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陵为邻】
杜陵俗称三兆大冢
汉宣帝杜陵被周围的群众称为三兆大冢,不仅是因为杜陵在雁塔区曲江街道三兆村地界内,还有更多的原因。记者近日在杜陵周围采访,听到许多故事、传说。
“俺村人早年就是看坟的”
“传说,这村过去整个都是守陵的人,守的陵不一样,原来分摊住着,后因防盗等原因,集中到一个村。”三兆村76岁车德厚告诉记者。
三兆村70岁车智厚曾听说三兆村有两千多年历史了, 早年只有一二十家看坟的。
清嘉庆二十四年修纂的《陕西省咸宁县志》记载:“杜陵在三兆村,周围三百一十二丈,守陵二户。”这说明在清朝嘉庆年间杜陵还有守陵户。
也许是祖先守陵,给当地人留下保护陵墓的传统,清代以后,他们还在自觉保护陵墓。
“我们村在保护杜陵上有贡献。”三兆村71岁呼延长久曾听传说,大约民国初有军阀想盗杜陵。他们刚挖下去一点,三兆村人闻讯拿着镢头等农具赶到,说三兆大冢是属于三兆村的,不能动。军阀本来也是无目的乱挖,结果陵墓不好挖,又见当地人阻拦,便走了。
车智厚说,1985年,三兆村在曲江乡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民间文物保管所,保护杜陵一带文物,共有五六个人。他就是其中一员。
杜陵俗称三兆大冢
汉宣帝杜陵被周围的群众称为三兆大冢,不仅是因为杜陵在雁塔区曲江街道三兆村地界内,还有更多的原因。记者近日在杜陵周围采访,听到许多故事、传说。
“俺村人早年就是看坟的”
“传说,这村过去整个都是守陵的人,守的陵不一样,原来分摊住着,后因防盗等原因,集中到一个村。”三兆村76岁车德厚告诉记者。
三兆村70岁车智厚曾听说三兆村有两千多年历史了, 早年只有一二十家看坟的。
清嘉庆二十四年修纂的《陕西省咸宁县志》记载:“杜陵在三兆村,周围三百一十二丈,守陵二户。”这说明在清朝嘉庆年间杜陵还有守陵户。
也许是祖先守陵,给当地人留下保护陵墓的传统,清代以后,他们还在自觉保护陵墓。
“我们村在保护杜陵上有贡献。”三兆村71岁呼延长久曾听传说,大约民国初有军阀想盗杜陵。他们刚挖下去一点,三兆村人闻讯拿着镢头等农具赶到,说三兆大冢是属于三兆村的,不能动。军阀本来也是无目的乱挖,结果陵墓不好挖,又见当地人阻拦,便走了。
车智厚说,1985年,三兆村在曲江乡政府的领导下,成立了民间文物保管所,保护杜陵一带文物,共有五六个人。他就是其中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