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起,西昌市率先实行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 住院实行按疾病分组床日付费
作者:李春 来源:凉山城市新报 时间:2016-08-06
8月1日起,西昌市在全州率先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工作,把过去新农合住院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转变成总额预付、超支不补、节余归医院的按疾病组床日付费方式进行。这将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自身管控机制的建立,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促进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让参合群众得到更大实惠。
记者从西昌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获悉,从8月1日起,西昌市在全州率先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工作,把过去新农合住院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转变成总额预付、超支不补、节余归医院的按疾病组床日付费方式进行。这将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自身管控机制的建立,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促进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让参合群众得到更大实惠。
新农合病人住院
按疾病分组床日付费
在此项惠民工作开展之前,西昌市卫生、新农合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就通过收集新农合信息系统和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平台,也就是从2012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的住院病人相关数据作为疾病分组参考,最近一年数据作为分组费用测算基础,采取默认“已发生费用即为合理”的前提下,剔除离群数据和1000元以上材料费用后,统计不同临床科室内不同疾病分组的病例数量、次均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及日均费用分布情况及等相关信息,测算市级医疗机构不同临床科室内不同疾病分组床日分段付费标准和乡镇级医疗不同疾病分组付费标准。
此次住院按疾病分组床日付费举措,是指根据医院临床科室设置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内疾病的种类进行分组,在严格测算、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制定新农合认定的各级(类)医院、各类疾病和各时间段的每日付费标准,病人出院后按实际发生费用和规定补偿比与医疗机构结算,经办机构以实际住院天数的规定付费标准与医疗机构结算的一种付费方式。
目前,根据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的等级、实际开放床位数、年住院人次、住院次均费用等因素,将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按照医疗机构的不同等级,分别测算相应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按疾病分组根据市内医院临床科室设置实际情况,将住院疾病分为ICU、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儿科新生儿病区、五官科、中医科和康复科等9个类别的疾病,再根据各科室内不同疾病的诊疗特征和病例数量,对各临床科室内不同疾病进行分组,得到共81个疾病分组。
在补偿与结算中,参合群众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与新农合经办机构按不同的付费标准进行结算。1000元以上的材料费不计入费用总额,根据新农合相关规定执行。
推进惠民新举措
实现两个100%目标
据悉,在8月1日之前,《西昌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按疾病分组床日付费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印发已印发到全市,并在西昌市人民医院、西昌市中医院、西昌市第二人民医院等西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试行。
根据新农合疾病分组床日付费试行实施方案,8月1日0点起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试运行3个月,根据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试行方案进行适时调整,从11月1日全面启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按疾病分组床日付费工作。要求住院按疾病分组床日付费100%覆盖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市内住院病例覆盖率100%;市内定点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增长控制在5%以内。从而让参合群众受益度、满意度显著提高;医疗机构优化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明显增强;经办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效能得到提升。
西昌市卫计局局长熊燃表示,制定并实施《西昌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疾病分组床日付费实施方案(试行)》,是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的一种改革,能让农民朋友得到真正的实惠。
作者:李春 来源:凉山城市新报 时间:2016-08-06
8月1日起,西昌市在全州率先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工作,把过去新农合住院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转变成总额预付、超支不补、节余归医院的按疾病组床日付费方式进行。这将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自身管控机制的建立,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促进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让参合群众得到更大实惠。
记者从西昌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获悉,从8月1日起,西昌市在全州率先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工作,把过去新农合住院支付方式按项目付费转变成总额预付、超支不补、节余归医院的按疾病组床日付费方式进行。这将有利于促进医疗机构自身管控机制的建立,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促进双向转诊制度的落实,让参合群众得到更大实惠。
新农合病人住院
按疾病分组床日付费
在此项惠民工作开展之前,西昌市卫生、新农合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就通过收集新农合信息系统和定点医疗机构信息平台,也就是从2012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的住院病人相关数据作为疾病分组参考,最近一年数据作为分组费用测算基础,采取默认“已发生费用即为合理”的前提下,剔除离群数据和1000元以上材料费用后,统计不同临床科室内不同疾病分组的病例数量、次均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及日均费用分布情况及等相关信息,测算市级医疗机构不同临床科室内不同疾病分组床日分段付费标准和乡镇级医疗不同疾病分组付费标准。
此次住院按疾病分组床日付费举措,是指根据医院临床科室设置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内疾病的种类进行分组,在严格测算、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制定新农合认定的各级(类)医院、各类疾病和各时间段的每日付费标准,病人出院后按实际发生费用和规定补偿比与医疗机构结算,经办机构以实际住院天数的规定付费标准与医疗机构结算的一种付费方式。
目前,根据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的等级、实际开放床位数、年住院人次、住院次均费用等因素,将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划分为四个等级。按照医疗机构的不同等级,分别测算相应等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按疾病分组根据市内医院临床科室设置实际情况,将住院疾病分为ICU、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儿科新生儿病区、五官科、中医科和康复科等9个类别的疾病,再根据各科室内不同疾病的诊疗特征和病例数量,对各临床科室内不同疾病进行分组,得到共81个疾病分组。
在补偿与结算中,参合群众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与新农合经办机构按不同的付费标准进行结算。1000元以上的材料费不计入费用总额,根据新农合相关规定执行。
推进惠民新举措
实现两个100%目标
据悉,在8月1日之前,《西昌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按疾病分组床日付费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印发已印发到全市,并在西昌市人民医院、西昌市中医院、西昌市第二人民医院等西昌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试行。
根据新农合疾病分组床日付费试行实施方案,8月1日0点起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试运行3个月,根据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试行方案进行适时调整,从11月1日全面启动全市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按疾病分组床日付费工作。要求住院按疾病分组床日付费100%覆盖市内定点医疗机构,市内住院病例覆盖率100%;市内定点医疗机构次均住院费用增长控制在5%以内。从而让参合群众受益度、满意度显著提高;医疗机构优化内部管理和服务质量明显增强;经办机构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效能得到提升。
西昌市卫计局局长熊燃表示,制定并实施《西昌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按疾病分组床日付费实施方案(试行)》,是推进新农合支付方式的一种改革,能让农民朋友得到真正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