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乐子吧 关注:562贴子:9,459

回复:秦始皇留下的9个谜团(图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巨大陵寝神秘莫测 

  千百年来围绕着秦陵地宫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曾以30万人盗掘秦陵。在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这只神奇的飞雁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三国时期,宝鼎元年,有人送只金雁给名曰张善的官 吏,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始皇陵……这类神奇的传说更是给秦始皇陵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坐落在骊山脚下的那座小山包就是秦始皇的坟墓,山包下便是那幽深而神秘的地宫。封土北侧有寝殿礼仪建筑群、饲官建筑群,封土外有两道长10千米的内外城垣,封土周围及东、西、南、北侧分布着数百座地下陪葬坑,秦始皇陵园封土、地宫、内外城垣形制及其礼 仪建筑和布局都不同于先秦任何一座国君陵园。这座帝陵陵寝规模恢宏、设计奇特。陵园工程之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2楼2005-09-22 03:49
回复
    第一位记录秦始皇陵的是史学大师司马迁。他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留下160个字的记录。《史记》记载始皇陵“坟高五十余丈。”以当时的尺值折算其高度在115米左右。1961年当地文管本测量的高度为43米。笔者1982年在8383部队工程兵战士的 协助下,对陵墓封土再次进行了测量,测得结果是坟高55.05米。后来航空测量的海拔高度也与之相近。可见两千余年来的水土流失,封土高度比原来下降了二分之一多。封土底边为长方形。南北长515米,东西宽485米,占地面积近25万平方米。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秦王宝座时,陵园工程也随之开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候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史记·赵世家》)。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陵墓 也是生前营造的。秦始皇只不过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陵园工程的修建直至秦始皇临死时还未竣工。二世皇帝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3楼2005-09-22 03:49
    回复
      二、幽深地宫谜团重重 

        始皇陵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地下“王国”。那幽深的地宫更是谜团重重,地宫形制及内部结构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千百年来引发了多少文人墨客的猜测与遐想。地宫是什么样的结构?地宫内藏匿了多少奇器珍宝?地宫内有没有防盗机关?地宫挖了多深?始皇帝是铜 棺石棺还是木棺木椁?始皇帝的尸骨是否完好无损?……这一系列的悬念无不困扰着专家学者。目前只能根据现有考古材料结合有关历史文献作初步的探讨和推测。 

        神秘莫测的秦陵地宫在司马迁笔下仅留下极为简略的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专家们以此为 线索,努力寻找着能揭开秦陵地宫之谜的种种蛛丝马迹。


      5楼2005-09-22 03:51
      回复
        谜团一:幽幽地宫深几许? 
           
          据最新考古勘探资料表明:秦陵地宫东西实际长260米,南北实际长160米,总面积41,600平方米。秦陵地宫是秦汉时期规模最大的地宫,其规模相当于5个国际足球场。通过考古钻探进一步证实,幽深而宏大的地宫为竖穴式。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说明深度挖至不能再挖的地步,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 

          神秘的地宫曾引起了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先生的兴趣。他利用现代高科技与陈明等三位科学家研究撰文,推测秦陵地宫深度为500至1500米。现在看来这一推测近乎天方夜谭。假定地宫挖至1000米,它超过了陵墓位置与北测渭河之间的落差。那样不仅地宫之 水难以排出,甚至会造成渭河之水倒灌秦陵地宫的危险。尽管这一推断悬殊太大,但却首开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秦始皇陵奥秘的先河。 

          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深。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这样推算下来,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至秦代地表最深约为37米。这个数据应当说不会有大的失误,这是依据目前勘探结果推算的。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6楼2005-09-22 03:51
        回复
          `


          9楼2005-09-22 03:53
          回复
            谜团八:自动发射器 

              秦始皇在防止盗墓方面也苦费心机。《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指的是这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如果记载属实的话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自动防盗器。 

              秦代曾生产过连发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宫的暗弩当是一套自动发射的弓弩。当外界物体碰到弓便会自动发射。2200多年前的秦代何以生产如此高超的自动发射器也是一大谜。


            10楼2005-09-22 03:53
            回复
              谜团九:秦始皇遗体完好吗? 

                20世纪70年代中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女尸”的发现震惊中外。其尸骨保存之完好举世罕见。由此,有人推测秦始皇的遗体也会完好地保存下来。虽然客观上具备保护遗体条件,但秦始皇遗体是否完好地保存下来呢? 

                如果单从遗体保护技术而言,相距秦代不足百年的西汉女尸能很好地保护下来,秦代也应具备保护遗体的防腐技术。问题是秦始皇死在出巡途中,而且更糟的是正值酷暑时节,“尸体”未运多远,便发出了熏人的腥味,为了防止腥味扩散,走漏“风声”,赵高、胡亥立即派人从河中捞了一筐筐鲍鱼,将鲍鱼与“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这样,经过50余天的长途颠簸,九月,尸骨终于运回咸阳发丧。 

                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根据当代遗体保护经验,一般遗体保护须在死者死后即刻着手处理。如若稍有延误,尸体本身已开始变化,恐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能为力。秦始皇遗体途中就开始腐败,尸体运回咸阳等不到处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据此推测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以上谜团只是秦陵地宫众多谜团之冰山一角。随着我国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和高科技探测技术的实际运用,秦陵地宫终有一天将再次震惊全世界。


              11楼2005-09-22 03:54
              回复
                `


                12楼2005-09-22 03:54
                回复
                  `


                  13楼2005-09-22 03:57
                  回复
                    一会搬


                    14楼2005-09-22 08:16
                    回复
                      • 218.249.154.*
                      不知道你看过卫斯里的一部小说吗?讲的就是关于秦始皇研制丹药想长生不死的。不过不是说秦始皇的,是以一个试药人的经历为主线的


                      15楼2005-09-22 08:29
                      回复
                        • 218.249.154.*

                          大约两小时,就驶进了白老大的农庄,放眼看去,是已经结了实的葡萄,看来粒粒晶莹饱满,驶过了葡萄田,是一片空地,房舍就在空地后。这时,在空地上,有不少女郎,正各自站在一个木盆之上,用力踩踏着木盆中的葡萄,这情景,看来有点像中国江南的水乡,女郎踩踏水车,充满了健康和欢乐。

                          车子停在房舍前面,白老大"哈哈"笑着,张开双臂,走了出来,他满面红光,笑声洪亮,看起来高兴又健康。

                          白老大用力拍着我的背:"你好,有没有从什么外星人那里,学到什么特殊的酿酒方法?"

                          我道:"没有,除了地球人之外,似乎还没有什么别的星球人能知道酒的好处。"

                          白老大大是高兴:"对,可以写一篇论文:酒是宇宙之间真正的地球文化。"

                          在笑声中,我们进了屋子。白老大的隐居生活,极尽舒适之能事——决不是什么排场、奢华,只是舒服,屋子中的每一件摆设,每一个角落,每一件家具,都只从舒适的角度去安排。当然,包括了视觉上的舒适和实际上享受的舒适。

                          我还没有坐下,白老大已郑而重之,捧着一瓶酒,在我面前晃了一下:"来,试试我古法酿制的好酒。"

                          他说着,拔开了瓶塞,把金黄色的酒,斟进杯子,递了过来。

                          我接杯在手,先闻了一闻——这是品尝佳酿的例行动作,心中就打了一个突,我闻到的,是一股刺鼻的酒精味。这非但不能算是佳酿,甚至离普通酒吧中可以喝到的劣等酒,也还有一段距离。

                          我用杯子半遮住脸,向白素使了一个眼色,白素向我作了一个鬼脸。我再向白老大看去,看到他一脸等候着我赞扬的神情。我心中暗叹了一声,把杯子举到唇边,小小呷了一口。

                          白老大有点焦切地问:"怎么样?"

                          我好不容易,把那一小口酒,咽了下去,放下杯子:"这是我有生以来所喝过的——"

                          我讲到这里,顿了一顿,白老大的神情看来更紧张,白素已经转过头去,大有不忍听下去之势,我接下去大声道:"最难喝的酒。"

                          白老大的反应,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他非但没有生气,反倒立时哈哈大笑,一面指着一扇门:"老卓,你看,我没有骗你吧,卫斯理就是有这个好处,一是一,二是二,哼,老丈人给他喝的酒,他也敢说最难喝!"

                          我在愕然间,已看到自白老大指着的那扇门中,走出了一个老人来。

                          这个老人的身形极高,腰板挺直,肤色黑里透红,下颔是白得发亮的短髯,看上去,一点也未现老态。头顶上一根头发也没有,亮得几乎可以当镜子。

                          我无法估计到这个老人的正确年龄,只觉得这种造型的老人,不应该在现实生活中出现,只应该在武侠电影中才能看得到。

                          老人一面笑着一面走出来,笑声简直有点震耳欲聋,有迳直来到我的面前,伸出手来。他的手掌又大又厚又有力,掌上满是坚硬的老茧,和我用力握着手,他道:"好小子,我以为小白只是在吹牛。"

                          他讲的是一口陕甘地区的乡音,听来更增加豪迈,而且他称白老大为"小白",那很使我感到诧异,白老大立时在一旁解释:"这老不死,今年九十三岁,看起来,还像是不知可以活多少年。"

                          老人对于"老不死"的称呼,一点也不以为忤,显然他和白老大是十分熟稔的好朋友:"大庙不养,小庙不收,看起来,阎王老子不敢和我见面,白便宜了我在花花世界,多活几年。"

                          我立刻就喜欢上了这个老人,在这老人的身上,散发着一种只有在中国北方男儿身上找到的豪气,而且,那是一种原始的、粗犷的、未曾经过任何琢磨的自然气概。随着社会结构的迅速改变,这一种气概,如今很难在现实社会中看得到了。

                          我笑着:"老爷子贵姓卓?"

                          老人摇着我的手:"卓长根,你不必叫我老爷子。"

                          我一时顽皮,脱口道:"那怎么办?难道也叫你老不死?"

                          卓长根笑得更欢:"随你喜欢。"

                          他说了之后,伸手一指白老大:"你老丈人说,我心里的那个谜团,除了你之外,不能有别人可以解得开,所以叫你来听听。"
                        


                        20楼2005-09-22 08:30
                        回复
                          • 218.249.154.*

                            我听得他这样说,心中立时想到,白老大电报中的"要事",原来就是那老人心中的"谜团",看起来,我要听这位老人家讲一个故事。

                            由于卓长根给我的第一印象十分好,所以我也不反对听听,虽然我已经预算了"故事"十分乏味。

                            白老大放下了手中的酒瓶,另外又拿出了好酒来,看起来,卓长根年纪虽然大,可是很性急,也不理会我在长途旅行之后是不是疲倦,用力一拉我,令我坐下来,白老大对白素道:"你也听听。"

                            白素在我身边坐下,在老人还未开口前,我对他的年纪这橛大,但是健康状况那么好,感到惊讶。他甚至不肯坐下来说,而只不断地在走来走去,一刻也不肯停。他这种行动,也影响了我,以致他开始说了不多久,我也坐不住,跟着站了起来。

                            卓长根讲的,就是一开始记述的,马金花的故事。

                            当然,和我的预算不同,卓长根的故事,相当吸引人。

                            当他讲到,他们重整队伍,再追上去,想去弄明白马群究间乐是不在前面之际,我和白素已经完全被他的故事吸引住了。

                            白老大多半是已经听过,所以卓长根开始叙述,他就自顾自离开了。

                            卓长根说的,是七十五年之前的往事,可以他的记忆力极好,或者是这件事,给他的印象十分深,所以几乎每一个细节,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二十匹健马,经过了短暂的休息,由卓长根带领着,立时又开始向前飞驰,

                            卓长根的年纪轻,可是他骑术精娴,众所公认,所以大家推他为首。

                            卓长根这时,心情的焦急,也在所有人之上,卓长根是万中选一的壮健小伙子,他九岁那一年,他父亲带着自己培养出来的一百匹好马,投入马氏牧场来的。

                            那一百匹好马,是卓长根父亲毕生的心血结晶。

                            马氏牧场,从马醉木开始,到那时只有六岁大的马金花,都是眼界极高,对马的优劣一眼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的高手,而且牧场中有的是好马,可是看到了那一百匹马,也都不禁睁大了眼,马醉木当时就问:"随便你要什么条件,只管开口。"

                            在这里,忽然又转去叙述卓长根的来历,看起来像是有意在卖关子,但其实不然,卓长根的父亲投进马氏牧场的过程,卓长根这个人,和整件奇怪的事情,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既然是在说往事,自然说得详细一点比较好,请各位略付耐心,必有所获。

                            卓长根的父亲笑了一下,使马醉木和马氏牧场其他人感到奇怪的是,人人都可以感到他的笑容,看来十分凄苦,甚至有一点想哭的味道。

                            卓长根的父亲,那时看起来,大约是四十岁不到,正当壮年,身形高大健壮,有一股剽悍的神情,这一类惯以天地为屋宇的牧马人,豪情胜概,流血不流泪,再大的痛苦,也不作兴在他人面前表露出来,何况他初来乍到,面对的是一群才见面的陌生人。

                            马醉木为人豪爽,一看到对方露出了这样的神情,就知道对方一定有着重大的心事。

                            他以前未见过卓长根的父亲,只是听说过,有那么一个姓卓的养马高手,长年在内蒙狼山一带放牧养马,养出来的马十分有名。可是马醉木一见到这个人,就喜欢了他,马醉木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有两个十分奇怪的原则。

                            第一,他认为能养牧出好马来的人,一定不是坏人。因为好马不会喜欢坏人,马和人之间,有一种特殊的互相沟通的本领,一个坏人,就算到手了一匹好马,也一定养不长,马会自动离开他。

                            卓长根的父亲养牧出了一百匹这样叫人一看就喜欢不尽的好马,怎么会是坏人?

                            再加上马醉木生性豪迈,他当时就不等卓长根的父亲再开口,一伸手,重重在他的肩头上拍了一下,又"砰"地一声,在自己的胸口拍了一下:"卓老弟,不管你有什么事,就算你那一百匹好马不给我,也算是让我开了眼界。不论你有什么事,要我帮忙,只要我做得到,决不推托半句。"

                            卓长根的父亲又现出了一下凄然的笑容,可是看得出他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我算是没有找错人,马场主,这一百匹马,只不过是我的一点心意,不敢说是礼物,而且我也想不出,除了马氏牧场之外,还有谁有资格养这一百匹好马。"
                          


                          21楼2005-09-22 08:30
                          回复
                            • 218.249.154.*

                              这几句话,又让在场的人,都震动了一下:这是什么意思?难道他要放弃牧马?这对于牧马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

                              当时,倚在马醉木身边的马金花,就在大家发怔,一下子静下来的时候,用她儿童的尖音,讲了一句话:"怎么,马不是你的吗?你为什么好好地,不要那些马了?"

                              没有人觉得马金花不该说话,也没有人觉得马金花说的话不对。

                              因为马是牧马人的生命和荣耀,尽管卓长根的父亲如果不要那批马了,马氏牧场可以因之增加一大笔财富,但是那种责问,还是必要的,因为一个自己不要生命的人,还可以谅解,一个放弃荣耀的人,不可原谅,没有人会看得起。

                              所以,事实上,马金花叫出来的话,当时每一个人都想提出来,只不过成年人,即使是再粗犷的汉子,都会略为先想一下再说,而马金花只是小女孩,一下子先叫了出来。

                              这是卓长根第一次注意马金花。

                              虽然,一和马场主见面,卓长根就看到了马金花,但是一个九岁的小男孩,不会对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加以什么注意。何况卓长根自小在广阔的草原上长大,饱经风霜,而马金花看起来白白嫩嫩,衣着又漂亮,十足是一个三步不出闺门的有钱人家的千金小姐,卓长根自然更不会加以什么注意。

                              可是所有的成年人都还保持沉默,她却先尖声提出了责问,这令得年幼的卓长根,立即向她望过去。

                              卓长根那年虽然只有九岁,可是身量已高得出奇,而且十分壮健,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人。但是他一开口,却是童音未减,声音听起来也有点尖,他父亲还没有回答,他已经踏前一步,大声道:"我爹快死了,要不是他快死了,怎会不要那些马?"

                              卓长根的话,令得本来已经错愕的人,更加错愕,一时之间,人人更不知说什么才好,卓长根已转过身,向他的父亲道:"爹,我早说过,我也会牧马,你死了,我一个人也活得下去,何必来求人?"

                              卓长根的父亲又凄然一笑,还没有来得及回答,马醉木已经一扬手,立时有两个人走向卓长根的父亲。那两个人,是马醉木的得力助手,精通医理,尤精伤科,有本事把断了五六截的臂骨接起来,他们听卓长根说他的父亲快死了,心中惊讶之极,小孩子绝没有道理咒诅自己父亲,讲的一定是真话,可是眼前这个人,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快死的样子!

                              所以,他们走向卓长根的父亲,一个伸手搭脉,另一个立时把手轻轻放在他的额上。

                              也就在这时,马醉木问卓长根:"小兄弟,你今年多大了?"

                              卓长根昂然回答:"九岁。"

                              也就是在那一刻,马金花才注意到卓长根。

                              当然,卓长根一进来,她已经看到了,可是这样的少年人,牧场中有是,马金花虽然年纪小,但是性高气傲,与生俱来,除了自己的父亲,和那十来个叔叔伯伯,其余的人,在她眼中看出来,全不值一顾。

                              不过这时,马金花至少感到,眼前这个少年,与众不同。

                              马金花望着卓长根,小女孩的神情十分高傲。卓长根也回望着马金花,小男孩的神情,也十分高傲。

                              马醉木竖起了大拇指:"好有志气的孩子。"

                              卓长根受了夸奖,也并没有什么高兴得意的神情,只是得体大方地微微一笑。

                              马金花这时,又突然问了一句:"你爹快死了,你怎么一点不伤心?"

                              卓长根连想都没有想就回答:"人到了非死不可的时候,伤心来干吗?"

                              卓长根的话,不像出自一个孩子,他说了那句话,退到了他父亲的身边。

                              这时,那两个替卓长根父亲把脉的人,现出怪异的神情来,卓长根的父亲,也把两个人轻轻推了开去,那两个人异口同声:"卓朋友,你一点病痛也没有,怎么会——"

                              他们把一句话的下半截缩了回去,本来想说"怎么会快死了"。

                              卓长根的父亲又长叹了一声,并不说什么,马醉木立时道:"卓老弟,你惹上了什么厉害的仇家?你放心,既然看得起我,到了马氏牧场,不管有什么深仇大恨,也不管对方是多么厉害的角色,能化解就化解,不能化解,你的事,就是我的事。"

                              马醉木那一番话,慷慨豪侠,听得人热血沸腾。卓长根当时立时向他父亲望去,一脸希望他父亲接受马醉木的好意。

                              可是他父亲的反应,却十分奇特,侧着头,神情一片惘然。

                              这种样子,与其说他是在考虑马醉木的话,还不如说他根本未曾把马醉木的话听进耳去还好。

                              马金花在这时,又尖声道:"我爹向来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卓长根立时冷冷地道:"谁曾说马场主说的话不算数?"

                              两个小孩子在斗嘴,卓长根的父亲长叹一声,把手放在卓长根的头上:"马场主,我只有一件事求你,这孩子叫长根,我把他托付给你了。"

                              马醉木"呵呵"一笑:"行,那一百匹马,能带来多少利益,全归在这孩子的名下。"

                              卓长根的父亲长长地吁了一口气,现出十分放心的神情来,声音有点沙哑:"马场主,向你讨碗酒喝。"

                              马醉木立时站了起来,神情十分高兴。

                              因为他认为判别一个人好坏的两个怪原则的另外一个就是:一个人如果喜欢喝酒,这个人也就不会是坏人。喜欢喝酒的人,总会有喝醉的时候,一到酒醉,没有什么不能对人说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拉得更近。

                              他站了起来之后,大声叫:"拿酒来,我们大家陪卓老弟喝三碗。"

                              他一吆喝,立时有人抬了一大缸酒进来,马醉木走上去,一掌就拍开了封泥,酒香四溢,那是窖藏了多年的上佳白干,一只只大碗排了开来,浓冽的几乎有点不流畅的酒倒进碗中,马醉木斜眼睨着卓长根:"小兄弟,你也来一碗?"他看出卓长根这小孩子十分好强,心想难他一难,看他如何应付。却不料卓长根连想也不想,只答了两个字:"当然。"

                              卓长根的回答,倒像是马醉木的那一问多余,马醉木和所有的人都笑了起来。

                              每一个人都端碗在手,卓长根做了一件令他日后十分后悔的事,他常告诉自己:这件事做错了!值得后悔一辈子!


                            22楼2005-09-22 08:30
                            回复
                              • 218.249.154.*
                              第二部 两个大谜团
                               

                                卓长根端起碗来,那一大碗白干,对于成年人来说,自然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九岁的孩子来说,就可以把他醉得人事不省。 
                                那些人当然不知道,卓长根从小喝酒长大,蒙古草原上的马乳酒,酒性又烈又难入口,卓长根可以喝一大皮袋,面不改色,那一大碗白干,对他来说,真不算什么。而他所做的错事是,他的眼睛转了过去,望向马金花。他完全没有说什么,可是他的神情,他想说什么,被他看着的人,一下子就可以明白。

                                马金花立即明白了,她大声说:"我也要喝一碗。"

                                一生之中,不知经过多少风浪的马醉木马场主,就算天下有两个人头掉下来,落在地上,又咬住了他的脚,他也不会更吃惊!他一听得他宝贝女儿也要喝一碗,双手一震,竟然连碗中的酒,也震出了少许来,可知他心中的吃惊是如何之甚,他甚至连声音也有点发颤,不过他只叫了一声:"金花。"

                                他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女儿在更小的时候,她要做什么事,就已经没有什么人可以阻止她。

                                于是,马金花捧起了一碗酒,看也不看卓长根,就大口大口喝了下去!

                                各人大口喝着酒,但仍然不免留意马金花,马金花喝完了一大碗白干,看来像是没有什么事,走向前去,看她的样子,像是想把碗放回去,可是她脚才一抬起来,身子便向后仰去,"咚"地一声响,小脑袋后面,重重撞在大青砖铺成的地上。

                                马金花这一倒下去,直到第四日,方始悠悠醒转,她后脑上撞起的那个肿块,八天后才平复,这是后话,表过就算。

                                马金花的种种故事,被传诵的不知多少,但是她喝醉酒的那件事,却除了在场的各人知道之外,再也没有别人知道。当时在场的千人,没有再对任何人讲起过。因为他们都知道马金花好胜性强,那次逞强喝了一大碗白干,五脏六腑都要翻转来,连黄胆水也吐了出来,虽然她硬是忍着,没有呻吟,但是从此之后,她滴酒不再沾唇。

                                马金花不喝酒的原因是什么,也有很多传说,当然全不正确,真正的原因还是为了那一大碗白干,她六岁那年,一口气喝下去的那一大碗白酒。

                                卓长根后悔自己用挑战的神情,令得马金花喝下那一大碗白干,倒也不是当时的事,而是在若干年之后。当时,他只觉得有趣,马金花倒下去,他忍不住哈哈大笑。

                                可是到了若干年之后,他才知道,马金花因为这件事,心中对他的敌意,是如何之甚。

                                那真令得他后悔莫及!

                                当时,马金花一醉倒,马醉木苦笑一下,立时把马金花抱了进去,自有人去照料她。

                                其余的人继续喝着酒,各人都喝了三碗,卓长根的父亲放下酒碗,向马醉木和各人一拱手:"拜托马场主和各位了,长根这孩子,凡是养牧马的事,他都会做。"

                                卓长根的父亲讲完,转身向外就走。由于他的言行实在太突兀,以致一时之间,人人怔呆,没有人出声。每一个人都以为他会把他自己遭遇的困难,向马醉木说出来。他千里迢迢,前来马氏牧场托孤,身体又健壮无病,那自然是有了什么致命的仇家,马醉木已经说了,愿意一力担当,有了那么好的机会,他自然应该把自己的遭遇,详细说出来,才是道理。

                                可是他只是喝了三碗酒,二话不说就走,真是太出人意表了。

                                更怪的是,卓长根并没有跟着他走,只是身子笔直地站着。

                                卓长根心中难过,人人可以看得出来。他虽然站着不动,可是双手紧紧地捏着拳,连指节都发白,而且,他脸上的肉,在不断地跳动。他甚至不回头看着他父亲,或许他是怕一回头,看到自己父亲的背影,就会忍不住嚎哭。

                                卓长根的父亲,走出了十来步,已经快走出厅堂去了,马醉木才陡地震动了一下,叫道:"卓老弟,等一等。"

                                卓长根的父亲站定了身子,并不转身,声音听来也很平静:"马场主还有什么见教?"

                                马醉木的声音有点生气:"卓老弟,你太不把我们这里几个人当朋友了,你能把长根交给我们,足领盛情,可是你自己的事,为什么不说?"
                              


                              23楼2005-09-22 08: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