的水粉,那么死板呢?这国怎?我陷思!
是中国的画者缺乏创造力吗?我不会承认的。水粉画的技法里面,不是没有渲染和透明画法。这里我只从最实用的材料说一说。
gouache和透明水彩是同胞兄弟,都可以视为广义水彩。广义水彩的成分,分为两大主体:一是色料,一是载色剂。没有载色剂,色料不过是一些矿物泥土块和动植物粉罢了;没有色料,载色剂也不过是一坨淡黄色粘糊糊的树胶混合物。只有这俩主体一碰撞磨碎混合,呱唧一声,才出现勉强能使用的水彩颜料。而且研磨得颗粒越细,颜色越纯净,要多呱唧几下才好。
早期直接研磨出的颜色,直接上纸,一边磨一边搅一边画,是早期画家的酸爽体验。后来配方有所改进,出现了干燥后仍然可用的块状水彩,之后再出现了新鲜方便的半湿润膏状水彩,其中的巨大变化,就是因为两大主体之外的成分——添加剂。
画家往颜料里添加甘油和蜂蜜,让颜料可以保湿;往里再加点牛胆汁等表面活性剂,颜料才得到更大的扩散性;加入防腐剂以免长霉变质……那么再往里加一些不透明的材料,例如淀粉,透明水彩即成为不透明水彩,以往的有机色终于可以获得浓厚的覆盖力,金属色则更上一层楼。
——这也就是gouache和透明水彩标志性的区别。
很可惜,因为通过填充剂就能达到不透明的效果,而且因为厚涂对颜料的不菲消耗,昂贵的金属色gouache目前也只有少数几家厂家会生产,例如美国的M.Graham,他们的gouache中镉红色料就是正经的PR101,钴系也是真钴系,都和他家水彩一样昂贵,算上消耗量就更加,一般画者是不会去买的。这样的昂贵并不是没有意义,至少性能是更优越的——如果色料本身透明度低,便可以少配一些填充剂,而填充剂在需要量的基础上加的越多,实际上性能也就越差——
所以中外水粉的性能差别之一,就在填充剂的数量和质量上。填充剂使得本来可以完全扩散开的颜色,呈浆糊状地相互胶结,不易渗化,同时劣质填充剂粗大的颗粒在纸上产生丑陋的效果,薄涂、渲染技法不得不被这效果抑制。
差别之二,在于色料本身的质量上。一方面,廉价的水粉用廉价的色料,色料本身的性质就不够稳定。正如铁会生锈,石会长苔,颜料也会随时间的流逝而产生一系列的化学生物反应,最后的结果往往是褪色、变暗、变褐,而且,耐久稍差一些的颜料,室内光下褪色都是按月计的。学校宣传栏的广告色,在室外光下寿命更加短暂,褪色明显。而耐久性好的颜料,过个几十上百年仍然可以保持较好的饱和度,我相信一般画家都会追求自己的作品流芳百世。
那么问题来了,有机色中即极其廉价又稳定的色料,只有有限的几类,靠它们是远远不够填补一套平衡的配色的。厂家只好退而求其次,用了廉价而不稳定的色料来制造颜料。国货一贯物美价廉惯了,况且又拿来作练手,无怪好的gouache颜料还得求自海外。
另一方面,色料的研磨也是大问题。不巧我有个朋友,一段时间里他成了DIY狂魔,深恨水彩颜料售价太贵不经济。图样图森破的他在某宝购得研磨用具一套,阿拉伯胶一瓶,色粉棒若干,块状国画颜料若干,准备自制水彩颜料。
后来的结果就是在研磨上遇到了麻烦,不论追加多少次研磨,颜料的颗粒还是偏大,沉淀太明显。其实他买的块状国画颜料已经是还不错的色料了,杂质已经很少。手工精细费时,不过还是逃不了颗粒大的命运。廉价水粉却按理来说应该有相当成熟的生产线了,却在研磨精细度上来说,还不如一个新手的手工制品,遑论跟国外gouache相比。
差别之三就是载色剂的质量上,一个低端商品用料差,是全方位的。而且其影响辐射到颜料的扩散性、是否凝结颗粒、亮度表现、对纸张的渗化快慢、是否干裂剥脱、耐久等各个方面,可以说极大地影响了综合体验。对各大厂家载色剂的用料配方,我没有找到具体的信息,只有使用体验,也就不多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