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教师吧 关注:174贴子:1,266
  • 0回复贴,共1

如何解决高考孩子们心理问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今距离2016高考仅剩半个月的时间,各位考生和家长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备战高考?
高考心理问题有哪些?
时常焦虑:对考试的担心
考试焦虑问题主要体现在对考试的担心。临近考试,一些同学会出现记忆力比较差、学习效率比较低的情况。上课的时候注意力难以集中,表现出白天困倦而晚上又失眠多梦。个别女生还会出现生理周期异常,等等。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注意的。
考前怯场:对考试的恐惧
另一个问题是考前怯场,越到考试越对考试恐惧。有的同学虽然其实学习不错,但由于始终对考试怀有较高的期望,便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他们总会问自己:“这次考试我考不好怎么办?”最终导致无法安心学习。
考场慌乱:出现克拉克现象
许多考生一到考场上便心慌胸闷、手足出汗、注意涣散、心烦意乱,进考场内大脑一片空白,出考场之后什么都明白了——这就是考场慌乱现象。这个现象心理学上叫做“克拉克现象”。
考后自责:对成败的错误归因
有的同学第一次摸拟,第二次摸拟考试没有考好——不仅是模拟考试之后,平时学习也一样——许多同学就开始觉得对不起老师的教诲,对不起同学的关心,对不
起父母的爱,甚至觉得人生失败,自己活着都没什么意义了。其实,带有这种情绪的话,既影响平时的学习,也影响考后的恢复。
家庭压力:父母的教育与期待
相对而言,有些同学家里的压力特别大一点。例如有些同学家庭条件一般,父母却在这些年来对这些同学奉献很大,父母的期待很高。这些同学如果觉得两次摸拟考试,包括平时的学习完不成父母的期望,在即将到来的高考面前,压力会让他们更加不堪重负。
人际敏感:缺乏社会支持系统
缺乏社会支持也容易影响考试的表现。就是说在和其他人相处过程中,一些人会表现出不自在感和孤立感,包括自卑感、懊恼、孤独等状态,这种现象叫做人际敏
感。在面临高考的同学中,可能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平时与人接触较少,独来独往的。这些人在这一阶段也容易出现应对考试的不良心态。
高三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造成高三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很多,既有主观因素的影响,又有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包括生理因素和情感因素,客观因素包括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1.自身因素
(1)生理因素
青年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高中生的胜利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等方
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也就是说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不是同步的,具有较大的不平衡性。例如,在性意识方面,生理的发育使他们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态形貌
和生殖能力,但心理还不够成熟,包括自己对异性的认识,异性交往,友情与爱情等等,都还是朦胧的。有一些高三学生将友谊和爱情混淆,在承受学习压力的同
时,无形中又给自己制造另一种压力,造成心理压力过大,对自己正常的学习会造成负面影响。
(2)情感因素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不稳定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他们思想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很容易冲动,是以外伤害最高的年龄段。在对
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容易出现苦闷、焦虑等表现,对教师、家长表现出较为普遍的逆反心理与行为。在此次调查中,存在逆反心理及无法正确处理自己
与其他事物关系的占大多数。而学习成绩仍有很大差别,即不处于同一水平上。原因在于他们是否能将学习和情感分开。
(3)人格因素
人格特征存在一定缺陷,他们的个性要么胆小,过于谨小慎微,自尊和安全感欠缺;要么比较爱面子,对外部的评价过于敏感和重视,警觉性过高。这样的个性特征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往往会趋向于悲观的评估,或容易导致过度担心或紧张而引发考试焦虑综合症。
(4)思维因素
思维水平、方式存在问题。思考问题不是从多方面考虑,看不到事物间的联系,或联想蹁跹,胡乱联系,不善于独立思考,人云亦云。把考试结果与自我评价、社
会评价、自己的前途、命运过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客观事物和自己不能一分为二地看待,看问题绝对化,悲观消极,不能正确看到挑战、挫折。思维的敏捷性和
广阔性不够。
2.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对高三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可低估的影
响。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家庭的影响很大,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其的心理行为异常。家庭主要成员变动,如父母死亡、父母离异或分居、父母再婚等;家
庭关系紧张,如父母关系、婆媳关系、姑嫂关系、兄弟姐妹关系不和谐,家庭情感气氛冷漠,矛盾冲突频繁等;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如专制粗暴、强迫压服,或溺爱
娇惯、放任自流等;以及家庭变迁,出现意外事件等。
3.学校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因此,学校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也很大。学校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条件、学习条
件、生活条件,以及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这些条件和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例如,校风学风不振、学习负担过重、教育方法不当、
师生情感对立、同学关系不和谐等,都会使学生的心理压抑,精神紧张、焦虑,导致心理障碍。
4.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关系等。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健康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严重地毒害着学生的心灵。特别在当前,人与人之间
的交往日益广泛,各种社会传媒的作用越来越大,生活紧张事件增多,矛盾、冲突、竞争加剧。所有这些现象都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内心矛盾,影响身心健康。
如何解决高考心理问题
预防为主,学生应放平心态
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对学生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随着高考时间的推进,许多学生在考前心理开始产生
例如“考试题会不会太难”“我还没有复习好”“万一到时候会的题做错了怎么办”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了考生的考前心理准备工作,甚至影响到
考试的发挥。“高考拼的不仅是成绩,也是心理。”这样的说法并非毫无根据,考生考前如果能调整良好的心态,对于高考将加分不少。
如何调整考前心态?考试前学生首先应该放平心态,面对紧张的气氛时,在认知上告诉自己,不仅仅是自己,其实所有的考生都紧张,让自己缓解压力。其次,应
该客观分析自己的成绩水平,给自己设立适度的目标。另外,“习得性无助”往往是导致焦虑的一个主要原因,学生自己应该静下心来,对所学科目进行归类,将主干知识进行认真仔细的整理复习。
家长遵循“多听少说多笑”的法则
高考不仅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也是至关重要。
“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多说几句怕孩子有压力,什么都不说又怕他不认真对待。”“天天给她准备各种好吃的,就想给她多补充点营养,可她却说我们给她压力太
大,有什么错吗?”每年考前均会遇到很多举足无措的家长,尽管他们心里的压力并不比孩子们少,但却小心翼翼,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到孩子。
家庭应该为考生营造一个好的家庭氛围,所谓好的氛围不应该是小心翼翼的特殊化关照,而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家庭成员不要把自己的期待和负担强加给孩子。
因此,家长在临考的这几天应该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潜意识的把“一考定终身”的观念传递给孩子。如果实在记不住就用文字写下来,贴在墙上。
另外,家长如果故作镇定,也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压力,孩子会给自己一些心理暗示,认为家长是不是怕自己压力太大,故意不说之类的。总之,把高考当成一次期末考,正确看待高考,保持日常模式就好。
除了家长之外,来自老师和同学之间的观念负担也会对考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时候,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可以采用坐下来约谈的方式和孩子聊一
下,了解孩子的压力来源,让孩子意识到考大学不是唯一的出路,家长也可以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传递孩子一些信息,丰富孩子对社会的关注度。
在平常的生活中,要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尽量与孩子和高考时间靠拢。同时,引导孩子做适当的运动放松心情。例如,女生可以做仰卧起坐,男生可以做俯卧撑。对于家长们关心的考生营养问题,尽量遵守“常态化”,主要保证孩子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总之,考前家长应遵循“多听少说多笑”的法则,多听听孩子现在的想法,了解孩子的情况,与孩子交谈时,尽量保持微笑,并且少给孩子压力。
中考资源网http://www.zk5u.com
高考资源网http://www.ks5u.com
邮箱:2355745927@qq.com
手机:13810097223


1楼2016-05-23 11:1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