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琴艺术的发展历史,当然要从那些遥远得几乎记不清的岁月开始。源远流长的古琴音乐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美学、乐律、记谱、指法等体系,历来就有“琴道”、“琴学”之称,更是反应中国哲学、文艺美学、文学的一面镜子。在我国古代150余种琴谱中共有3000多曲,其中部分为全新创作,部分为文学作品配琴谱,亦或是将其他乐曲改编为琴曲,可见自古琴人习弹古琴均是力求将古琴与各类艺术完善统一。而今,传统文化又悄然复兴,逐渐走进千家万户,男女老少的视野,不少人不再拘泥于高楼冷冽的城市,而是更希冀于琴瑟和鸣的悠然世界,为能更好的传播古琴以及传统文化
2017年1月21日,西海琴社、青海古琴贴吧、古琴青海群共同举办的“新年纳福”雅集在西宁举行,青平汉服社、青海本然文化有限公司等众多传统文化爱好者受邀前来齐聚一堂。
“虹裳霞帔步摇冠,钿璎累累佩珊珊.”只见袅袅娜娜,美人已至,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一支古典舞曲《半壶纱》为雅集的开场增香升色。

志同者则道合,无论新朋旧友,一日的相聚,共同的爱好必然能是我们成为一见如故的知己,雅集第一支古琴曲便是《忆故人》,此曲共六段,以泛音开头,清新飘逸,使人于空山幽谷的宁静之中油然而生思念故人之情。后几段则以缓慢沉稳的节奏,绵绵不绝的琴音抒发了思念故人的情深意切,感人至深。

人生之境,历经岁月之淘洗与沉淀,亦如洞庭水天澄然一色。曾有诗云:“曾放扁舟溯楚天,清猿泪竹思凄然。廿年梦里湘山月,今夜分明在七弦。”,此曲便是以洞庭秋意为背景的《洞庭秋思》,你且听碧水天高,你且听烟波浩渺。想来观洞庭之秋,纵使你思潮起伏。

“清宵短、情难舍、月相照,碧水明如镜 送君画桥畔,两处离愁难断” 悠然的女声将我们带离洞庭湖畔,再次回到雅集之上舞蹈《神武雨霖铃》曼妙的舞姿当中

雅集从来都是众人的雅集,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声音,于是乎, 在新年的雅集上一位朋友用低沉的嗓音,徐徐道来《一个朋友说》

在爱好古琴的人看来,一张张上好的古琴就是一位位绝世佳人,宛若雅集上身着旗袍缓缓走来的美人,恬淡、温柔、高贵。也仿若《高山》一曲,望山不见山,斯调飞扬飘缈,息心静听,严然有层峦叠巘,琼崖瑶岛之思。无惑乎知者希也。


雅集的小高潮落在了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在融融的月光下,一曲葫芦丝表演《月光下的凤尾竹》伴随着一堂不一样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下研修》的讲课,似乎我们身处竹林中,耳听隐隐飘出的悠然之音,幽攸抑扬,轻清淡雅。


时间流转,无论是舞蹈《佳人曲》、辗转婉约的《鸥鹭忘机》、清越和雅的《良宵引》都不能阻挡时间的脚步,在琴与箫合、歌与乐融的《阳关三叠》之后雅集最后落在了愉快欣喜的《梧叶舞秋风》与缓缓的《流水》之中。




雅集的落幕所带来的失落,由禅舞《一袖云》抚平内心,让众人屏气凝神,回归到现实。

雅集很多,然而新年的雅集总让人心生欢喜,因为“她”不仅是旧年最美的总结,也是新年最优雅的开始,一支支舞蹈、一曲曲琴音、一对对春联,总能让我们徜徉在古琴音乐的思潮中,体验中国传统美学,映照青海高原人的传统文化情结。
鸣谢: 谢昀元、贺连文、李涛、箫霓几位老师挥毫撰写春联及问答奖品






微信公众平台:qhxhqs
QQ群号:257522075
百度贴吧:青海古琴吧
联系电话:贾老师 18997287398
投稿邮箱:418281844@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