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长安是座丰水城市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队的现场负责人李春林介绍,现场众多遗迹的出土已能清楚判定东市的布局当初确实是九宫格局,有两纵两横4条主干道,且商户多是前店后坊结构。
专家在现场发掘的过程中共发现了3条唐代道路遗迹、3条水沟遗迹、店肆后作坊遗迹1片、水井4口、窖井2口、渗井11口、灰坑12个、活土坑3处以及卧泥池、陶瓮坑各1处。

东市发现的古井很浅,说明当时地下水位较高。

出土的一枚骰子
李春林说,3条唐代道路均为南北走向,三者大致平行,3条水沟则在三条道路旁边。在一处水沟边上,还发现了一排三个间隔的小柱孔,推测应为沟上架设简易木桥的遗迹。而水沟内的填土底部大多为浅灰色的细淤土,由此推测当初水沟里的水应该是比较清澈的。
在发现的3口水井处,记者看到有2口都用砖砌过,井深均在3米左右,且井底也有平铺砖块。龚国强说:“水井这么浅,足可见当年东市范围的地下水位是比较高的,当年的长安应该是一座丰水城市。”
为了寻找店肆的建筑遗址,搞清店肆与排水沟的关系,考古专家在一条唐代道路的东侧发现了密集分布的水井、窖井、渗井、灰坑和卧泥池等遗迹,并出土砺石、石臼、骨器残料、玉石废料、陶器残件等,专家推断此处为临近道路的店肆后坊遗迹。龚国强说:“结合出土的遗物判断,更确切地说这片遗迹应是唐代东市内一处店肆后院的玉器和骨器加工地点。”
而专家根据道路两侧的水沟所处位置、宽度、车辙等遗迹分析,目前已发现的道路应为当时东市内的曲巷道路,为运料、出货、内部交通所设,而水沟则是东市内配置的引排水设施。
这些遗迹的出土,均凸显了东市作为贸易、加工、服务场所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