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收到许多新人的问题,居然减肥最受关注。虽然铁人三项爱好者以比赛为目标进行训练,但对于刚开始运动的朋友来说,这似乎遥不可及很难持之以恒。运动需要积累过程,一般人平时都有工作和家庭,建议先将自己每天的时间做规划,除去工作时间、家庭时间、休息时间之后,给自己至少一个小时的时间运动。

为什么要一个小时?有氧运动至少30分钟才能达到效果,还要充分的热身和拉伸来预防运动伤害,所以至少一个小时的运动,有了充裕的时间,运动的过程中才不会有压力,如果有更多的时间,运动的时间就可以延长,效果也会更好。
以铁人三项为例,每周可安排至少6次,游泳、自行车、跑步各两次,一周休息一天,如果有多余的时间,再根据自身情况增加其中一项运动。
对初加入打铁行列的朋友,每次的运动应以轻松为目标,要求自己以稳定的速度完成,稳定的速度可依照个人呼吸和心跳状况来判断,只需要用自己觉得舒服的速度(60%~70%最大心率)完成即可,舒适不过量的运动,会渐渐打好有氧基础,稳定的运动强度,可以降低高强度运动带来的疲劳感和恐惧感,超速度和高强度是造成运动疲劳的主要原因,因此强烈建议要培养运动习惯时,先以轻松舒适的速度和强度来建立对运动的兴趣。
对于想要通过运动减肥的朋友来说很重要的是,这样的运动强度也是身体消耗脂肪率最高的。

【图】运动要养成习惯,循序渐进,冬天的北京,我集中在北京体育大学训练,有时候也会去朝阳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跑步。夏天的周末,十三陵水库游泳、妙峰山爬坡、黑四解骑行(黑山-四海-解子石)是最爱的场地线路!
运动前后与平日的饮食搭配
跑步、自行车、游泳等有氧运动在国内越来越流行,以前不怎么运动的人,三五好友相约之下,纷纷走出户外,但是要怎样才能科学持久呢?

运动前
运动前的饮食会影响到训练的效果和比赛,适合自己的饮食,可以帮助提升训练成效和比赛的成绩,而不适当的饮食,会造成运动中或比赛中肠胃不适,让身体提早感到疲劳,无法让运动达到理想的效果,比赛也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
运动前或比赛前的饮食应该依照个人的习惯、喜好和运动的种类各有不同。运动前适当的饮食可以补充体内的糖,糖是人体主要的能量来源,在运动过程中燃烧糖,体内糖的存量不足会让人提早感觉疲劳,而且疲劳的速度会越来越快,运动效果和表现就越来越往后退。另外,运动前也需要补充足够的水份,是为了帮助排汗和散热,尤其是在气温较高的季节运动和比赛,水份补充更为重要。

运动前建议以高糖类和低脂肪的食物为主,如面包、米饭等易消化的食物,提供糖类作为运动时的能量来源,这些食物的选择还可以按照运动时间的长短和强度来搭配,假设超过一小时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以选择升糖指数较低的食物,如水果、脱脂牛奶、麦片之类的东西,低升糖指数的食物被转换成糖类的速度比较慢,也能够长时间提供运动中的肌肉群所需的糖类;如果低于一小时的高强度运动,可以选择升糖指数较高的食物,如面包、香蕉运动饮料等,这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能够迅速地提供糖类的能力供给。
运动和比赛前饮食的时间和种类有所不同,也会因为每个人消化能力产生差异。

每次训练前的饮食会因为训练项目而调整,在游泳训练前会吃面包搭配或运动饮料,骑自行车时会吃香蕉或能量棒加运动饮料,跑步前一般很少吃东西,主要是因为这三个项目的运动形态都不同,游泳在水中接近无重力状态,过程中没有太大的振动,不会造成胃的负担,自行车除了选择好消化的东西之外,也让自己有一点饱足感,跑步的时候身体上下起伏震动,因此会选择流质的食物,如运动饮料、能量胶等方便消化,避免在训练中想吐或肚子痛。
以我为例,我习惯在比赛开始前两个半小时到三个小时吃东西,早餐我会喝杯热咖啡加面包,再吃点水果增加饱腹感,对于标准距离的铁人比赛来说,这份早餐提供的能量就足够完成一场比赛,而且比较容易消化,在比赛前身体不会太饱,精神状态也会更佳。另外,比赛前避免吃高纤维的蔬果、肉类、奶制品,因为这类食物需要较长的时间消化,可能会在运动时造成不适。在比赛中若有肠胃不适、胃不舒服的状况时,就要记得下一次在比赛前应避免吃这类食品。
运动中
运动中最重要的就是补充水份,保持体内水份平衡。运动时间低于一小时,可以每二十分钟补充一次约一百二十毫升到一百五十毫升的水份;如果超过一小时,补水的频率就要增加,每次一、两口即可,避免一次补充大量的水份,若是水份吸收效果不佳,也会有喝太饱胃不舒服的状况。运动中补充水份可以维持血糖的浓度,降低和延缓疲劳等症状,令比赛过程更舒适。

【图】日本大铁,注意横梁上的能量胶,真是吃到想吐
糖的补充在运动过程中也相当重要,现在市面上很流行运动中使用的能量胶和能量棒,成份主要就是浓缩的糖,依照运动强度,每小时补充三十至六十克份量来维持血糖避免饥饿。几年的比赛经历,我渐渐找出适合自己的补给方式:每40分钟吃一个能量胶,比赛中会携带两个水壶,一瓶装白水,另一瓶装运动饮料。

【图】2014年首次参加兰卡威Ironman大铁
记得2014年首次参加Ironman大铁比赛,由于在马来西亚兰卡威,又是9月份,比赛当天气温高得可怕,地面被阳光晒得发烫,游泳彷彿游在温泉泳池一样,上岸后体温相当高,骑车时已经接近正中午,头被晒得发晕,原先预备的冰块水在骑车时早变成温水,天气炎热体温过高再加上补充温水,骑车时由于补水不及时,从120公里到150公里这30公里没有水喝,出现热中暑脱水的症状反复抽筋艰难完成180公里。最后的马拉松几次差点晕倒,成绩4小时16分总成绩11小时20分差强人意,但有了这次的惨痛经验,往后比赛骑车时几乎每个补给站我都会补充和降温,不让这样的惨状再发生。
运动后
运动后尽快吃东西,所摄取的热量,大部份都会用来修复身体。运动后很久才吃东西,摄取的热量,很多都会被转化成脂肪,囤积在体内,甚至有可能会有越动越胖。

怎么吃才不会发胖?网上有很多种说法。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饮食习惯也不同,并不代表一套饮食方法可以适用所有人,特别是我这种易胖体质,吃什么都会胖,因此对于饮食我摸索了很久,才慢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以下将个人经验分享给大家。


【图】尽量在家吃,一旦在外就餐,很难控制
小时候我虽然不爱运动,但食量却很惊人,记得小学能边看动画片边吃掉三斤土豆,吃完肚子很胀很撑,但是因为在发育期,体重没有直线上升。后来上了大学,沉迷游戏后久坐不动,进食的量有增无减,而且大部分是可乐、方便面、烤串等垃圾食品,四年内体重从130斤直线上升,到了大四,来到人生的巅峰180斤,加上烟不离手,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糟糕,痛下决心要减肥,通过骑行川藏线等长途旅行,体重下降不少。

【图】第一次跑步……2公里就迈不开腿
开始工作后进健身房进行力量训练,从12年开始接触铁人三项运动。早睡早起戒掉烟酒,但要长期控制体重,这样是不够的,最重要是改变饮食习惯。

【图】2012年首次参加铁三赛,身材还是微胖
我以前喜欢吃甜食和肉类,习惯重口味、肉多菜少、大量的淀粉如饭、面和面包。后来开始调整三餐内容,少油少肉少糖,体重慢慢降下来。但在六十五公斤时遇到瓶颈期,怎么练怎么饿都降不下来,后来通过看运动营养方面的书籍,才知道有时候饿过头甚至不吃晚餐百害无一利,反而让体重不稳定,也会影响运动效果。

后来每次训练时带运动饮料和一根香蕉,练完洗完澡马上吃,不仅没有长胖而且第二天身体恢复更好。2015年8月体重下降到了63公斤,身体状况极佳,也在8月7日的全国铁人三项锦标赛拿到生涯第一次年龄组冠军,更确定了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

【图】在2015哈尔滨铁三赛上首次夺冠
2015年10月完成kona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以后,回到北京体育大学就读体能训练研究生的课程,每天从早8点上到下午6点,坐久了动少了人渐渐的越来越懒惰,没有怎么控制饮食,从10月到12月,三个月体重上升到72公斤。

【图】2015年站上Ironman Kona世锦赛舞台

【图】管不住嘴的北体大生活

【图】体重上升后,腹肌变成了一块,最近又瘦回来一些
步入2016年,离我今年7月要参加的德国Roth铁人三项总决赛只有半年时间,看着终于有了紧迫感,为了争取好成绩,我强迫自己调整饮食,借助体育大学的优秀资源,我学习并考取了运动营养师,对于饮食也有了更科学的认识。不到一个月,体重下降了2公斤。

【图】2016年7月17日,德国Challenge Roth大铁开赛
我将继续在微信公众号:全球铁人三项资讯 分享运动和减肥心得,希望能帮助大家,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达到理想的减肥的效果。
个人简介:
从小不爱运动,从2011年为了减肥开始骑行,骑完川藏线后学习健身+跑步+游泳。到2015年底完成超20次铁人三项赛,其中包括美国旧金山逃离恶魔岛、马来西亚Ironman超级铁人三项赛,以及多次马拉松、越野跑、自行车赛。
虽然参赛以娱乐为主,但是偶尔可以混上领奖台过过瘾。2015年哈尔滨全国铁人三项赛年龄组冠军、2015年8月23日日本Ironman年龄组亚军。
作为中国首批资格赛入围两位选手之一,完成了2015年10月10日夏威夷举行的第36届Ironman Kona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
微博:Ironman春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