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霏霏的时候,一般司马徽不会出门。
他一个人坐在秋季寥落的园子里,茅草枯黄,灰白色天空间或下的雨打落在伞上,发出扑簌簌的响声。
布履碾过秋草的悉索声打破了这个可有可无的下午,老年人的瞌睡瞬间飘荡而去,他的入室弟子诸葛亮便翩翩然的出现,撩袍下拜的一瞬被司马徽拉了一把——实在因为这白色的袍子跪在泥地里不该是诸葛亮应该有的样子。
“孔明,你来了。”
“先生。”
司马徽接过诸葛亮双手递来的竹杖,一手扶住他的肩头:“出去走走吧,很久没有去远一些的地方了。”
“弟子去套上一架牛车……”
“好,拿了老夫的外敞,就你与我。”
这并不是师生第一次出游,诸葛亮刚到达荆襄不久,便曾经接受过水镜的邀约,及至进入水镜一门,更是春宴秋从,每逢此时,常师友同行,于伏牛山一带鼓琴长啸,博弈论道,或三五人,或数十人,盛况非常,是诸葛亮很美好的少年时光。近年来,司马徽渐渐多病,这样的聚会便日益希少,而只有师生二人出行更是极为罕见。
“孔明啊,还记得刚刚入门时老夫曾与你开过的玩笑么?”隔着帘子,司马徽慵懒的问。
诸葛亮指尖轻颤,脸不自然的僵住了。那并不是玩笑,那是一场生死关。在那场与死亡对视的争斗中,他险些成为了亡魂的陪伴者。
那一年的诸葛亮十九岁。
拿着司马徽手书去探望“老友”的他和徐庶懵懵懂懂的就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战争。
“你叫诸葛亮,那你就叫徐庶咯?”一个将军模样的人笑眯眯的在马上问。诸葛亮拱了拱手,徐庶也下了马,看了看飘扬的旗帜,一揖到地说:“可是韩晞,韩将军?”
“哦?你倒认得我?”
“正是,听闻将军奉刘荆州之命赶来增援,不想竟然在此相遇大军。”
诸葛亮讶异的看着徐庶。徐庶居然这么快就能知道他们的所属以及军事目的。徐庶回看他一眼,笑了笑,还没说话。
韩晞止了队伍跳下马说:“很久不曾听闻水镜先生的消息,倒真是个大隐士。荆州前几日还曾提起先生高论,感叹这样的高士不出世真是太可惜了。”了解司马徽和刘表关系的人都知道韩晞这番话假得让人肉麻,诸葛亮点了点头,看着这位忽然目光闪烁的将军。“两位有幸能在先生门下,真是令人羡慕。却不知水镜先生近来对何事感兴趣?”
“不过是儒学经典。”诸葛亮回答道。对于他们这些刚刚进入师门的学生,司马徽一向以儒家经典教授,虽然觉得不够经世济用,但是司马徽讳莫如深的面孔总是叫他们觉得自有一番道理。
“若是能有先生讲习临阵兵法就好了。”这位将军颠了颠手里的槊,遗憾的说。“在这个战火遍燃的年代,研习处世似乎太过奢侈,指点沙场才是正经学问。”诸葛亮看了看徐庶,这是徐庶惯常的观点,司马徽总是对他默默的摇头。徐庶看着酷似自己的韩晞竟也默默的摇了两下头,仿佛理解了什么。
“哈哈,既然是来拜访黄太守的,两位便与我同行吧。”
虽非所愿,未尝不可。诸葛亮们便随着韩晞同行。
黄祖,那位司马徽的老友显然惊讶于在这样一个时刻老友会遣弟子来,他折叠好司马徽的信,对准备起身告辞的诸葛亮和徐庶发出了请阵前观战的邀约。还未坐稳,又有人报刘虎大军也及时赶到,黄祖大喜过望,两军汇入,则沙羡得保。可是没想到,后来的刘虎和韩晞却因为应当修筑工事,还是即可发起攻击给地方措手不及的问题吵得不亦乐乎,黄祖左右观战,一时竟无法下定决心。两者相持不下之时,又有人报孙策发起了又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修筑工事已成虚妄,韩晞率军迅速赶往阵前,而黄祖却破天荒的留下了诸葛亮和徐庶,邀请他们阵前观战。
虽则不断的经历战乱,但是亲临战场诸葛亮却是第一回,徐庶的披风在身边猎猎的泼洒过来,刚掩住他的视线,战鼓就咚咚咚的敲响于天地。再一展眼,千帆竞发,流矢漫天,第一次看到水战的诸葛亮睁圆了眼睛,登临将台,可以清楚的俯瞰全局,敌方的水军以大船为依托,以小舟为先锋,不断发起攻击。而自己这一方则忙着以水栅为守,寻找时机组织反击。遗憾的是此一处水流东行,敌船顺流而下,在速度上占据了很大优势,往往不待水栅重新修整完备,就再一次被冲开,完全没有给反击留出时间。
一直被裹挟在战乱逃亡中的诸葛亮这是第一次看清了战局的来龙去脉,他握了握衣襟,尚未有任何对策时,就有副将走过来抱拳拱手的请他们速速撤离战场,再扭头看,刚刚还在扬帆破浪的敌军已经拔刀上岸,一时间血染江岸,杀声震天。挑着韩晞人头的孙策军队叫嚣着,攻击着,杀戮着,如同进入地狱的魔鬼,借助长江的攻势,一波又一波的登上陆地。徐庶此时已经抽出身上佩刀挡在诸葛亮的外面,护着他速速撤退。他们跳上马再回望的时候,战火已经彻底点燃了长江东岸,不想此一战竟连整个沙羡都保不住了。
后面追兵不断,起初还有护送他们的将士,而随着不断经历追杀,已经逐渐稀少,而他们又远非重要人物,追击他们的敌军也不再增加,只有一支小队夺了马匹在身后远远的跟着,也因为不断遭遇阻击而越剩越少。
两三匹马追着诸葛亮和徐庶,跑得太阳都要落山了,忽然诸葛亮的马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整个摔倒在地,所幸地面泥泞,并没有把他摔坏,徐庶赶紧下马把他捞起来,他一身白衫变得灰扑扑的,两人一骑朝越来越慢,终于被身后的敌兵赶上,徐庶挥舞着刀杀翻了一个,他的刀刃便卷了。剩下一个看到同伴阵亡,越发恼怒,一把戈呼呼的戳过来,擦过诸葛亮的脸直接挑在了肩头,一时束发纷飞,挡住了所有视线。还好有徐庶驾马,朝着大路奔去,后头退下来的黄祖兵又护了上来,一口气逃出了沙羡,朝着襄阳而去。
马继续跑着,可是却觉得身后的徐庶越来越靠近,诸葛亮连忙回过头看向徐庶,他的脸便直直的贴了过来,诸葛亮吓了一跳,勒住马,再看时,却发现身上的血并不只是自己的,一大部分来自于挡住了流矢的徐庶。他喊着元直,好大一会儿疼晕了的徐庶才回过气来,两人一身狼狈回抵水镜山庄时,华佗先生已经准备好麻沸散,笑盈盈的等着他们了。
“先生的玩笑开得太大了。”诸葛亮回过神,鞭子轻轻的在牛身上打了下,摸了摸自己有时还酸涩的肩头。
“元直笃信武力,而你酷爱兵学……”司马徽在里面严肃起来“我又怎能不叫你们去战场前亲自看一看呢?这场战争想来能让你学习到的远比书上读来的多得多吧。只是尚未料到我那勇猛如虎的老友那一次吃了这样狠的一场败仗。”
“现在想来刘韩之争只是一瞬,而便是一瞬的人心反侧,就导致了后来惨败。成也人心,败也人心,唯有均而衡,成中和之道,再佐以申韩管子这些经略之术则亮能扶一主以正天下。”
“你若能理解先生的苦心,老夫倒也欣慰了。来,唱个二桃杀三士来听听看。”司马徽又笑眯眯的了,他的弟子便挥着鞭驾着车与他驰骋于秋雨绵绵的原野里。
“孔明。”
“先生!”
“过几日你的名字便会流传于荆襄各处。”
“请再留弟子几年吧。”
“喂饱的老虎怎么知道捕猎的趣味,久蛰的龙 又如何了解御风而行的快乐呢?”
一路泥泞的秋道上留下两行车辙,这是司马徽与诸葛亮最后的一个秋天,他的先生用这样的方式再送他一程。
他一个人坐在秋季寥落的园子里,茅草枯黄,灰白色天空间或下的雨打落在伞上,发出扑簌簌的响声。
布履碾过秋草的悉索声打破了这个可有可无的下午,老年人的瞌睡瞬间飘荡而去,他的入室弟子诸葛亮便翩翩然的出现,撩袍下拜的一瞬被司马徽拉了一把——实在因为这白色的袍子跪在泥地里不该是诸葛亮应该有的样子。
“孔明,你来了。”
“先生。”
司马徽接过诸葛亮双手递来的竹杖,一手扶住他的肩头:“出去走走吧,很久没有去远一些的地方了。”
“弟子去套上一架牛车……”
“好,拿了老夫的外敞,就你与我。”
这并不是师生第一次出游,诸葛亮刚到达荆襄不久,便曾经接受过水镜的邀约,及至进入水镜一门,更是春宴秋从,每逢此时,常师友同行,于伏牛山一带鼓琴长啸,博弈论道,或三五人,或数十人,盛况非常,是诸葛亮很美好的少年时光。近年来,司马徽渐渐多病,这样的聚会便日益希少,而只有师生二人出行更是极为罕见。
“孔明啊,还记得刚刚入门时老夫曾与你开过的玩笑么?”隔着帘子,司马徽慵懒的问。
诸葛亮指尖轻颤,脸不自然的僵住了。那并不是玩笑,那是一场生死关。在那场与死亡对视的争斗中,他险些成为了亡魂的陪伴者。
那一年的诸葛亮十九岁。
拿着司马徽手书去探望“老友”的他和徐庶懵懵懂懂的就被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战争。
“你叫诸葛亮,那你就叫徐庶咯?”一个将军模样的人笑眯眯的在马上问。诸葛亮拱了拱手,徐庶也下了马,看了看飘扬的旗帜,一揖到地说:“可是韩晞,韩将军?”
“哦?你倒认得我?”
“正是,听闻将军奉刘荆州之命赶来增援,不想竟然在此相遇大军。”
诸葛亮讶异的看着徐庶。徐庶居然这么快就能知道他们的所属以及军事目的。徐庶回看他一眼,笑了笑,还没说话。
韩晞止了队伍跳下马说:“很久不曾听闻水镜先生的消息,倒真是个大隐士。荆州前几日还曾提起先生高论,感叹这样的高士不出世真是太可惜了。”了解司马徽和刘表关系的人都知道韩晞这番话假得让人肉麻,诸葛亮点了点头,看着这位忽然目光闪烁的将军。“两位有幸能在先生门下,真是令人羡慕。却不知水镜先生近来对何事感兴趣?”
“不过是儒学经典。”诸葛亮回答道。对于他们这些刚刚进入师门的学生,司马徽一向以儒家经典教授,虽然觉得不够经世济用,但是司马徽讳莫如深的面孔总是叫他们觉得自有一番道理。
“若是能有先生讲习临阵兵法就好了。”这位将军颠了颠手里的槊,遗憾的说。“在这个战火遍燃的年代,研习处世似乎太过奢侈,指点沙场才是正经学问。”诸葛亮看了看徐庶,这是徐庶惯常的观点,司马徽总是对他默默的摇头。徐庶看着酷似自己的韩晞竟也默默的摇了两下头,仿佛理解了什么。
“哈哈,既然是来拜访黄太守的,两位便与我同行吧。”
虽非所愿,未尝不可。诸葛亮们便随着韩晞同行。
黄祖,那位司马徽的老友显然惊讶于在这样一个时刻老友会遣弟子来,他折叠好司马徽的信,对准备起身告辞的诸葛亮和徐庶发出了请阵前观战的邀约。还未坐稳,又有人报刘虎大军也及时赶到,黄祖大喜过望,两军汇入,则沙羡得保。可是没想到,后来的刘虎和韩晞却因为应当修筑工事,还是即可发起攻击给地方措手不及的问题吵得不亦乐乎,黄祖左右观战,一时竟无法下定决心。两者相持不下之时,又有人报孙策发起了又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修筑工事已成虚妄,韩晞率军迅速赶往阵前,而黄祖却破天荒的留下了诸葛亮和徐庶,邀请他们阵前观战。
虽则不断的经历战乱,但是亲临战场诸葛亮却是第一回,徐庶的披风在身边猎猎的泼洒过来,刚掩住他的视线,战鼓就咚咚咚的敲响于天地。再一展眼,千帆竞发,流矢漫天,第一次看到水战的诸葛亮睁圆了眼睛,登临将台,可以清楚的俯瞰全局,敌方的水军以大船为依托,以小舟为先锋,不断发起攻击。而自己这一方则忙着以水栅为守,寻找时机组织反击。遗憾的是此一处水流东行,敌船顺流而下,在速度上占据了很大优势,往往不待水栅重新修整完备,就再一次被冲开,完全没有给反击留出时间。
一直被裹挟在战乱逃亡中的诸葛亮这是第一次看清了战局的来龙去脉,他握了握衣襟,尚未有任何对策时,就有副将走过来抱拳拱手的请他们速速撤离战场,再扭头看,刚刚还在扬帆破浪的敌军已经拔刀上岸,一时间血染江岸,杀声震天。挑着韩晞人头的孙策军队叫嚣着,攻击着,杀戮着,如同进入地狱的魔鬼,借助长江的攻势,一波又一波的登上陆地。徐庶此时已经抽出身上佩刀挡在诸葛亮的外面,护着他速速撤退。他们跳上马再回望的时候,战火已经彻底点燃了长江东岸,不想此一战竟连整个沙羡都保不住了。
后面追兵不断,起初还有护送他们的将士,而随着不断经历追杀,已经逐渐稀少,而他们又远非重要人物,追击他们的敌军也不再增加,只有一支小队夺了马匹在身后远远的跟着,也因为不断遭遇阻击而越剩越少。
两三匹马追着诸葛亮和徐庶,跑得太阳都要落山了,忽然诸葛亮的马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整个摔倒在地,所幸地面泥泞,并没有把他摔坏,徐庶赶紧下马把他捞起来,他一身白衫变得灰扑扑的,两人一骑朝越来越慢,终于被身后的敌兵赶上,徐庶挥舞着刀杀翻了一个,他的刀刃便卷了。剩下一个看到同伴阵亡,越发恼怒,一把戈呼呼的戳过来,擦过诸葛亮的脸直接挑在了肩头,一时束发纷飞,挡住了所有视线。还好有徐庶驾马,朝着大路奔去,后头退下来的黄祖兵又护了上来,一口气逃出了沙羡,朝着襄阳而去。
马继续跑着,可是却觉得身后的徐庶越来越靠近,诸葛亮连忙回过头看向徐庶,他的脸便直直的贴了过来,诸葛亮吓了一跳,勒住马,再看时,却发现身上的血并不只是自己的,一大部分来自于挡住了流矢的徐庶。他喊着元直,好大一会儿疼晕了的徐庶才回过气来,两人一身狼狈回抵水镜山庄时,华佗先生已经准备好麻沸散,笑盈盈的等着他们了。
“先生的玩笑开得太大了。”诸葛亮回过神,鞭子轻轻的在牛身上打了下,摸了摸自己有时还酸涩的肩头。
“元直笃信武力,而你酷爱兵学……”司马徽在里面严肃起来“我又怎能不叫你们去战场前亲自看一看呢?这场战争想来能让你学习到的远比书上读来的多得多吧。只是尚未料到我那勇猛如虎的老友那一次吃了这样狠的一场败仗。”
“现在想来刘韩之争只是一瞬,而便是一瞬的人心反侧,就导致了后来惨败。成也人心,败也人心,唯有均而衡,成中和之道,再佐以申韩管子这些经略之术则亮能扶一主以正天下。”
“你若能理解先生的苦心,老夫倒也欣慰了。来,唱个二桃杀三士来听听看。”司马徽又笑眯眯的了,他的弟子便挥着鞭驾着车与他驰骋于秋雨绵绵的原野里。
“孔明。”
“先生!”
“过几日你的名字便会流传于荆襄各处。”
“请再留弟子几年吧。”
“喂饱的老虎怎么知道捕猎的趣味,久蛰的龙 又如何了解御风而行的快乐呢?”
一路泥泞的秋道上留下两行车辙,这是司马徽与诸葛亮最后的一个秋天,他的先生用这样的方式再送他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