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吧 关注:2,421贴子:18,572
  • 14回复贴,共1

炎黄子孙匈奴保卫战打响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于某些国家和组织无耻的抢夺中国华夏文明遗产的行为必须坚决反击.


1楼2015-12-01 12:41回复

    按《史记》:“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獯鬻、熏育)。
    《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熏育、獯鬻)以殷时奔北边。”意即夏的后裔淳维(獯鬻、熏育)在殷商时逃到北边,子孙繁衍成了匈奴。(夏桀流放三年而死,其子淳维又作熏育、獯鬻、熏粥、荤粥带着父亲留下的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徙,即是中国所称的匈奴。)
    匈奴,炎黄子孙天之骄子也!


    3楼2015-12-01 15:16
    回复

      头曼单于与夏后氏之苗裔淳维一脉相承,史记中历历在目.


      4楼2015-12-01 15:21
      回复

        匈奴的主要语种是汉语的一种无疑,从匈奴流传下来的唯一的一首民歌可见一般.没有任何资料说这首歌是经过翻译的,假设这首歌是汉朝人翻译成汉语的,那为什么焉支,祁连二词不翻译?
        纵观史记,汉书,后汉书,从未记载匈奴与汉朝交往有什么语言隔阂,也从未记载需要翻译什么的,没有证据就是最好的证据,这充分说明了匈奴的主要语言是汉语的一种.


        5楼2015-12-01 16:41
        回复



          匈奴没有文字,源于夏朝时汉字还没有成形的时候淳维就跑了,但是匈奴王庭官方使用汉字无疑.
          匈奴与汉朝经常书信往来.


          6楼2015-12-01 16:55
          回复
            1,匈奴是中国本土民族


            7楼2015-12-01 18:15
            回复


              8楼2015-12-01 18:16
              收起回复


                9楼2015-12-01 18:16
                回复


                  10楼2015-12-01 18:16
                  回复


                    11楼2015-12-01 18:17
                    回复
                      绝大部分匈奴融入汉族或间接融入汉族






                      西迁的匈奴人口最多十万


                      12楼2015-12-01 18:17
                      回复
                        加入鲜卑的匈奴约有50万强
                        以拓跋部看



                        13楼2015-12-01 18:18
                        回复
                          柔然的归宿:柔然在汉
                          柔然在阿那瓌可汗时,曾一度复兴。然不久,爆发被奴役的部落和奴隶的反抗斗争。至6世纪中叶,居住在今阿尔泰山南麓的原柔然锻工——突厥部日益强大。552年(北齐天保三年),突厥首领土门(伊利可汗)因求婚于阿那瓌被拒绝,联合高车,发兵击柔然,阿那瓌兵败自杀。柔然王室庵罗辰等逃至北齐,而留在漠北的亦分成东西两部分:东部余众立铁伐为主;西部余众则拥立邓叔子为主。东部柔然复为突厥击败投奔北齐,被安置于马邑川(今山西省朔县)一带。次年,庵罗辰等叛北齐返回漠北。经北齐追击,东部柔然基本上为之瓦解,庵罗辰下落不明。555年(北齐天保六年),突厥木杆可汗俟斤率军击溃西部柔然,邓叔子领余众数千投奔西魏。西魏虽优遇邓叔子,“给前后部羽葆鼓吹,赐杂彩六千段”,但在突厥使者一再威逼下,遂将邓叔子以下3000余人交与突厥使者,惨杀之于长安青门外,中男以下免,并配王公家。柔然汗国灭亡,余众辗转西迁。有的学者认为拜占庭历史上的阿瓦尔(阿哇尔)人,即是被突厥灭亡后西迁的柔然人。而留在漠北的柔然余众逐渐融合于突厥、契丹部落之中。[1] 南北朝时,由于战争俘获,主动归附及和亲陪嫁户等散居中原的柔然人有数十万。北魏为了充实北方边防,先后将内附和俘获的柔然、敕勒以及内地汉人迁于六镇及平城等地,与拓跋鲜卑军民杂居共处,并使之充作隶户和营户,以供驱役。为了防止逃亡还将其中一部分迁入内地。柔然部众往往以逃回漠北的方式,反抗北魏的压迫,并掀起反抗北魏统治者的斗争。如509年(北魏永平二年),迁到济州的柔然人曾乘北魏冀州刺史、京兆王元愉起兵时,发动起义,渡过黄河,北上攻取郡县。六镇起义后,留在北边的柔然也曾起兵响应,进攻马邑。[1] 北魏对俘虏或降附的一般柔然部众驱役压迫,而对柔然上层贵族却封官晋爵,男婚女嫁,和亲不绝,使之成为统治阶层的一部分。这固然是由于北魏统治者认为与之同源,血统高贵,故愿意与柔然王族通婚;另一方面亦是为了削弱、分化柔然政权本身,以减少来自北边的威胁,因此极尽拉拢之能事。崔浩曾云:“蠕蠕子弟来降,贵者尚公主,贱者将军大夫,居满朝列。”反映了北魏对柔然贵族的优遇。迁居内地的柔然人,通过杂居共处,互相通婚等各种途径,大多先融合于鲜卑,最终被同化于中原汉族之中。从河南洛阳、山西雁门、代郡等地闾氏、郁久闾氏、茹茹氏、茹氏等一些姓氏,证实其先祖确系柔然人


                          19楼2015-12-01 18:3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