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佑樘吧 关注:3,615贴子:57,628

那些有关陛下的明朝笔记小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明朝人写了那么多笔记小说,写到陛下的也不少呢,盘点一下,分享给大家。因为要上课所以比较慢,长期更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4-16 16:20回复
    《万历野获编》
    作者沈德符,仿欧阳修《归田录》之体例﹐随笔记录。万历三十四至三十五年间撰成该书﹐二十卷﹐书名寓“野之所获”之意﹐四十七年又编成《续编》十卷(一说十二卷)。
    好像大家都很熟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4-16 16:26
    收起回复
      又京師百寮出外夜還。必傳呼紅鋪以燈傳送。此起於弘治間。孝宗一日夜坐甚寒。問左右。此時百官亦有宴集而歸者否。左右曰有之。上又問曰。如此凜冽且昏黑。倘廉貧之吏。歸途無燈火為導。奈何。左右曰亦有之。上因傳旨。此後遇京官夜還。無問崇卑。令鋪軍執燈傳送。孝宗之曲體臣下如此。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4-16 16:49
      收起回复
        为什么没有人,感觉我的帖子都有一种没人回的潜质,不过没关系,继续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4-17 10:29
        回复
          孝庙初元,臣下欲治故锦衣都指挥使万喜等罪,且藉其家,上不许。然万妃当日若果进鸩于纪妃,揆之天理人情,即追雪怨毒,亦未为过。而孝宗以事状未明,且恐伤先帝在天之心,迄不见从。此虽圣孝超越古昔,亦揆地刘博野诸公调护之力也。孝宗注意外家,思富贵之而不能得者,仅追爵孝穆之父福斌为都督而已。后有自言为元舅者二人,又太监陆恺者,亦附会为皇亲,俱官金吾,受厚赉。并于孝穆原籍祖莹设一巡检司,以司守护。后诈冒事败,俱置之法。上仍命遣官往粤西寻访真外家,究不能得,因命革所设巡检司,访求事亦遂罢。盖初时讹报纪为李,故假托者纷纷起。
          孝穆之崩逝既不显明,而宗族又不及承恩泽,何薄命也!按孝穆相传为广西桂林人,实平乐府贺县人。又,《双槐岁抄》云:孝宗曾赠后父李公为庆元伯。既讹其姓,又无其名,似未确。
          又,陆自云孝穆亲兄,其籍乃无为州巢县人,又与广西远万里,不知何据。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4-17 10:41
          收起回复
            楚中鱼鲊之贡,始自成化初年,盖镇守内臣私献耳。为数不过千斤,后渐增至数万,改属布政司,贡船至十二号。孝宗仁恕,仍命属中使,减去船十双,累朝因之。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4-17 10:43
            回复
              孝宗留心政事,优礼大臣。每赐召对,几如古之昼日三接。此本朝极盛际也,先是,宪宗以天语微吃,以故赐对甚稀。一日,召阁臣万眉州、刘博野、刘寿光等入,访及时政,俱不能置对,即叩头呼万岁。当时有“万岁相公”之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4-17 10:44
              回复
                先是弘治十七年,大名府元城县民家,乌巢中生一白雏,因收豢之。及长,莹洁如雪。时孝肃太皇太后上仙未久,咸以为上孝感所致,遂表献之朝。上不受,却还。甫逾年,而孝宗亦鼎成矣。白乌较鹊,不知孰佳,然为灾不为祥如此。使在嘉靖朝,骤贵者不知几人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4-17 11:04
                回复
                  露珠不更了咩


                  IP属地:河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8楼2016-05-26 11:47
                  回复
                    楼主高考归来,明天就接着更。居然加了精品贴,还是第一个,好开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6-08 23:24
                    收起回复
                      前排留名,等更


                      22楼2016-06-10 22:42
                      回复
                        陛下忌辰,默默祭奠陛下,看到大家都那么有才华写祭文,我就默默地更贴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6-06-11 18:15
                        回复
                          七修类稿
                          作者 郎瑛
                          全书按类编排,分天地、国事、义理、辩证、诗文、事物、奇谑等七类。
                          提到陛下的不多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16-06-11 18:24
                          回复
                            四友斋丛说少驾学,二十年不下楼”。《松江府志》亦谓其“于学无所不窥”。他家有清森阁,藏书四万卷,几乎“涉猎殆遍”,故以博学称于时,自称与古人庄周、王维、白居易为友,因名所居曰“四友斋”。在明代学者中,其博学多闻,仅在杨慎、胡应麟、王世贞诸人之亚。
                            作者何良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6-06-11 19:01
                            回复
                              盖孝宗大渐时,召
                              刘脢庵、李西涯、谢木斋三人至御榻前同受顾命,亲以少主付之。后瑾事起,脢庵去,木斋继去,使西涯又去,则国家之事将至于不可言。宁不有负先帝之托耶,则文正义不可去,有万万不得已者。西涯晚年,有人及此,则痛哭不能已。此一事,顾东江言之。
                              李文正当国时,每日朝罢,则门生群集其家,皆海内名流。其座上常满,殆无虚日。谈文讲艺,绝口不及势利。其文章亦足领袖一时,正恐兴事建功或自有人。若论风流儒雅,虽前代宰相中亦罕见其比也。
                              李西涯晚年致政家居,至临殁时,其门生故吏满朝。西涯凡平日所用袍笏、束带、砚台、书画之类,皆分赠诸门生,东江亦分得数件。东江子顾伯庸亲对余言之。即书籍所载古之宰相,亦未有如此者。
                              李西涯当国时,尝冬月五更入朝。至长安街,值崔后渠方在道上酣饮。后渠拱立于轿前曰:请老先生少饮数酌以敌寒气。西涯即下轿连进数觥,升轿去。时后渠尚为翰林院编修。王元美艺苑卮言亦载此一事。夫宰相怜才爱士,脱略势位,如此风流,世岂能多见。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6-06-11 19:1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