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吧 关注:1,679贴子:21,964
  • 29回复贴,共1

【转载】《皇帝的家事儿》之 明景帝——兄弟君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节选自《皇帝的家事儿》系列之《该死的亲王》(东方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原作者:于左


IP属地:北京1楼2016-06-30 16:05回复
    原地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c1cf6d0101qgh6.html?tj=1


    IP属地:北京2楼2016-06-30 16:05
    回复
      激变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七月,蒙古军队分路进犯辽东、宣府、大同。在太监王振的鼓动之下,明英宗朱祁镇不顾大臣们的普遍反对,决定御驾亲征。命令弟弟、郕王朱祁钰留守北京。
      朱祁镇、朱祁钰是明宣宗的儿子,只有兄弟两个。明宣宗去世之后,朱祁镇做了皇帝,就是明英宗。朱祁钰比哥哥小一岁,八岁时被封为郕王,正统十四年,朱祁钰已经二十二岁,每天在阙左门,坐东朝西,与大臣们处理日常政事。
      年轻的明英宗率领几十万明军离开北京,浩浩荡荡向西北进军,出居庸关,经宣府,最后到达大同。明英宗此行,做秀的成份很大,一路上风雨不断,很不顺利,也没遇到像样的战斗。
      在大同监军的太监郭敬感觉形势不妙,向王振说明局势的凶险,明英宗在那里只停了两天便班师返回,结果在宣府一带与瓦剌的军队遭遇,最终被围困在土木,援军被歼灭。第二天明军主力崩溃,几十万将士死于沙漠之中,跟随明英宗出征的王公大臣死伤无数,明英宗自己被俘,史称“土木之变”。
      消息传到北京,朝野震动。死于阵中的无数禁军的妻儿一齐痛哭,哀声动天。皇太后命令郕王朱祁钰监国,第二天,通州的大量粮草开始搬入北京城中。
      郕王坐镇午门,召集大臣讨论当前的对策,翰林侍讲徐珵认为天象异常,请求迁都南京。兵部侍郎于谦坚决反对,认为此时提出这种建议的人,应当斩首。北京是国朝的根本,宗庙社稷和先帝的陵寝都在这里,又是国家府库的所在,轻率迁都,势必引发剧变和混乱,一发不可收拾,后患无穷。于谦又举出南宋南迁的先例,以为前车之鉴。
      郕王同意于谦的观点,确定坚守北京的大方针。在此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显示出朱祁钰对自己面临的局面全无准备,也透露出他性格中柔弱的特质。


      IP属地:北京3楼2016-06-30 16:08
      收起回复
        大臣们讨论当前的形势,自然要论及土木之变的罪责,一时之间群情激愤,有人甚至当廷大哭,都认为太监王振难辞其疚。大殿之上吵吵嚷嚷的,局面非常混乱,朱祁钰无可奈何。此时,王振的亲信、锦衣卫指挥马顺站出来大声喝叱众臣,这位大太监平时威风惯了,看不清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结果给自己引来杀身之祸。
        王竑等大臣非常生气,拥上前去,拉住马顺就是一顿暴打,竟然把他活活打死在左顺门里,然后大家当场要求交出王振的另外两个亲信,分别是毛姓和王姓的太监。
        眼前一片混乱,郕王朱祁钰无力维持,起身就要离开。还是于谦反应快,想得更周全,赶快过来拉住朱祁钰,叩头请他坐下。朱祁钰坐下,问于谦:“你要怎么样?”
        于谦上前对朱祁钰耳语一番,朱祁钰这才对大臣们宣布:“王振罪恶深重,我会请求皇太后处置。马顺罪当诛杀,打死他无罪。”
        然后朱祁钰下令把毛姓和王姓太监捆绑出来,让侍卫击杀,又派御史查没王振的家财。


        IP属地:北京5楼2016-06-30 16:56
        收起回复
          此时,一个更紧迫的问题是如何守卫北京。明英宗出征时,已经带走了北京所有的精锐之师,已经被也先的军队一网打尽,现在留在北京的老弱之卒不足十万。
          于谦建议马上向山东、河南和南京等地征调军队,急赴北京。一番规划之后,上下稍感安定。朱祁钰任命于谦做了兵部尚书,同时要求大臣们对当前局势坦率提出建议,并举荐人材。毕竟,朝廷中许多重要官员已经葬身于塞外,留下大量空缺的职务。
          于谦,字廷益,钱塘人,永乐年间进士,宣德年间做过御史,相貌不俗,音声清朗。明英宗御驾出征之前,于谦和兵部尚书曾经一起表示过反对。针对眼前的危急局势,于谦提出了几个御敌方略:把城外的居民全部迁入城中,把存放在通州的百万粮食全部移入京城,城外来不及搬运的粮草全部焚毁,敌军经过之处,坚壁清野。各处坚守,不许出战。又从狱中释放出石亨、杨洪,任命为总兵官。
          比较麻烦的一件事是,此前明英宗还没有册立皇太子。所以,在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的第二天,皇太后又匆匆下令,立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太子。仓促之间采取的许多措施,事后来看有欠妥当。


          IP属地:北京6楼2016-06-30 16:58
          收起回复
            景泰三年五月,明景帝宣布废掉汪皇后,改立杭妃为皇后,皇后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先前的皇太子朱见深被废,改封为沂王,同时封朱见深的兄弟朱见清为荣王、朱见淳为许王。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明景帝费尽心思,把自己的儿子推到皇太子的位置上,不到两年的时间,皇太子朱见济却突然病死。皇储之位再一次空了出来,更令人困惑的是,明景帝再没有别的儿子。因此,景泰五年五月,礼部郎中章纶、御史钟同提出请求,希望恢复沂王朱见深的皇太子地位。明景帝刚失去惟一的爱子,精心的设计化为泡影,现在这些人又来触碰他敏感的神经,当然非常生气,两人被下入锦衣卫的监狱。
            景泰六年八月,南京大理少卿廖庄旧事重提,又一次要求恢复朱见深的皇太子地位。明景帝大怒,下令打了廖庄一通棍子。此时章纶和钟同两个人还关在狱中,当初正是他们两个人最早提出这个可恨的建议,所以明景帝下令连他们一同施以杖刑。
            到了景泰七年冬天,明景帝患病。转年的春天,皇帝到北京南郊的斋宫中养病。皇帝身体不好,皇储又迟迟没有确定,所以大臣们再一次请求确立皇太子的人选,被明景帝拒绝。这段时间,明景帝在斋宫当中斋戒,因为病情比较严重,不方便在仪式中行礼,特意把石亨找来,让他代替自己行礼。明景帝信赖石亨,才把如此出风头的差事交给他。随后的结果证明,明景帝此举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IP属地:北京14楼2016-06-30 17:46
            收起回复
              以于谦结尾啦。。。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6-06-30 18: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