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合隆的变化还是非常大,但感觉 现在我们在民生方面的工作根本跟不上城镇化的进程,说白了都是面子工程。其实感觉大多数地方的城镇化都是这样,只看楼房数量。
楼房很多,工厂很多,请问百姓得到的实惠了吗?家里人都说今年合隆这工作不好找,我说的找工作不是指20-35岁的人找工作,也不是上过大学的,而是搬到楼上,土地被集中到农村合作社的农民。新闻经常报道,合隆有500多家企业,为啥还有那么多人没工作呢?就算有工作的,又有几家给上保险?原因很简单企业不规范,愿意招有手艺的,确切的说农民之前是种地出身,年轻的基本都在打工,而剩下的多数是4050人群(说实话,在大城市4050人群找工作都难),没啥特长,很难找工作。这就造成了两极分化,这也是万隆之殇,我提过的30%的人嫌万隆档次低,因为他们有稳定工作;65%的的人嫌万隆东西贵,因为他们没有工作,即使有工作的,也多亿简单体力为主,保险啥的就不用说了,收入不高。
政府为啥不多为这65%的人想想,如果你要说在大城市都解决不了,在合隆就更解决不了的话,那我告诉你,大城市的4050是城镇户口,而合隆的4050是农村户口。二十年前北京周边一些地区搞城镇化,取消农户,都要为农民安排工作。能否利用这些企业办点正事要看政府,如果政府能利用强镇扩权,通过减免税收方式,鼓励企业招聘本土劳动力(尤其是4050人群),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其实城镇化不仅是把人搬到楼上,还要让上楼的人都有工作,而且是有保险的工作。国家本应该会解决城镇化后的农民保险问题(因为他们之前没有保险,突然又杯搬到楼上,十几年后,这批上楼的农民陆续到了退休的年龄,这些问题一定会暴漏出来的,不信的化拭目以待吧),但现在国家社保基金已经告罄,所以几年内不会有结果。
楼房很多,工厂很多,请问百姓得到的实惠了吗?家里人都说今年合隆这工作不好找,我说的找工作不是指20-35岁的人找工作,也不是上过大学的,而是搬到楼上,土地被集中到农村合作社的农民。新闻经常报道,合隆有500多家企业,为啥还有那么多人没工作呢?就算有工作的,又有几家给上保险?原因很简单企业不规范,愿意招有手艺的,确切的说农民之前是种地出身,年轻的基本都在打工,而剩下的多数是4050人群(说实话,在大城市4050人群找工作都难),没啥特长,很难找工作。这就造成了两极分化,这也是万隆之殇,我提过的30%的人嫌万隆档次低,因为他们有稳定工作;65%的的人嫌万隆东西贵,因为他们没有工作,即使有工作的,也多亿简单体力为主,保险啥的就不用说了,收入不高。
政府为啥不多为这65%的人想想,如果你要说在大城市都解决不了,在合隆就更解决不了的话,那我告诉你,大城市的4050是城镇户口,而合隆的4050是农村户口。二十年前北京周边一些地区搞城镇化,取消农户,都要为农民安排工作。能否利用这些企业办点正事要看政府,如果政府能利用强镇扩权,通过减免税收方式,鼓励企业招聘本土劳动力(尤其是4050人群),将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其实城镇化不仅是把人搬到楼上,还要让上楼的人都有工作,而且是有保险的工作。国家本应该会解决城镇化后的农民保险问题(因为他们之前没有保险,突然又杯搬到楼上,十几年后,这批上楼的农民陆续到了退休的年龄,这些问题一定会暴漏出来的,不信的化拭目以待吧),但现在国家社保基金已经告罄,所以几年内不会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