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文学吧 关注:753贴子:34,808
  • 22回复贴,共1

家乡的忙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时光荏苒,春节悄悄地向我们走来。我记得有一首歌叫《忙年》。天南地北的歌词尽管大同小异,但是还是根据不同习俗有所出入。家乡的歌词好像是这样的:小孩小孩别贪玩,过了腊八就过年。。。二十三糖瓜粘(祭灶王),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买鱼肉,二十七把澡洗,二十八宰鸡鸭,二十九样样有,除夕晚年夜饭。这里把进入腊月二十三以后,大家要做的事情都罗列得一清二楚,其实这也是一个地区习俗的传承。忙年远不只是歌词里面唱的那么简单,只要进入腊月,人们就已经开始忙年了。
记得儿时,家乡农村的生活水平低,人们以温饱为满足。平日里吃得饱、冻不着就行了。到了节假日,特别是到了过年,大家就要力所能及地准备一些过年的物品,一是为了图个吉利喜庆,二来也让孩子们高兴高兴,全家人热热闹闹欢欢喜喜地过个安乐祥和的春节。
当时是集体经济的年代,忙年是由[url]http://人民公社[/url]的生产队进行年终决算(也称分红)拉开序幕的。社员们拿到一年到头挣来的辛苦钱以后,就开始规划过年的事情,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置办年货,做好春节的准备工作,忙年就这样开始了。一般的的家庭,都会到县城赶年集,购买一些鞭炮、年画和对联之类的喜庆物品,也会买些拜年时送长辈的礼物,多数是烟酒、水果、糖果之类的物品。除此之外,还会扯上几只布,给孩子们做一身新衣服,做双新鞋子。大家把这称之为“办年货”。
俗话说:“大人望秋收,小孩盼过年。”意思是说大人希望庄稼丰收,好有饭吃,小孩是希望早点过年,过年能够穿新衣,能够有好吃的,而且还热热闹闹又好玩。但是对于大人来说,过年要进行许多的准备,他们宁愿自己辛苦一些,也要尽力而为地多作些准备,尽可能地让亲人们把这个年过得好一些。乡亲们忙年是立足于自家的实际,利用现有条件,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办好过年所需的物品,以满足当时人们节日的需要。
准备新年食品是忙年的重点。家乡进入腊月有几件事情是必不可少的。一是杀年猪,二是做豆腐,三是[url]http://摊煎饼[/url],四是蒸年糕、等等。无论家里情况如何,各家各户都一般都要做,忙活一年了,改善一下伙食,喜庆喜庆,形成了一个民俗。虽然付出了劳动,但是换来了新年的快乐。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把一个个平平淡淡的春节过得有声有色、热热闹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惠农政策的逐步落实,家乡的变化很大,乡亲们的经济生活也有了很大提高,一年四季,新鲜蔬菜、各式水果在超市里可以随时购买,猪肉、牛羊肉,豆腐,鱼虾海鲜更是应有尽有,节假日,一些小商贩还会送货上门。过年只是一个形式上的节日了。人们说,现在吃得好穿得好,就是觉得年味淡了。


IP属地:河北1楼2017-01-06 08:38回复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IP属地:河北3楼2017-01-06 08:49
    收起回复
      小时候的年味是很浓的,尤其是在农村。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1-06 09:46
      收起回复


        5楼2017-01-06 19:33
        收起回复

          今天卤肉,准备过年。。。


          6楼2017-01-06 19:35
          收起回复
            有的吧友说: "儿时的过年才叫过年,儿时记忆才是最回味的。不管50后60后70、80、90后每个人的回味都是不一样的,今天问我家七岁的儿子喜欢过年吗,儿子说喜欢啊。我说为什么喜欢啊,小家伙给讲了一大堆。可以回老家看爷爷奶奶,而且还长大了一岁,和小伙伴们玩。。。等等。" 我觉得说的有道理。i


            7楼2017-01-06 19:41
            收起回复
              就盼过年几天亲戚朋友团聚一下


              9楼2017-01-13 16:03
              收起回复


                10楼2017-01-13 16:23
                收起回复
                  然而多数在城里就业在外打工的儿女还是选择回家和父母团聚过年,因为家乡是他们的根,有眷恋的亲情、乡情和童年的美好记忆。(所以就有了一句话叫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回家过年就是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11楼2017-01-17 13:04
                  回复


                    12楼2017-01-17 13: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