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袭派吧 关注:151贴子:7,337
  • 19回复贴,共1

【转】晴雯“嚣张”与袭人“隐忍”的心理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风之子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4b813260100lpdk.html
《红楼笔记》之二百一十晴雯,因了她的火爆的性子和一张利嘴,为人诟病,说是 其悲剧,乃性格使然(见拙文《红楼梦中晴雯的悲剧是性格悲剧吗》)。袭人,因了她隐忍的性格和一张善口,被人喜爱,谓其成功,乃做人之功(见拙文《《红楼梦》里袭人为什么叫袭人?》)。这几乎就是很大一部分《红楼梦》受众的共识。于是,我之为晴雯“辩诬”,被讥之为爱屋(林黛玉)及乌,而我之袭人“批判”,遭“人神共愤”。
果如是乎?
-
刚好读到第三十一回,有一场贾宝玉、晴雯与袭人“吵架”的情景,不妨细细分析之,或可解惑。
这场事故,发生在贾宝玉误踢袭人之后。
贾宝玉心绪不佳,刚好晴雯在服侍贾宝玉穿衣服的时候,不小心跌折了扇子骨,宝玉情急之下,骂晴雯是蠢材。晴雯叫屈,爷今日是怎么了,往日摔坏的东西比这贵重不知多少倍,怎么今日这样,是不是看不惯我们了,想打发我们走呀?
-
二人正吵闹着,袭人来了。
请注意,到这里的时候,依然只是贾宝玉和晴雯之间的争吵。而袭人的介入,使整个事件的性质发生了变化。袭人当头一句就是:“一时我不到,就有事故儿。”这句话的意思,有两层,一是晴雯服侍宝玉不行,二是只有她袭人服侍宝玉行。我不知道,这是劝架呢还是火上浇油。
这下,晴雯当然更加不干了,袭人,这不是明摆着寒碜自己吗?宝玉是主子,说说也就算了,可袭人也这么说,算什么呢?
-
而接下来,袭人说了一句更加不堪的话:“好妹妹,你出去逛逛,原是我们的不是。”袭人的话,从帮着宝玉数落晴雯,变成了贾宝玉的同盟了。意思,我和宝玉都不跟你计较,你爱上那儿上那儿去吧。请注意,袭人尽管和宝玉发生过性关系,但宝玉仍是主子,袭人仍是丫鬟,这里的身份是没有变化的。也就是说,袭人和贾宝玉的身份是有差距的。很显然,袭人潜意识之中已经把自己当成宝玉的“老婆之类”的人物了。在这里,我既没有看出袭人是省油的灯,也没有看出袭人有多知书达理来。
难怪,晴雯的反弹就更加激烈了:
“我倒不知道,你们是谁?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些事,也瞒不过我去。不是我说,正经明公正道的,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去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
-
晴雯的话,是“话丑理正”。
其一,袭人只是宝玉房里的第一大丫环(见拙文《袭人和晴雯的地位究竟谁高?》);
其二,晴雯才是贾母选定了预备将来给做妾的(见拙文《袭人和晴雯的地位究竟谁高?》);
其三,袭人这话,是公然向晴雯示威了;
其四,她是扯着宝玉的虎皮做的大旗;
其五,贾宝玉和袭人发生性关系,晴雯是知道的;
其六,晴雯知道,而且生气,但并没有去告状,去害袭人;
其七,而袭人呢,已经得寸进尺,与宝玉称起“我们”来了。
两厢对比,袭人和晴雯的品质高低已经露出端倪来了。
-
当然,由于袭人的老谋深算,早早的把自己与宝玉扯在了一起,所以,晴雯反击,自然会携带到宝玉,当然也就会遭到宝玉的“再反击”。
于是,气糊涂了的宝玉大喊“你们气不忿,我明儿偏抬举她。”效果达到了,袭人其实已经反败为胜了。于是,她进一步假装劝宝玉说:“他一个糊涂人,你和他分证什么?”
这又是火上浇油,明里劝架,实则挤兑晴雯。
-
晴雯不得不再次反击,于是吵架进一步升级,袭人刚催直接质问晴雯,你是骂“二爷”呢还是骂我,这话厉害,直接告诉宝玉,晴雯不是跟我袭人叫板,是跟主子叫板呐。好厉害的袭人,果然,宝玉再次中招,表示立马要回了王夫人让晴雯走人。这时,晴雯彻底“软”了,她“软”,是因为她爱宝玉,而宝玉却不明白(见拙文《谁是黛玉之外最爱贾宝玉的女子》),所以她哭着说自己宁愿撞死也不出去。
-
当然,袭人没有料到的,是宝玉坚决要回王夫人,她原本以为,晴雯一“软”,自己一劝,宝玉就会消气。可是,宝玉牛脾气也上来了,不干。
这时候,该轮到袭人“怕”了,她“怕”,是因为她害怕把事情闹大,逼得晴雯把她袭人和贾宝玉发生性关系那点破事儿在王夫人面前抖落出来。而且,晴雯已经“服软”,目的达到,欺人不可太过,太过适得其反,有可能伤到自己了。于是,袭人也开始“苦劝”:
“好没意思!认真的去回,你也不怕臊了他!就是他认真要去,也等把这气下去了,等无事中说话儿回了太太也不迟。这会子急急的当一件正经事去回,岂不叫太太犯疑?”
-
好一个“岂不叫太太犯疑?”请问,吵个架,有什么可疑的?有什么值得疑的?却原来,袭人是怕王夫人起疑心,非要追查个明白,到时候,她和贾宝玉那点事就要败露了。所以才劝宝玉,即使要说,也等没事了,轻描淡写的去回才好。恰如王夫人在查抄大观园撵走晴雯之后见贾母心情好才敢回那样,为的也是怕贾母起疑心(见拙文《林黛玉之死王夫人脱不了干系》)。
-
可是,宝玉这个愣头青依然不干。于是,袭人慌了,甚至不惜:“见拦不住,只得跪下了。”
这才劝住了宝玉。
通共这一场吵架,我们可以看出:
1.袭人表面上对晴雯好,其实不然,处处挤兑处处辖制;
2.袭人之所以那么怕晴雯甚至对晴雯好,就是因为晴雯知道她和宝玉那点破事儿,因此,心虚,怕晴雯抖落出去;
3.晴雯虽有气,也叫,但绝对没有害袭人之心,否则,晴雯只要有袭人一半的素质,袭人就死定了,轮不到后来她去王夫人那告状了;
4.晴雯认输,不是因为她没道理,也不是因为怕袭人,而是因为舍不得宝玉,离不开宝玉,顾及宝玉的名声,说白了,就是因为爱。
-
至此,我们仔细回味,这场争吵,如果没有袭人的介入,会发展到如此不堪的地步吗?显然不会。袭人,真的是一个“息事”的人吗?显然不是,只要她愿意,她可以把事情闹得很大,也可以把事情闹得很小。这就是袭人。
-
而这场鸣枪对阵的争吵,以晴雯的失败告终,晴雯之败,在于没有心计,不会算计,所以袭人侥幸得胜。
但是,这场纷争,并没有真正结束,晴雯也没有彻底失败,因为有一个人马上站出来,点醒了贾宝玉,支持了晴雯,辖制了袭人。


IP属地:浙江1楼2016-09-18 10:29回复
    一个人的性情与他小时候生活的环境是有很大的关系的,比如宝钗,父亲早逝,哥哥又爱胡闹,所以她从小就养成了谨小慎微、懂事明礼、顾全大局的性格;而袭人,出身卑微,小小年纪便承担家庭重担,甘愿卖身报家,在复杂的环境养成了胆大谨慎、温顺谦忍的性格,她忠心侍主,处事周到,贾母看她不错,于是把她派去服侍宝玉,宝玉小小年纪对身边的女孩子就比较好,对她也格外依恋,一来二去,就让她生出了别样的心思,毕竟侍奉贾母将来还是要配小子或是出去找个人家,宝玉一直是自己照顾的,如果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思去培养宝玉,那将来又会生出如何妙不可言的结局呢?说云雨,她没有那么多矜持和犹豫,胆大的她立刻就做了;宝玉要去学堂,她是一句一句地吩咐,宛如妻子一般地详尽和啰嗦……袭人的性格是一个很典型的立体形象。


    7楼2016-09-18 20: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