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25位粮油工“断粮”
3月14日,一场小雪刚过,受一次冷空气影响,位于凤凰山巅小西天东侧的隰县县城寒风阵阵,气温骤降,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2度。
“已经5年了,没有给职工开过一分钱,养老保险不给上,医疗保险也没有,我们找有关部门,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嘴皮,但他们总是一拖再拖不管不问。 ”山西隰县粮油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职工程俊文拖着一条病腿,拿着厚厚一摞资料,向记者叙述为办养老保险历经的种种辛酸,总是麻烦事不断,说时不禁黯然流泪。
程俊文原在县粮食局阳头升乡粮站当保管员,今年53岁,妻子徐玉兰是县毛巾厂下岗职工,育有两个女儿,租住在妹妹的两间小平房,生活困顿,家里的剩菜都舍不得扔。程俊文由于股骨头坏死,左腿比右腿短一寸,还患有脑梗、胸膜炎,2015年7月已经被临汾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病情严重,可以办理病退,但由于他没交纳社会保险费,人社部门就无法为其办理病退手续。
隰县粮食服务中心是粮油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记者去该中心采访,恰逢中心主任张晓斌在县发改委开会,经电话联系,派中心副主任史小军赶来办公室接待了我们。他说:“我被县委组织部抽调工作已经两年了,对粮油公司职工上访反映的事情不是很熟悉。不过,这个公司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赢亏。职工都是从下岗职工返聘回来的,也没有办理什么正规劳动用工合同,目前出现这样的的困难我们确实没有什么办法。”除此之外,他还告诉记者,民以食为天,粮油公司是在2009年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开展放心粮油工程中,由12个乡镇粮站资源整合而成立的小型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固定资产1000万元,经过考试考核,从粮食系统下岗职工中择优录用了29名职工,现实有职工25人。刚开始企业运转正常,还归还农行贷款400多万元。后来,由于多种原因,企业失去农发行信贷资质,致使公司经营无法开展,粮油购销和平抑粮油市场的主渠道作用不能有效发挥,8个粮站的仓库大部分破损渗漏,无法租赁,公司经营入不敷出,已呈“弹尽粮绝”状态。从2012年1月起,职工的基本工资停发。
随后,记者去了县人社局大楼五层,见到了局党支部书记李永明。他说,粮油公司目前不属于困难企业,无法享受文件规定的养老保险费“三免一补”优惠政策,已经向该公司下达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催缴通知书》,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必须在2015年12月31日前整体缴清,逾期不缴的加收万分之五滞纳金。李永明同保险科科长李平等工作人员对这25位职工进行查阅调档。初步汇总统计,该公司2012年、2013年、2014年欠缴医疗、养老保险费总计696257元,欠发职工工资(县总工会要求的最低工资标准)总计1195740元。记者调查了解,这25位职工年龄均在50岁左右,都有类似程俊文一样的困难,上有老,下有小,本人也没什么特长,家庭经济顿陷困境,连基本的养家糊口都不敢奢望,纷纷抱怨。
25名职工多次集体上访,寻找企业出路,解决生活来源。2015年2月7日,粮油公司董事会提出职工全部下岗、只保留部分员工、实施粮站租赁等三个解决方案。县人社局、经信局、粮食服务中心的领导专门开会讨论了每个方案的利弊得失,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盘活国有资产。2015年2月7日,经粮油公司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公司经理薛伟向县政府递交了《关于闲置资产处置增强服务功能的请示报告》,要求开发利用原城关粮站危房,新建一栋商品住宅楼、一栋粮食综合服务大楼,同时解决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县长王晓斌和分管副县长景生龙曾实地查看了原城关粮站旧址,要求加快处置闲置资产进度,抓紧落实。可最后都没有下文,不了了之,据称是因为现在房地产市场疲软,开发前景不乐观。
原城关粮站占地9亩,临街二层小楼和院内仓库均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排水不畅,年久失修,下雨时墙壁会渗水,屋顶的水泥隔热层多处塌陷,有的地方人走在上面会晃动。国有闲置资产处置首先需经县政府批准,才能启动程序,通过国土部门挂牌拍卖。记者又来到县政府大楼二层政府办值班室,一位戴眼镜的女工作人员说,这两天县政府领导观摩检查,没有时间接受采访,办公室主任也不在,并建议记者先去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在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小马对记者说,需要持署版记者证和单位介绍信才能接待采访,两者缺一不可。
“等不起。我在粮食系统奋斗了一辈子,公职还在,却开不出工资,儿子女儿上大学也靠助学贷款,以后教我怎样打饥荒?”职工李晓峰一直有个心结未解。职工王兰平得大病没钱看而凄惨离去,一年又一年,25名职工就这么一直熬着度日,他们早已精疲力竭,但不能喘息,继续马不停蹄地为生活奔波…… 本报记者 郭占平
3月14日,一场小雪刚过,受一次冷空气影响,位于凤凰山巅小西天东侧的隰县县城寒风阵阵,气温骤降,最低气温达到零下12度。
“已经5年了,没有给职工开过一分钱,养老保险不给上,医疗保险也没有,我们找有关部门,不知道磨破了多少嘴皮,但他们总是一拖再拖不管不问。 ”山西隰县粮油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职工程俊文拖着一条病腿,拿着厚厚一摞资料,向记者叙述为办养老保险历经的种种辛酸,总是麻烦事不断,说时不禁黯然流泪。
程俊文原在县粮食局阳头升乡粮站当保管员,今年53岁,妻子徐玉兰是县毛巾厂下岗职工,育有两个女儿,租住在妹妹的两间小平房,生活困顿,家里的剩菜都舍不得扔。程俊文由于股骨头坏死,左腿比右腿短一寸,还患有脑梗、胸膜炎,2015年7月已经被临汾市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病情严重,可以办理病退,但由于他没交纳社会保险费,人社部门就无法为其办理病退手续。
隰县粮食服务中心是粮油资产经营管理公司的上级主管部门,记者去该中心采访,恰逢中心主任张晓斌在县发改委开会,经电话联系,派中心副主任史小军赶来办公室接待了我们。他说:“我被县委组织部抽调工作已经两年了,对粮油公司职工上访反映的事情不是很熟悉。不过,这个公司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赢亏。职工都是从下岗职工返聘回来的,也没有办理什么正规劳动用工合同,目前出现这样的的困难我们确实没有什么办法。”除此之外,他还告诉记者,民以食为天,粮油公司是在2009年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开展放心粮油工程中,由12个乡镇粮站资源整合而成立的小型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金100万元,固定资产1000万元,经过考试考核,从粮食系统下岗职工中择优录用了29名职工,现实有职工25人。刚开始企业运转正常,还归还农行贷款400多万元。后来,由于多种原因,企业失去农发行信贷资质,致使公司经营无法开展,粮油购销和平抑粮油市场的主渠道作用不能有效发挥,8个粮站的仓库大部分破损渗漏,无法租赁,公司经营入不敷出,已呈“弹尽粮绝”状态。从2012年1月起,职工的基本工资停发。
随后,记者去了县人社局大楼五层,见到了局党支部书记李永明。他说,粮油公司目前不属于困难企业,无法享受文件规定的养老保险费“三免一补”优惠政策,已经向该公司下达了《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催缴通知书》,欠缴的社会保险费用必须在2015年12月31日前整体缴清,逾期不缴的加收万分之五滞纳金。李永明同保险科科长李平等工作人员对这25位职工进行查阅调档。初步汇总统计,该公司2012年、2013年、2014年欠缴医疗、养老保险费总计696257元,欠发职工工资(县总工会要求的最低工资标准)总计1195740元。记者调查了解,这25位职工年龄均在50岁左右,都有类似程俊文一样的困难,上有老,下有小,本人也没什么特长,家庭经济顿陷困境,连基本的养家糊口都不敢奢望,纷纷抱怨。
25名职工多次集体上访,寻找企业出路,解决生活来源。2015年2月7日,粮油公司董事会提出职工全部下岗、只保留部分员工、实施粮站租赁等三个解决方案。县人社局、经信局、粮食服务中心的领导专门开会讨论了每个方案的利弊得失,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盘活国有资产。2015年2月7日,经粮油公司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公司经理薛伟向县政府递交了《关于闲置资产处置增强服务功能的请示报告》,要求开发利用原城关粮站危房,新建一栋商品住宅楼、一栋粮食综合服务大楼,同时解决职工的生活保障问题。县长王晓斌和分管副县长景生龙曾实地查看了原城关粮站旧址,要求加快处置闲置资产进度,抓紧落实。可最后都没有下文,不了了之,据称是因为现在房地产市场疲软,开发前景不乐观。
原城关粮站占地9亩,临街二层小楼和院内仓库均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造,排水不畅,年久失修,下雨时墙壁会渗水,屋顶的水泥隔热层多处塌陷,有的地方人走在上面会晃动。国有闲置资产处置首先需经县政府批准,才能启动程序,通过国土部门挂牌拍卖。记者又来到县政府大楼二层政府办值班室,一位戴眼镜的女工作人员说,这两天县政府领导观摩检查,没有时间接受采访,办公室主任也不在,并建议记者先去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在新闻中心,工作人员小马对记者说,需要持署版记者证和单位介绍信才能接待采访,两者缺一不可。
“等不起。我在粮食系统奋斗了一辈子,公职还在,却开不出工资,儿子女儿上大学也靠助学贷款,以后教我怎样打饥荒?”职工李晓峰一直有个心结未解。职工王兰平得大病没钱看而凄惨离去,一年又一年,25名职工就这么一直熬着度日,他们早已精疲力竭,但不能喘息,继续马不停蹄地为生活奔波…… 本报记者 郭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