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古都吧 关注:60贴子:643
  • 8回复贴,共1

金饼迷踪——陕西出土219枚西汉金饼始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考古工作者在对海昏侯墓主椁室文物集中提取研究时发现187枚金饼,一次考古出土这么多的金饼实属罕见!人们为此惊叹不已。
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6年前,西安北郊一处砖厂在制砖取土时,推土机一铲就挖出了219枚汉代金饼。极具诱惑力的西汉金饼黄灿灿的表面有“黄、张、马、吉、贝”等戳记以及“V”字符号。虽然中国历史上再没有一个像西汉那样金光灿灿的朝代——那时,金子论斤赏赐,买卖用金子交易,甚至交罚款用的都是黄金,但是,即使黄金作为货币,也不是一般平民百姓能使用和储存的。那么,这批金饼的主人是谁?为何将珍宝埋藏于地下?金饼上那些文字戳记和神秘符号又隐藏着什么秘密?带着诸多疑问,本报记者专访了当年参与文物鉴定的专家,揭开了金饼的离奇身世。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金饼

西安博物院藏金饼


1楼2016-04-29 10:34回复
    推土机一铲挖出个“金窖窖”
      西安北郊十里铺村,战国时期距秦都咸阳渭南宫殿很近,这一带已属都城郊区,西汉时位于都城长安的东郊,曾有大量的居民葬地就在附近。然而,时光越千年,就在这片听起来让人有点惊悚的“乱坟岗”中,竟然发现了数量惊人的金饼。难怪有人说,在陕西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用脚踢都能踢出个几千年前的宝贝来,如农民打井打出了秦始皇兵马俑,河床中挖沙挖出了隋代灞桥遗址等等,诸多重大的发现几乎就是这样传奇般地凸现在世人面前。
      时间回到16年前。1999年11月2日,西安未央区谭家乡北十里铺村新华砖厂用推土机取土,司机赵浩学在操作时感到被异物卡住,便下车察看,从履带中抠出一个扁圆形金属疙瘩,去掉外边黄土,竟是一块黄灿灿的金饼!附近干活的民工闻讯飞奔到推土机周围扒刨捡取,哄抢一空。
      当地派出所接到厂方报案,立即派干警多人赶到现场制止,公安未央分局随即又调派警力百余人控制现场,向群众宣传国家文物保护法及相关政策、法规,动员村民主动上缴了一部分。以后又访问村民100多人次,对70个重点嫌疑人传唤审查,得知民工王某等在民警到来前即离场潜逃,便驱车数百里到陕南旬阳县此人家中,追回藏匿的18枚金饼。先后累计收缴金饼112枚。
      此后,20岁的推土机司机李玉红在金饼出土处几米外作业时,又发现一坑金饼,为防止再发生哄抢,他立即向警方报告,经公安人员现场清理,这坑金饼共107枚,无一散失。两坑“金饼”总数达219枚,而1995年前全国出土“金饼”的总数仅为216枚。
      “当年11月17日,我们陕西文物局文物鉴定组的专家应西安市公安局和未央公安分局之邀,前往公安未央分局对北十里铺新华砖厂出土的93枚金饼作初步鉴定。”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尹夏清说,这次出土的219枚“金饼”形制基本划一,仅大小、厚薄和重量略有差异,外观为圆饼形,平均直径6.30厘米。背面凸起,底面凹陷,平均厚度1.19厘米。周边卷唇、圆润,轮廓清晰。北十里铺这次发现的“金饼”每个约为汉代一斤左右重量,100枚就是当时的100斤,219枚“金饼”的总重就是个不小的数字。


    2楼2016-04-29 10:35
    回复
      219枚金饼藏身“乱坟岗”
        呼林贵、尹夏清等文物鉴定专家在对金饼进行鉴定后,专门赶到出土地点作了详细勘察。新华砖厂是一个规模不小的机砖生产厂,制砖取土挖下深数十米,面积上万平方米的深坑。出土金饼的两坑深度距现代耕土层约三四米,坑距2米左右,每坑直径约45厘米。“砖厂取土西侧土崖上暴露着8座汉墓洞穴,在输送粘土的传送带旁有大量汉墓曾经使用过的条砖、子母砖等建筑材料,条砖有大有小,一侧饰绳纹。在砖厂厂房墙外闲置了一个大灰陶瓮,其形态特征也应是西汉中期墓葬的随葬品。”根据以上遗迹和遗物,专家推断,西汉时期这里是一处规模较大的墓地。
        乱坟岗中存储了219枚“金饼”,听起来似乎比《盗墓笔记》中描写的情节还要离奇!“从古人居住遗址的遗存说明,这里既不是汉代国家的金库,也不是大型聚落村寨,更不是富豪的坞堡所在地。如果是富豪的坞堡,不仅会有居住遗址的遗存,而且会用相应的存钱柜或瓮存放起来,汉代确实已有了钱柜这类家具,出土现场不曾见到这些东西伴随而出。”专家分析,乱坟岗中藏金饼的情况不应发生在太平盛世,如果不是战争和帝国灭亡等太大的社会动乱,一般情况下没有人会将一大批金饼藏于荒野。过去陕西汉墓中出土过仿“金饼”的陶饼,河北满城汉代中山靖王刘胜夫妇墓中曾经发现了43枚金饼,其中40枚是汉代一两的金饼,一斤的大金饼只有3枚。河北中山怀王墓等诸侯王墓中都不曾发现如此数量的大金饼,而那些墓的墓主已贵为诸侯王,墓葬规模非常大,如果这批金饼也是出自王侯一类的大墓之中,那么不可能在金饼出土地附近不留下大墓存在过的痕迹。
        从北十里铺东村砖厂暴露的汉墓和东村南一公里处曹家村发掘过的汉墓及村西尤家庄的汉墓群的规模来看,这一带汉墓规模都比较小,最多也只是中小型墓葬,它们的主人不可能具备拥有二百余枚黄金金饼的实力,更谈不上将自己的二百余枚金饼存放在祖先的坟墓附近。
        那么,这批珍宝的主人究竟是谁,为何要埋金荒野?


      3楼2016-04-29 10:35
      回复
        金饼上的神秘“V”字符号
          在这批金饼上,文物专家发现了“黄、张、马、吉、贝”等戳记以及“V”字符号。那么,这些文字和符号的背后又藏着怎样不为人不知的秘密?
          “金饼上的文字为清一色的小篆,个别留有隶书的特点,我们最初以为是姓氏一类,如果是姓氏,那么会不会是这批金饼的主人呢?”和尹夏清一样,同行的专家对此产生了疑惑。经过研究,专家们觉得这种可能性极小。刘邦建汉之初曾允许民间铸铜钱,但能铸铜钱的只有王侯富贵之人,他们铸造的大多也不过是铜钱。汉武帝以后,已经有明确的法令禁止私人铸钱了,钱币的工作由中央直接专营,违者要处以严刑。
          西汉时有很多诸侯国,每年都要缴纳黄金给中央,这就是所谓的“酎金”。据史料记载,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刘彻十分不高兴。此前,他很赞赏齐国国相卜式攻打南越的请求,但对他鼓励性的嘉奖其他诸侯却没什么反应。一天,他正在宫殿内踱步,主管皇室财政的少府有人来报,说是今年各诸侯王送来的祭祀用“酎金”已到。刘彻略一思考,便叮嘱来人严加审核诸侯们上缴的金子。最终有106名侯爵因为金子成色不足而丢失了爵位,连同丞相赵周,因没有及时检举揭发,也被判处死刑。
          “为了确保金饼足量、足色,西汉朝廷就沿用了秦时‘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办法,在每件物品上刻上制作者的姓名,以便查验追责。”尹夏清说,金饼上的文字应该就是和铸造金饼有关的人员,但不排除还有一些其他意思。而“V”字符号,应该是检验物品是否合格的戳记。西汉的“多金”,是历代史学家的定论。在《史记》《汉书》中充分反映了皇帝赏赐和馈赠的帝王气魄,动辄万斤,少则也有数百斤、数十斤,其赏赐次数之多难以准确统计,其数量最大者如汉武帝赐卫青、霍去病数万斤,这些都足以反映当时的赏金之风。
          “如今,这批金饼分别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和西安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征集处处长师小群慨叹,虽然西汉金饼依然有着难解之谜,留下了无尽的猜测和争论,但我们仍能看到黄金在西汉的特殊性——前朝后代再也没有一个如此盛行黄金的朝代,再也没有将黄金作为主要货币的时期。也许,在动辄“坐拥万金”的西汉人看来,黄金是一种贵重的“上币”(上等的货币)。


        5楼2016-04-29 10:36
        回复
          长知识了陕西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遍地都是秦砖汉瓦,文物宝藏无数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6-04-30 11:5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