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启明吧 关注:77,068贴子:6,703,928
  • 37回复贴,共1

80年代运10下马是正确的。“运10粉''一直无理取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运10“的话题,我本来已经不想再谈。因为那些运10粉无理取闹散布谬论,忍无可忍说几句公道话。
80年代中国工业整体水平低下,重卡家轿都做不好,一个桑塔拉还无力国产。这样的工业基础想独立研发大客机?你想一步登天?运10粉都是不懂工业的,只会喷人。
运10通过”因陋就简“的方式搞出几架验证机,花了几个亿,技术定型,冻结设计都未实现,生产定型遥遥无期。就算批量生产也是拿不到欧美适航证的(干线客机可是欧美的支柱产业,政治上很敏感)21世纪以后本国民航市场够大可以无视这个适航证,80年代你也无视?歼7从仿制成功到实现批量化生产历时12年,运10要实现批量化生产,我看二十年都不够。
运10飞机几大技术难题:机身,发动机,飞控系统,操纵系统。这些难题搞不定,源于当时中国工业整体水平低下,与设计无关。中国设计大客机,设计不是问题,难点在工程上如何实现。
有运10粉认为:没有批量化生产也无所谓,慢慢研究搞得像印度”LCA“项目一样也行。他不知道:运10的难题不在设计,在工业整体水平。运10项目这样拖着,不能批量生产不能投入运营(也就不能拿到各项运营数据)没啥意义。
80年代中国,经济困难,处处要钱,物价飞涨,老百姓怨气冲天。地方坐大,中央穷困,中央政府工资都快发不出。
对中国而言:钢铁,重卡,电力,通信,哪个都比运10重要。就是航空部的歼10,运8都比运10重要,运10不过是锦上添花的项目而已。把运10这类项目下马是合理的。
运10项目当初就不该上,80年代还在搞运10错上加错。80年代应该集中力量搞好运8,同时预研运9,此外再上马一款60座级支线喷气客机。


IP属地:湖南1楼2017-05-15 20:54回复
    楼主的又一个比专家厉害系列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5-16 07:03
    收起回复
      当年发展两弹一星时也有很多人和你对这飞机的看法一样。苏联专家都走了,这项目继续下去只能是浪费粮食于是有人就想出了一个断了项目补给让项目无疾而终的好办法。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5-16 07:15
      收起回复
        坦白说,我认为运-10没有我们所认为的那样值得骄傲和自豪,至少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在政治意义上而不是技术上。他的设计理念和使用的工艺技术本来就不怎么先进,加上我们也没有熟练掌握,所以参考价值已经不大了。 运-10存在的问题其实非常多:在西藏的试飞结束后,运-10的大梁出现了严重的塑性变形。这种故障基本可以认为已经报废,这暴露出了我国在铝合金工艺上和飞机结构设计上的严重缺陷。而且运-10采用的是美国的库存发动机,结构照搬了巴基斯坦遗留在新疆的707的设计,严重缺乏创新,而且我们实事求是的说我们也没有自主创新的条件:当时我们根本不知道国际上的先进民航机技术是什么!连发展趋势都不知道,何谈自主创新? 运-10的价值一无是处也不对:至少培养了我们一批具备大飞机研制能力的飞机设计师,但是很不幸的是这支队伍也没有好好保存起来。而且也锻炼了我们大型系统工程的设计/制造/管理能力,客观上对我们的工业起到了间接的促进作用。当然还有一个:当时世界上能独立设计制造大飞机的国家除了美国和苏联就是我们了(现在也大概是这个现实),从政治意义上说很值得骄傲啊。(别觉得光荣:打个比方:按照考试得分来计算:美国100分第一名,苏联80分第二名,我们20分第三名,其他国家都吃了鸭蛋,但是你也别兴:我们在大飞机这门课照样是不及格!) 运-10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下面的几条(个人总结): 1。研制大型飞机必须有清晰的规划和完整的系统管理模型,否则干多少都是蛮干!简单的把先进的发动机,先进的控制,先进的结构,先进的子系统堆砌起来的东西不是大飞机。 2。研究新技术必须“打提前量”:要紧密追踪国际先进水平的发展趋势,否则会出现造出来就落后的尴尬。 3。必须踏踏实实的把工业水平搞上去:你的机械,电气,电子,控制,计算机程序,网络技术,复合材料,超精密加工技术,先进的辅助设计技术,先进的基础理论如数学,强大的物流业和服务业水平都保证了,你的工业水平就成倍增长。大飞机应该没有那么困难的。否则倾国之力去造大飞机也不是造不出来,但是你距离亡国灭种也不远了。 4。必须对航空工业进行彻底的改革!我们的航空工业体制严重僵化已经成为我们无法获得先进的军民用飞机最大的瓶颈了。运-10就是教训,制度问题能解决好了,体制彻底变革了,我认为比不切实际的马上上马大飞机现实。别那么着急的要大飞机,磨刀不误砍柴工啊!制度,工业,人才,市场和政策保障齐了,大飞机出来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5-16 08:44
        收起回复
          个人以为一个以工业横推世界的小说吧,竟然有人为运10招魂,简直找虐。


          IP属地:湖南8楼2017-05-16 09:09
          收起回复
            中国航空业在80年代的希望 恰恰 是被运10项目搅黄的 ,上飞某些领导讲政治 力强拿到 运10 然后 有 与美国人合作的机会 ,立马 就从 左变右了。中国航空制造客机最有希望的就是西飞与德国 mbb公司的合作 。


            IP属地:广东9楼2017-05-16 11:55
            收起回复
              说道运十吧,我就提了一个事,然后陨石神教群体转进不愿提,包括那些拿两弹一星来比较运十的教徒。两弹一星的时候苏联专家走了,图纸烧了,然后一帮科学家去焚烧桶里找一切可以用的资料。牺牲了运十换来麦道公司的大飞机图纸,然后上飞把它们当废品处理了!


              IP属地:浙江10楼2017-05-17 13:02
              回复
                顺便的,上飞把运十的资料也全销毁了,理由是给美国大飞机生产线腾地方,这理由真强大啊,连资料室都要腾,连放这么宝贵有希望的运十飞机的资料的地方都没有?????


                IP属地:浙江11楼2017-05-17 13:0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8-02 01:10
                  收起回复
                    “就算批量生产也是拿不到欧美适航证的”,文中的这句话,放到现在的机型上,也还是让人心酸


                    IP属地:广东15楼2021-03-28 11:15
                    回复
                      运10下马的确可惜,但也只是可惜。当时的条件必须下马一些项目,实际上下了谁 谁就可惜。现在很多人老是纠结这个有毛线用。说句不好听的,苏联对军事技术,重工业投入大不大,结果苏联崩溃了(当然愿意不止这一点)。马后炮说说就行,可惜下就行,那是拿出来指着谁就没必要了


                      IP属地:安徽16楼2021-03-28 11:28
                      回复
                        没错,从八十年代起卖商品粮也是正确的。不然哪有钱搞工业化


                        IP属地:河北22楼2021-03-30 08:51
                        回复
                          那么大一个国家养那么多闲人,就算不生产大飞机还养不起一个研发机构?


                          23楼2021-03-31 05:45
                          收起回复
                            赞同


                            IP属地:江苏24楼2021-04-16 15:40
                            收起回复
                              运十下马没问题,运十的资料和麦道提供的资料没有人静下心来研究又被销毁了才是最可惜的。本质上这就是买办集团破坏国家建设的一个例子!


                              IP属地:广东25楼2023-05-07 2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