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后,一种重要的事业应运而生——教育。教育,千百年来,俨然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先进文明的程度,还决定着国家的发展。
我国现在的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很多但杰出人才很少。华人得诺贝尔奖很多了,但是没有一个是产自中国大陆的教育体系,这到底是为什么?从上面的事实来看,这是个很尴尬的问题。很大比例的人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很好,而高等教育很落后,甚至有人认为中国的初等教育加上美国的高等教育就是最完美的组合了。那么,中美高等教育究竟区别在哪呢?
第一,高等教育的环境不同
美国的教育是通才教育,它让你自由发展,这是教育的最基本要求。大学教育并不只是对某个技能的教育,不光只学“数理化”,它让你有广阔的视野,这是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明显的区别之一。故美国大学生大都能言善辩。可是,谈到理工科基础知识,美国那些将来不去读研究生院的学生们普遍比中国同类大学生薄弱,因为美国大学生在中学时不会用大量的时间去做大量的习题,宁可去享受大自然,因为青春是那么的美好。中国教育让你多训练,你本来不太懂的让你搞懂了或表面上搞懂了,但这种方法对那些反应比较快的或者能力强的人是不适用的。学校设有很多的选修课,让你按照自的兴趣发展,美国的教育就是让你对什么有兴趣就让你在哪方面发展,不会压制你的潜力。
第二,高等教育的教材不同
美国大学的教材理论联系实际,应用题甚多,便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加全方位思维空间。我觉得中国的大学应该更用心地培养学生的头脑思考能力和实际动能力,而不要仅仅把灌输知识放在第一位。应该鼓励学生不循规蹈矩,敢于挑战权威,敢于怀疑一切。只有善于提问,才能去解决问题。这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点。
第三,教育理念的不同
所谓的“绿色教育”理念之一,就是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起来。美国在中学没有分“文科班”和“理科班”之说。文理知识并举、课程设置合理、通才教育盛行,大学生们很强的语言交流能力从中学就已训练出来。大学更是对人文教育加大火力,大力弘扬独立思考,无情杜绝人云亦云。在美国的人文课堂里,死记硬背没有市场,激烈争辩必不可少。我非常反对国内高中文理分科,以为其效果无异于古代强迫把女孩的“天足”缠成“三寸金莲”。
第四 ,高等教育考试的目的不同
美国大学生不是把考试当做目的,而是把求知实用当成目的。社会需要的是各种各样的人才,需要的是有正确思想、有健康身体、有责任感的人,而不是会背一百个代数恒等式的自私自利者或寄生虫。美国人没有名校情结,他们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学校,家长会顺其自然。尽管我们看到他们数学成绩一般较差,但他们中学、大学学到了一种社会的责任感。首先是做人,知识是次要的,做人是根本的。他们不仅要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还要看他们的道德品质,还从他们提交的天马行空、五花八门的作文捕捉他们的心灵和社会责任感。这一点特别重要,尤其是在名校。相比起来,中国的儒家文化传统留给现代教育的糟粕之一可以一句古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来蔽之。对很多家长来说,孩子读书的真正目的不是为了“人类的进步”,而是为了“升官发财”、“光宗耀祖”。历史的惯性留给我们功利主义的教育目的。教科书与考试相关,而目前铺天盖地的应试教育把教科书提升到无以伦比的高度。
作为世界强国前列的中美两国,并且还是拥有显著中西特色的两国,各自的教育方面有着鲜明的差异,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各有千秋,各有所长,而这些差异实则反映了两国不同的教育观和知识观:美国的教育注重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中国的教育看重的则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且不论彼此的优劣,不可否认,透过种种差异,中国的高等教育可以进行这样的反思:素质教育必须放到首位,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着重培养,中国的大学务必“物种多元化”。这既是国内每一位高校教师和学生面临的重难点,也是中国高等教育适应教育国际化、全球化趋势的必然选择。
寻找美国教育,尽在爱思拜尔!联系我们:上海:021-56482102 广州:020-89115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