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甑、裂镜(万高,隐高桂)
【上篇——坠甑】
河上的手插在口袋里。在和高杉擦肩而过的时候,也没有拿出来。
高杉抬起脸看向他时表情淡定而从容,在更深的层面里,甚至还隐约有一些兴奋。是的,从那略微扩散的瞳孔里可以看出来,兴奋得近乎疯狂。
如果高杉是带着一脸快要哭出来的神情,他或许是会把手抽出来搭在他肩上,或是其他什么地方。河上的手指在口袋里相互摩擦。安慰也好,抚慰也好,用什么名目来修饰都好,他是会用这个未定的动作来表达一些不适合用语言来表达的意思的,或许是会而已。
可惜高杉的表情令他的揣测落了空。河上侧着脑袋看着高杉离去的背影。不过没关系,他也没有真的伸手去拍高杉的肩膀,或是其他什么地方。
大家的尴尬是一样的。如果高杉认为这也许会造成尴尬的话——尽管这种可能性很小,小到什么程度河上说不出来,但是感觉上是那种,或许等到高杉死了也不可能成为现实,这样微小的可能性。
河上的手指继续摩擦着。左手指尖有薄薄的一层茧,右手虎口也有。练琴和练剑一样,记在脑子里的是谱子和技巧,记在身体上的,是不可磨灭的烙印。如果有一天回过头,发现什么都被遗忘,或许还可以藉由这些烙印,找回一点点模糊的记忆,或许可以而已。
河上感慨着,看着高杉渐行渐远的背影,忽然有些心血来潮:“刚才,你拔刀是想杀了他的吧,晋助?”
“如果红樱没有能够挡下那一刀的话。”高杉的笑意像是已经忍耐了许久,转过身面对河上时,脸上的表情因为笑容而妖艳得有些古怪,“你想问什么,直接说出来就好。”
高杉的表情有着某些莫名的期待,河上看着他慢慢侧过头,动作缓慢得令人心里有些发毛:“你、很开心?”
“开心?呵……原来、我是在开心么?”高杉的手缓缓抚上自己的脸颊,慢慢摸索到唇边的弧度,“万斋,走过来一些。”
河上依言走到高杉面前,稍稍弓下腰,让自己与高杉的视线齐平。
“果然,我看起来很开心啊。”高杉目不转睛地盯着河上的墨镜,看着映在里面的人像,“你知道,我为什么会开心么?”
“晋助。”明知道高杉看的是自己的墨镜,但是那带着阴冷笑意的视线却像是能够直接射穿他的灵魂一样,河上强忍着心里的不适回应了一声。
“红樱的情况比我预想的要乐观得多,尽管我不可能会抱持‘单凭红樱便可以荡平幕府’这样荒谬的幻想,然而如果在红樱的基础上,再配合其他的一些辅助攻势——或者可以把红樱作为辅助,配合其他主力攻势——那么,我想,嗯哼哼哼,让幕府小小地振荡一下还是能够做到的吧。”
高杉的语速很快,快得令人应接不暇,快得近乎言辞闪烁。河上略微闭了闭眼。
“所以,万斋,你说,我是不是应当开心?”高杉说完便直直地盯着河上的嘴唇,那神情像是从蚌壳内中剜出珍珠一样,带着一种生怕会失望所以越发的志在必得的强势和慌张——尽管高杉一点也没有流露出任何慌张,无论是被掩饰在平静的外表下,还是被深藏在傲慢的骨子里,一丁点都没有流露出来。
“晋助。”河上近乎无奈地又叫了一声他的名字。他想他是明白高杉从一开始就在期待些什么的,可是他不能够回应这种期待。甚至,他还要亲手打碎高杉的期待,“桂小太郎……你刚才,就是因为冈田杀死了他,才动了杀气的吧。”
高杉的瞳孔有一瞬间猛然散大,随即骤然缩小。
是因为射入眼底的光线的问题么?河上抬起头看了看舱顶上明灭不定的灯管——不知是不是因为电压的缘故,灯管的光线并不稳定,忽明忽暗。
像幽冥的鬼火一样。
也像高杉此刻明亮异常却又黯淡无比的右眼一样。
“桂小太郎……”高杉一字一字反复念着这个名字,“万斋,我记得,这个人,是死了的吧。”高杉眼底摄人的光芒渐渐熄灭,慢慢换上一贯的傲慢和妖冶,“你以为,一个死人,值得我为他做什么?”
果然,心里还是有纠结的吧。河上有些后悔自己的心血来潮。明知道高杉心情不好还要去招惹他,既然已经猜到了他是因为桂小太郎才变脸想要杀了冈田,何必一定要把这个猜测变得更加肯定。
手指在口袋里摩擦着,河上知道此刻再做出搭肩安慰这种动作,会令气氛更加尴尬。
高杉忽然冷笑了起来,笑得微微弯下了腰:“万斋,你现在的模样,就像妄想立贞节牌坊的娼妇一样,令人不耻。”伸手从河上脸上取下墨镜,高杉漫不经心地在指尖把玩着,“我告诉你过吧,我的眼前只剩一条路,所以无论如何我都要走到终点,而路障,自然越少越好。”
“那么,桂小太郎又怎样?不过是背上无用的釜瓮罢了。”高杉轻巧地松开手,看着墨镜掉到脚下,镜片被摔脱出镜框,“坠甑不顾。”
河上死死地盯着地上的墨镜不语。片刻后猛然抬起头,却只看到转角处高杉一闪而逝的背影,绛紫色的华丽和服甩在空中,袖边的滚金绣蝶划出一道金色的流星,洒脱得近乎飘渺。
FIN.
后记:
1、堕甑:谓错谬已铸,后悔无益;或事已过去,不值得置意。
宋•苏轼《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诗:“宁知事大缪,举步得狼狈。我已无可言,坠甑难追悔。”
清•谭嗣同《仁学》十六:“世人妄逐既逝之荣辱得丧,执之以为哀乐。过驹不留,而坠甑犹顾;前者未忘,而后者沓至。终其身接应不暇,而卒於无一能应,不亦悲乎!”
2、灵感就是来自上面所列的苏轼的那首诗,很喜欢坠甑这两个字,所以写了这篇文。
上篇完。敬请期待下篇《裂镜》(鞠躬)。
【上篇——坠甑】
河上的手插在口袋里。在和高杉擦肩而过的时候,也没有拿出来。
高杉抬起脸看向他时表情淡定而从容,在更深的层面里,甚至还隐约有一些兴奋。是的,从那略微扩散的瞳孔里可以看出来,兴奋得近乎疯狂。
如果高杉是带着一脸快要哭出来的神情,他或许是会把手抽出来搭在他肩上,或是其他什么地方。河上的手指在口袋里相互摩擦。安慰也好,抚慰也好,用什么名目来修饰都好,他是会用这个未定的动作来表达一些不适合用语言来表达的意思的,或许是会而已。
可惜高杉的表情令他的揣测落了空。河上侧着脑袋看着高杉离去的背影。不过没关系,他也没有真的伸手去拍高杉的肩膀,或是其他什么地方。
大家的尴尬是一样的。如果高杉认为这也许会造成尴尬的话——尽管这种可能性很小,小到什么程度河上说不出来,但是感觉上是那种,或许等到高杉死了也不可能成为现实,这样微小的可能性。
河上的手指继续摩擦着。左手指尖有薄薄的一层茧,右手虎口也有。练琴和练剑一样,记在脑子里的是谱子和技巧,记在身体上的,是不可磨灭的烙印。如果有一天回过头,发现什么都被遗忘,或许还可以藉由这些烙印,找回一点点模糊的记忆,或许可以而已。
河上感慨着,看着高杉渐行渐远的背影,忽然有些心血来潮:“刚才,你拔刀是想杀了他的吧,晋助?”
“如果红樱没有能够挡下那一刀的话。”高杉的笑意像是已经忍耐了许久,转过身面对河上时,脸上的表情因为笑容而妖艳得有些古怪,“你想问什么,直接说出来就好。”
高杉的表情有着某些莫名的期待,河上看着他慢慢侧过头,动作缓慢得令人心里有些发毛:“你、很开心?”
“开心?呵……原来、我是在开心么?”高杉的手缓缓抚上自己的脸颊,慢慢摸索到唇边的弧度,“万斋,走过来一些。”
河上依言走到高杉面前,稍稍弓下腰,让自己与高杉的视线齐平。
“果然,我看起来很开心啊。”高杉目不转睛地盯着河上的墨镜,看着映在里面的人像,“你知道,我为什么会开心么?”
“晋助。”明知道高杉看的是自己的墨镜,但是那带着阴冷笑意的视线却像是能够直接射穿他的灵魂一样,河上强忍着心里的不适回应了一声。
“红樱的情况比我预想的要乐观得多,尽管我不可能会抱持‘单凭红樱便可以荡平幕府’这样荒谬的幻想,然而如果在红樱的基础上,再配合其他的一些辅助攻势——或者可以把红樱作为辅助,配合其他主力攻势——那么,我想,嗯哼哼哼,让幕府小小地振荡一下还是能够做到的吧。”
高杉的语速很快,快得令人应接不暇,快得近乎言辞闪烁。河上略微闭了闭眼。
“所以,万斋,你说,我是不是应当开心?”高杉说完便直直地盯着河上的嘴唇,那神情像是从蚌壳内中剜出珍珠一样,带着一种生怕会失望所以越发的志在必得的强势和慌张——尽管高杉一点也没有流露出任何慌张,无论是被掩饰在平静的外表下,还是被深藏在傲慢的骨子里,一丁点都没有流露出来。
“晋助。”河上近乎无奈地又叫了一声他的名字。他想他是明白高杉从一开始就在期待些什么的,可是他不能够回应这种期待。甚至,他还要亲手打碎高杉的期待,“桂小太郎……你刚才,就是因为冈田杀死了他,才动了杀气的吧。”
高杉的瞳孔有一瞬间猛然散大,随即骤然缩小。
是因为射入眼底的光线的问题么?河上抬起头看了看舱顶上明灭不定的灯管——不知是不是因为电压的缘故,灯管的光线并不稳定,忽明忽暗。
像幽冥的鬼火一样。
也像高杉此刻明亮异常却又黯淡无比的右眼一样。
“桂小太郎……”高杉一字一字反复念着这个名字,“万斋,我记得,这个人,是死了的吧。”高杉眼底摄人的光芒渐渐熄灭,慢慢换上一贯的傲慢和妖冶,“你以为,一个死人,值得我为他做什么?”
果然,心里还是有纠结的吧。河上有些后悔自己的心血来潮。明知道高杉心情不好还要去招惹他,既然已经猜到了他是因为桂小太郎才变脸想要杀了冈田,何必一定要把这个猜测变得更加肯定。
手指在口袋里摩擦着,河上知道此刻再做出搭肩安慰这种动作,会令气氛更加尴尬。
高杉忽然冷笑了起来,笑得微微弯下了腰:“万斋,你现在的模样,就像妄想立贞节牌坊的娼妇一样,令人不耻。”伸手从河上脸上取下墨镜,高杉漫不经心地在指尖把玩着,“我告诉你过吧,我的眼前只剩一条路,所以无论如何我都要走到终点,而路障,自然越少越好。”
“那么,桂小太郎又怎样?不过是背上无用的釜瓮罢了。”高杉轻巧地松开手,看着墨镜掉到脚下,镜片被摔脱出镜框,“坠甑不顾。”
河上死死地盯着地上的墨镜不语。片刻后猛然抬起头,却只看到转角处高杉一闪而逝的背影,绛紫色的华丽和服甩在空中,袖边的滚金绣蝶划出一道金色的流星,洒脱得近乎飘渺。
FIN.
后记:
1、堕甑:谓错谬已铸,后悔无益;或事已过去,不值得置意。
宋•苏轼《闻子由为郡僚所捃恐当去官》诗:“宁知事大缪,举步得狼狈。我已无可言,坠甑难追悔。”
清•谭嗣同《仁学》十六:“世人妄逐既逝之荣辱得丧,执之以为哀乐。过驹不留,而坠甑犹顾;前者未忘,而后者沓至。终其身接应不暇,而卒於无一能应,不亦悲乎!”
2、灵感就是来自上面所列的苏轼的那首诗,很喜欢坠甑这两个字,所以写了这篇文。
上篇完。敬请期待下篇《裂镜》(鞠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