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龙门话
“龙门话”是龙门县分布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分布在龙城、王坪、地派、铁岗、左潭、蓝田、天堂山、龙华、沙迳、永汉、麻榨、油田等十余个乡、镇、场,使用人口16万多人。“龙门话”是粤方言系统中的一种次方言。与包括珠江三角洲各地方言及肇庆话、花县话、东莞话、增城话在内的粤方言同属粤海系次方言,它与广州话相近。广州话,又称之为“省话”或“白话”。民国25年(1936年)《龙门县志•卷五》载:“县属语言用省话或用客家话,各区、乡尚未一致,惟第一区纯用省话耳”。由于龙城镇自龙门置县以来均为县治所在地,以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影响,龙门话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自然而然起着龙门县中心方言(即代表方言)的作用。
语音方面,龙门话以阴平为高平(如:诗、哥、花、鹅等字的调)和低降两调(如:梯、鸡、魔、科、天等字的调),上声不分阴阳,下声阴入读低升(如:尺、拍的调)和阳入读高降(如:白、人的调),而显得在声调上和广州话有些差异,这是龙门话在语音上和广州话不同的一个主要因素。另一个主要因素是:龙门话有广州话所没有的声母(nt—如:而、耳、儿的声母)以及韵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