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问喜欢足球的人“谁是球王?”
他可能会告诉你“球王贝利。”
但如果你问一个资深的球迷这个问题,
他一定会告诉你“马拉多纳。”
为什么?
看看罗纳尔多怎么说,
“这个世界上我唯一崇拜的球员就是马拉多纳,
如果生活在贝利那个年代,我同样可以一场比赛进10个球。”
罗纳尔多被认为是世界足坛最接近马拉多纳的球星。
说起最接近马拉多纳的球星,
现在很多人会说是梅西。
但其实梅西只是在巴萨的体系内像马拉多纳,
而离开这个体系,比如阿根廷国家队,
梅西就没办法发挥那么出色了。
而且即便在巴萨,梅西还有强有力的队友支援。
但是,在八十年代被称为小世界杯的意甲,
马拉多纳就凭借一己之力把处于保级位置的那不勒斯
送到了冠军的宝座。而且是两次!
如果说在联赛里凭借一己之力带领球队拿到冠军,
可能还有个别球星可以做到。
那么在世界杯呢?
三十年过去,除了1986年的马拉多纳,
至今还没人能够做到。
(94年的巴乔差一点实现,可惜最后点球落败。)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
参加这界比赛的足坛巨星包括:
法国铁三角:普拉蒂尼、吉雷瑟、蒂加纳、
巴西铁三角:济科、苏格拉底、法尔考
比利时:希福
丹麦:劳德鲁普
西德:鲁梅尼格、马特乌斯、布雷默
英格兰:莱因克尔
乌拉圭:弗朗西斯科利
意大利:阿尔托贝利
墨西哥:乌戈桑切斯
……
但是,这界世界杯结束后,
人们把这届世界杯称之为“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
如果说决赛中,整场被无数次踢倒的马拉多纳在
第83分钟的绝杀助攻是对这届世界杯的完美终结。
那么真正可以被称为“马拉多纳巅峰杰作”的比赛,
则是1986年6月22日,1/4决赛与英格兰的比赛。
足球与政治无关。
但刚刚结束不久的马岛战争,
对于英格兰人和阿根廷人的这场比赛而言,
显然是无法避开的背景。
赛前就传出了战场上失利的阿根廷人希望在球场上找回尊严。
英格兰当时拥有着最强的矛与盾:
莱因克尔和希尔顿。
而阿根廷进攻铁三角则是:
布鲁查加、巴尔达诺和马拉多纳。
而从球队整体的攻防平衡来说,英格兰更胜一筹。
但是,足球不是靠理论推算结果,
何况马拉多纳天生就是毫不讲理。
经过平淡无奇也各有机会的上半场,
下半场第51分钟之后的4分钟内,
上帝与魔鬼同时降临了阿兹台克体育场。
禁区前,马拉多纳与巴尔达诺配合突破,
英格兰队中场左霍奇倒勾解围,
不慎将球踢到自家球门门前。
这是所有人都停住脚步等待门将希尔顿将球没收,
但就在希尔顿看着来球跨出两步准备接球的时候,
一个矮小而强壮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是马拉多纳!
没人能解释为何所有人都停住的时候,
唯有他向球门方向冲去,
只见他高高跳起,左手也举过头顶,
希尔顿没有接住落下的皮球,
而皮球也滚进了他身后的球门。
目睹了这一切的英格兰后卫布切
做出了手球的手势向裁判投诉,
然后突尼斯籍主裁判本纳楚一边吹哨,
一边将手指向中圈。进球有效!
当时愣住的不仅仅是英格兰球员,
甚至连除了马拉多纳之外的阿根廷球员也愣了一下,
直到看到马拉多纳振臂狂呼地跑向场边庆祝,
他们才回过神来跑过去跟他一起庆祝。
三分钟后,一粒被载入史册的进球发生了。
马拉多纳背身拿球,
但他没有把球停在脚下,而是轻轻的一个回拨,
连接着做出了一个类似现在被称为“马赛回旋”的动作,
先后躲过两名防守球员的拦截,并顺利转身。
然后紧接着没有停顿地将球向边路大步往前趟,
这个距离的把握刚刚好,两名回身夹防的球员也无法碰到球,
在连接着两大步带球快速前进后,
在高速奔跑控球中他在毫无停顿的情况下
把自己的速度和球的速度都降了下来,
开始小步伐控球,但这里依旧还保持着很快的推进速度。
这时英格兰的第三名防守球员正面向马拉多纳跑来,
但是,他犯了个严重的错误,
可能是看到马拉多纳前面已经过了两人,
心里想一脚把球断下,
所以他没有选择站位或者跟着跑一段再看时机下脚,
但就在他在马拉多纳面前还没站稳时,
马拉多纳一个把速度降到最低,然后左脚向外轻拨球,
连接着一个加速,第三名防守球员被晃开,
企图转身再追已经来不及。
从低速变向过人到高速推进,
当马拉多纳面对侧方赶过来的第四名球员时,
再次一个大步趟过,直接进入大禁区,
根本不给他追上的机会。他最后要面对的就是希尔顿了。
希尔顿已经冲出了小禁区,
他要做的就是拦下马拉多纳脚下的球。
不知道他当时怎么想,但从他冲出小禁区后的站位和动作,
他显然没有像一般门将在这种关键时刻选择要人不要球。
这也给了马拉多纳利用小碎步先左晃,
再用右脚往外拨,从容过了自己的机会。
按照马拉多纳回忆,当时他是想传球给巴尔达诺,
但紧跟上来的后卫已经不顾一切的要铲倒他,
于是在倒下前,他最后一脚把球送入了球门。
一个世纪进球由此诞生。
从中场拿球到把球射进球门,
马拉多纳的整个表演,无论是开始的马赛回旋,
还是大小步伐控球的不断切换和变线,
马拉多纳展示了堪称完美的对球的调整和控制,
以及对自身步伐、节奏的调整和控制。
踢过球的人都知道,小部分高频触球过人常见,
但大步伐带球依然保持着球在适当控制范围内的过人,
并非常人可做到。
可以说这两个进球,是马拉多纳向世人发出的称王宣言,
而最后赢得世界杯冠军的奖杯,则是登基的仪式。
对于手球进球,他说:
“一半是上帝之手,一半是马拉多纳的脑袋。”
但对于英格兰人而言,
这是一个如同恶魔般丑恶的进球。
而对于用魔鬼步伐连过五人的进球,
所有人都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如有神助的“世纪进球”。
这就是马拉多纳,
一半是神,一半是魔。
能在一场比赛里展示神魔合体的,
也只有他,迭戈.马拉多纳。
他可能会告诉你“球王贝利。”
但如果你问一个资深的球迷这个问题,
他一定会告诉你“马拉多纳。”
为什么?
看看罗纳尔多怎么说,
“这个世界上我唯一崇拜的球员就是马拉多纳,
如果生活在贝利那个年代,我同样可以一场比赛进10个球。”
罗纳尔多被认为是世界足坛最接近马拉多纳的球星。
说起最接近马拉多纳的球星,
现在很多人会说是梅西。
但其实梅西只是在巴萨的体系内像马拉多纳,
而离开这个体系,比如阿根廷国家队,
梅西就没办法发挥那么出色了。
而且即便在巴萨,梅西还有强有力的队友支援。
但是,在八十年代被称为小世界杯的意甲,
马拉多纳就凭借一己之力把处于保级位置的那不勒斯
送到了冠军的宝座。而且是两次!
如果说在联赛里凭借一己之力带领球队拿到冠军,
可能还有个别球星可以做到。
那么在世界杯呢?
三十年过去,除了1986年的马拉多纳,
至今还没人能够做到。
(94年的巴乔差一点实现,可惜最后点球落败。)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
参加这界比赛的足坛巨星包括:
法国铁三角:普拉蒂尼、吉雷瑟、蒂加纳、
巴西铁三角:济科、苏格拉底、法尔考
比利时:希福
丹麦:劳德鲁普
西德:鲁梅尼格、马特乌斯、布雷默
英格兰:莱因克尔
乌拉圭:弗朗西斯科利
意大利:阿尔托贝利
墨西哥:乌戈桑切斯
……
但是,这界世界杯结束后,
人们把这届世界杯称之为“马拉多纳一个人的世界杯”。
如果说决赛中,整场被无数次踢倒的马拉多纳在
第83分钟的绝杀助攻是对这届世界杯的完美终结。
那么真正可以被称为“马拉多纳巅峰杰作”的比赛,
则是1986年6月22日,1/4决赛与英格兰的比赛。
足球与政治无关。
但刚刚结束不久的马岛战争,
对于英格兰人和阿根廷人的这场比赛而言,
显然是无法避开的背景。
赛前就传出了战场上失利的阿根廷人希望在球场上找回尊严。
英格兰当时拥有着最强的矛与盾:
莱因克尔和希尔顿。
而阿根廷进攻铁三角则是:
布鲁查加、巴尔达诺和马拉多纳。
而从球队整体的攻防平衡来说,英格兰更胜一筹。
但是,足球不是靠理论推算结果,
何况马拉多纳天生就是毫不讲理。
经过平淡无奇也各有机会的上半场,
下半场第51分钟之后的4分钟内,
上帝与魔鬼同时降临了阿兹台克体育场。
禁区前,马拉多纳与巴尔达诺配合突破,
英格兰队中场左霍奇倒勾解围,
不慎将球踢到自家球门门前。
这是所有人都停住脚步等待门将希尔顿将球没收,
但就在希尔顿看着来球跨出两步准备接球的时候,
一个矮小而强壮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是马拉多纳!
没人能解释为何所有人都停住的时候,
唯有他向球门方向冲去,
只见他高高跳起,左手也举过头顶,
希尔顿没有接住落下的皮球,
而皮球也滚进了他身后的球门。
目睹了这一切的英格兰后卫布切
做出了手球的手势向裁判投诉,
然后突尼斯籍主裁判本纳楚一边吹哨,
一边将手指向中圈。进球有效!
当时愣住的不仅仅是英格兰球员,
甚至连除了马拉多纳之外的阿根廷球员也愣了一下,
直到看到马拉多纳振臂狂呼地跑向场边庆祝,
他们才回过神来跑过去跟他一起庆祝。
三分钟后,一粒被载入史册的进球发生了。
马拉多纳背身拿球,
但他没有把球停在脚下,而是轻轻的一个回拨,
连接着做出了一个类似现在被称为“马赛回旋”的动作,
先后躲过两名防守球员的拦截,并顺利转身。
然后紧接着没有停顿地将球向边路大步往前趟,
这个距离的把握刚刚好,两名回身夹防的球员也无法碰到球,
在连接着两大步带球快速前进后,
在高速奔跑控球中他在毫无停顿的情况下
把自己的速度和球的速度都降了下来,
开始小步伐控球,但这里依旧还保持着很快的推进速度。
这时英格兰的第三名防守球员正面向马拉多纳跑来,
但是,他犯了个严重的错误,
可能是看到马拉多纳前面已经过了两人,
心里想一脚把球断下,
所以他没有选择站位或者跟着跑一段再看时机下脚,
但就在他在马拉多纳面前还没站稳时,
马拉多纳一个把速度降到最低,然后左脚向外轻拨球,
连接着一个加速,第三名防守球员被晃开,
企图转身再追已经来不及。
从低速变向过人到高速推进,
当马拉多纳面对侧方赶过来的第四名球员时,
再次一个大步趟过,直接进入大禁区,
根本不给他追上的机会。他最后要面对的就是希尔顿了。
希尔顿已经冲出了小禁区,
他要做的就是拦下马拉多纳脚下的球。
不知道他当时怎么想,但从他冲出小禁区后的站位和动作,
他显然没有像一般门将在这种关键时刻选择要人不要球。
这也给了马拉多纳利用小碎步先左晃,
再用右脚往外拨,从容过了自己的机会。
按照马拉多纳回忆,当时他是想传球给巴尔达诺,
但紧跟上来的后卫已经不顾一切的要铲倒他,
于是在倒下前,他最后一脚把球送入了球门。
一个世纪进球由此诞生。
从中场拿球到把球射进球门,
马拉多纳的整个表演,无论是开始的马赛回旋,
还是大小步伐控球的不断切换和变线,
马拉多纳展示了堪称完美的对球的调整和控制,
以及对自身步伐、节奏的调整和控制。
踢过球的人都知道,小部分高频触球过人常见,
但大步伐带球依然保持着球在适当控制范围内的过人,
并非常人可做到。
可以说这两个进球,是马拉多纳向世人发出的称王宣言,
而最后赢得世界杯冠军的奖杯,则是登基的仪式。
对于手球进球,他说:
“一半是上帝之手,一半是马拉多纳的脑袋。”
但对于英格兰人而言,
这是一个如同恶魔般丑恶的进球。
而对于用魔鬼步伐连过五人的进球,
所有人都必须承认这是一个如有神助的“世纪进球”。
这就是马拉多纳,
一半是神,一半是魔。
能在一场比赛里展示神魔合体的,
也只有他,迭戈.马拉多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