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色吧 关注:6,990,905贴子:97,677,991
  • 3回复贴,共1

【成长记录】个人想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戒色戒了这么久,对于我来说可能与各位前辈戒色的时间或者经验来说,不值一提,但是我也因为戒色而走上学佛之路,这一路走到这里,回头才看到自己已经走了这么远了,走过一道一又一道的风景,穿透一道又一道的迷雾,而我其实说实话,我到现在为止连一个三十天都没有戒到,但是我依然明白了很多东西,我依然看到了这个世界,我依旧看清了因果轮回。之前其实我还在迷路,以为经过了两位前辈高人的略微指点,我才真正明白,才真正看到这个所谓的心。
戒色要戒意淫,所谓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淫念必须观照到,因为如果稍微疏忽就会欲火焚身,这个是我们每个人都用的前辈总结出来的口诀,因为意主导行。脑子里想了才会去做,如果你不想那你会去做吗?如果你不想吃饭你会去吃吗?所以说先看见的是自己的念头,那么念头为什么会出现,因为心里在想,而这个心并非身体里的那个心。所谓人心难测,就是这个心。所谓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淫心即是根本,所以要从心去治,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那么心呢,为什么会染上淫业,而心中还有很大的邪淫的心瘾,那么这个心瘾是如何出现的呢,这个很简单,因为你太贪了,你心生贪执,放不下这个淫,而这个淫本就是众生不该有的东西,所以你执着了,你就有了这个心,如果你能放下,那你也不会怎么烦恼了。
下来再说人的情绪,你的情绪,喜怒哀乐,喜时心喜,怒是心嗔,哀时心伤,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人会有这么多情绪呢?是七情六欲,相由心生,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戒色要观心断念,其实观心断念说白了就是不起妄念,人若不多思自不累,所以观心断念就是斩断妄念,那么这个妄念又是怎么来的?妄念即是妄想,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皆不可得,若欲得则着于相。若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是非见。而我们可以再想想,我们到底是谁?我们真的是我们自己吗?比如一杯水。它到底有没有水。有,也没有。杯子里明明装着水,但是既然有水那杯子为什么又能装下这些水?那么杯子里到底有没有水?就像鸡和蛋一样,到底是先有谁的?其实谁也没有。鸡会死,蛋要么变成鸡然后死了,要么被人吃了要么被糟蹋了,那么你说说,现在是先有谁呢?谁都没有,一切皆空,都没有就是空空如也。
我们平时的所见,所想,所知,所识,从哪来的?眼耳口鼻舌身意,那么再想想,我们的心从何生起?心主宰念,那么什么来主宰心呢?
事物有它的性质,人同样也有性格,有本性,有天性,有自性,如果没有性,那么心从何生?若无性,人则无,所以,性是人的根本,人的一切知觉都以性为主宰。
人的情绪因为外界对自己内心的影响而变化。高兴,心则喜,愤怒,心则嗔,悲哀,心则愁苦,那么心为什么会做出如此之多的变化?唯以一性也。因为外界对人的影响通过人的六识而穿过念,心直达于性,通过性的折射而映照于心,因此人才会有各种情绪和各种欲望,但实际上都是不存在的,因为性可以说是千人千面,既然千人千面那么它是什么?它什么也不是,话说回来就是一个空。所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那么在此我们就可以想一下了,如果不著于相,那么何来七情六欲,何来贪嗔痴慢疑,一切不过是我执罢了。
性什么都不是,那么如何见性,如何明心。性本为空却能生心,心本起念却因性灭。那么既然要见性,必先生心,心灭时即能见性,性起时即能明心。一切的一切还需我们自己精进勤修,多悟多思。所谓不着我,人,众生,寿者,即是我相。首先要放下我执,其次降服妄念,所谓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最后绕了个大圈转回来看看,那个性就是个什么都不是的空。不多说了,就说最后几句。
晚辈个人以为,见性即是见自己。在见性之前要先见空,空不见,性难见。世间本无真性,皆是众生妄心所造。
因为禅宗修行,不立文字,所以心中所知,文字难写,措辞之误还请各位前辈谅解,这仅仅只是晚辈的一点想法而已,若有误处还请各位前辈纠正。晚辈在此谢过各位前辈。
阿弥陀佛🙏
最后用六祖的一句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2-05 16:57回复
    加油楼主!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2-05 17: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