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五台山和六道木的关系,特地重温了香港经典电影《水浒传之英雄本色》,今天发这个帖,主要是想来论证下片中或书中,鲁智深佩戴的超大108佛珠,是否是在五台山出家期间用六道木所制。
现在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古时流出的画像,甚至儿时的小人书,鲁智深除了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四五十斤的戒刀外,最抢眼的无疑就是那条超大号可当重型武器使的佛珠。然而原著中只提及禅杖、戒刀打自“五台福地”牌楼下市井“父子客店”间壁的铁匠铺,却并没有提及佛珠的出处,由此生疑。
先费文简述下:“花和尚”鲁智深,本名鲁达,曾任渭州经略府提辖,又称鲁提辖。身长八尺,长得面阔耳大、鼻直口方。救金翠莲三拳打死镇关西(第三回)后,到五台山文殊院避难出家,落发为僧,僧首智真长老四字偈言赐名:“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醉酒两闹五台山后,让投东京汴梁大相国寺安身,临别赠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第四回)。入梁山泊排名第十三位,天孤星,上司职步军总大将,受招安、征辽后,陪同宋江重上五台山参礼智真长老(第八九回)。(第九十回)临别时智真再赠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后和断臂武松不愿接受朝廷封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闻钱塘江潮信响顿悟偈言,沐浴更衣,于禅椅上坐化圆寂,焚化于六和塔山后,骨殖收取葬入塔院。所有随身多余衣钵,及朝廷赏赐金银并各官布施,尽都纳入六和寺里,常住公用。浑铁禅杖并皂布直裰,亦留于寺中供养(第一一九回)。(话说这个智真老和尚,感觉就是个神一般存在,十二句偈言就把鲁智深说到死,书中关于此的桥段那叫一个精彩,想看的、没看过的自己百度水浒传原著相关章节脑补其中典故。)
好了好了,不啰嗦了,重回论点。
论点一:佛教自唐起在中土兴盛,但到北宋佛珠也只是除寺院、信徒外,民间基本不佩的模式,不过作为佛家众僧念佛的礼器,每僧必备,当时鲁智深自是出家后才开始佩戴佛珠,即使珠串不是赵员外或鲁智深在五台山周边寻工匠自制,也该是鲁智深到五台山专制寺院佛珠的匠坊,各种威逼利诱,将珠子尺寸不断加码,独家监制出品,这个从原著中订制禅杖戒刀的桥段中不难推断。而五台山用价廉物美的六道木做佛珠已经有数百年。
论点二:鲁智深身长八尺,换算至今的尺寸大概1.85米(演员新锦江身高1.86米倒也符合),片中佛珠108颗,绕身三圈,我曾用皮尺量了下自己,单圈如果在1.6米,估计总串长在4.8米左右,也就是说,单颗珠子的直径在4.0——5.0之间,那差不多是老年人玩的手球大小了,先不说鲁智深的财力,如果用材是白檀之类的名贵硬木,单颗至少在400——500克左右,500克串重就达108斤,妥妥超过禅杖的重量,而用六道串重最多在30——40斤上下,对他来说盘玩起来也不甚费劲。
论点三:片中的珠串,虽然个大,但那熟悉的色泽,各位六道的玩家似曾相识的感觉有木有?当然了,类似色泽的木头多了去,黄杨、松木、崖柏、红豆杉……不过黄杨树在中国古时的地理分布,唯独不产于五台山周边;松木当时不用来做珠;崖柏、红豆杉是近几年才兴起的。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推论,逸乐消遣,欢迎六道友推敲指正)






现在无论是影视剧还是古时流出的画像,甚至儿时的小人书,鲁智深除了六十二斤的水磨禅杖、四五十斤的戒刀外,最抢眼的无疑就是那条超大号可当重型武器使的佛珠。然而原著中只提及禅杖、戒刀打自“五台福地”牌楼下市井“父子客店”间壁的铁匠铺,却并没有提及佛珠的出处,由此生疑。
先费文简述下:“花和尚”鲁智深,本名鲁达,曾任渭州经略府提辖,又称鲁提辖。身长八尺,长得面阔耳大、鼻直口方。救金翠莲三拳打死镇关西(第三回)后,到五台山文殊院避难出家,落发为僧,僧首智真长老四字偈言赐名:“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醉酒两闹五台山后,让投东京汴梁大相国寺安身,临别赠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第四回)。入梁山泊排名第十三位,天孤星,上司职步军总大将,受招安、征辽后,陪同宋江重上五台山参礼智真长老(第八九回)。(第九十回)临别时智真再赠四句偈言:“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后和断臂武松不愿接受朝廷封官,在杭州六和寺出家。闻钱塘江潮信响顿悟偈言,沐浴更衣,于禅椅上坐化圆寂,焚化于六和塔山后,骨殖收取葬入塔院。所有随身多余衣钵,及朝廷赏赐金银并各官布施,尽都纳入六和寺里,常住公用。浑铁禅杖并皂布直裰,亦留于寺中供养(第一一九回)。(话说这个智真老和尚,感觉就是个神一般存在,十二句偈言就把鲁智深说到死,书中关于此的桥段那叫一个精彩,想看的、没看过的自己百度水浒传原著相关章节脑补其中典故。)
好了好了,不啰嗦了,重回论点。
论点一:佛教自唐起在中土兴盛,但到北宋佛珠也只是除寺院、信徒外,民间基本不佩的模式,不过作为佛家众僧念佛的礼器,每僧必备,当时鲁智深自是出家后才开始佩戴佛珠,即使珠串不是赵员外或鲁智深在五台山周边寻工匠自制,也该是鲁智深到五台山专制寺院佛珠的匠坊,各种威逼利诱,将珠子尺寸不断加码,独家监制出品,这个从原著中订制禅杖戒刀的桥段中不难推断。而五台山用价廉物美的六道木做佛珠已经有数百年。
论点二:鲁智深身长八尺,换算至今的尺寸大概1.85米(演员新锦江身高1.86米倒也符合),片中佛珠108颗,绕身三圈,我曾用皮尺量了下自己,单圈如果在1.6米,估计总串长在4.8米左右,也就是说,单颗珠子的直径在4.0——5.0之间,那差不多是老年人玩的手球大小了,先不说鲁智深的财力,如果用材是白檀之类的名贵硬木,单颗至少在400——500克左右,500克串重就达108斤,妥妥超过禅杖的重量,而用六道串重最多在30——40斤上下,对他来说盘玩起来也不甚费劲。
论点三:片中的珠串,虽然个大,但那熟悉的色泽,各位六道的玩家似曾相识的感觉有木有?当然了,类似色泽的木头多了去,黄杨、松木、崖柏、红豆杉……不过黄杨树在中国古时的地理分布,唯独不产于五台山周边;松木当时不用来做珠;崖柏、红豆杉是近几年才兴起的。
(以上观点,纯属个人推论,逸乐消遣,欢迎六道友推敲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