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拍网吧 关注:10贴子:169
  • 9回复贴,共1

扒一扒拍卖行业的那些套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规矩,倒数10个数开更!


1楼2016-09-23 13:06回复
    10


    2楼2016-09-23 13:07
    回复
      9


      3楼2016-09-23 13:07
      回复
        8


        4楼2016-09-23 13:07
        回复
          开更!!!这是套路


          5楼2016-09-23 13:07
          回复
            首先是“低估价”,其表面透露的是卖家较为迫切的出手意愿,实际上是拍卖行为聚拢人气的一种策略——套路。
            2013年的一场拍卖中,一幅佚名《人物》报出4万元起拍价,引起场内多位买家激烈争夺,报价迅速飙升,经过十多分钟的竞价,最终以超出底价84倍的420万元落槌。
            这一次也不例外:贺天健的《大炼钢铁》立轴,估价3万元—5万元,成交价格为13.8万元;沈迈士《长兴岛》立轴,估价为1.2万—2万元,最终以11.5万元成交;周元亮14.5平尺巨制《粮菜丰收》镜心,估价仅3万—5万元,成交价高达57.5万元。


            6楼2016-09-23 13:08
            回复
              其次是无底价。底价指保留价,拍卖人一般都可以确认成交的最低价格。然而越来越多拍卖的做法是不设低价,给人一种给钱就卖的感觉。无底价拍卖增加没有定价的神秘感,促使买家提前违规和研究拍品,从而吸引更多竞买者,所以“无底价拍卖”无疑是培育及开发潜在客户的一剂良方。
              无底价似乎更加表露卖家迫切的出手意愿和无预期的成交价。实际上这样的拍卖,本身就起到了很好的自身广告营销作用,能够快速的吸引人们的关注,大量的吸引人们的关注,通常的结果就是在激烈的叫价竞争中,逐渐飙升到更高的价位,从而实现高价成交。
              比如,陈鉴如款《竹林大士出山图》在北京保利从1000元起拍,最后以1150万元成交;上海泓盛拍卖的纸杂文献专场上,一幅倪瓒款《乐圃林居图》100元起拍,以575万元成交;一幅八大山人款《荷塘双鹌》无底价起拍,最终以339.25万元落槌……


              9楼2016-09-23 13:11
              回复
                有没有人啊,就我自己


                10楼2016-09-23 13:14
                回复
                  楼主V587


                  16楼2016-09-23 14: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