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失格吧 关注:13,687贴子:80,898

那些自杀的作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5-08-04 21:26回复
    老舍(1899.2.3-1966.8.24),字舍予,原名舒庆春,老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二马》《猫城记》《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
    文革中,老舍遭到恶毒攻击和破坏。1966年,他被逼无奈,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终年67岁。死前,他对自己的孙女说,来,和爷爷说再见。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08-04 21:27
    收起回复
      王国维:看花终古少年多,只恐少年非属我。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著名学者,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国学大师。与徐志摩、穆旦、金庸等人是同乡。
      他真正的学贯中西,精通文史哲地,他取得的学术成就令后人仰望。他的研究领域涉猎词曲、古文字、古器物、殷商制度及西北历史地理考古,每一项都成绩斐然。
      1927年的初夏,阴历五月初三,王国维转了两圈,看看周遭无人,一头栽进颐和园昆明湖。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08-04 21:27
      收起回复
        顾城(1956-1993),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
        1993年10月8日,新西兰北部一个小岛上,诗人顾城自缢于一棵大树之下。妻子谢烨,则倒在岛上的一条路上,头部被丈夫用斧头砍伤,后不致身亡。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5-08-04 21:29
        收起回复
          三毛(1943.3.26-1991.1.4),英文名echo,曾就读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主要作品有文集《哭泣的骆驼》《万水千山走遍》 《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温柔的夜》等,漫画《娃娃看世界》,剧本《滚滚红尘》。
          1991一月二日,三毛因子宫内膜肥厚入院检查治疗。一月三日,进行手术。一月四日凌晨,在医院以丝袜自缢身亡。享年四十八岁。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5-08-04 21:31
          收起回复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日本大正时代小说家。其代表作品有《罗生门》《竹林中》《河童》。芥川龙之介亦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创作上既有浪漫主义特点,又具有现实主义倾向。日本从1935年起设立以他命名的“芥川文学奖”,它一直是奖励优秀青年作家的最高文学奖。
            他曾经很多次的尝试自杀,他迷恋死亡。他在遗书中写道:我只是感到茫然的不安。后来,日本研究者说,他太执着与艺术家的人生,他对自己未来写作才能的枯竭深感畏惧。1927年7月24日,在病痛、时局、家族矛盾的多重折折磨下,他把自己两年多来的思考变成了实践,他服下了大量的安眠药。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5-08-04 21:32
            收起回复
              三岛由纪夫(1925年1月14日—1970年11月25日),本名平冈公威,是日本小说家,剧作家,记者,电影制作人,电影演员。是日本战后文学的大师之一,在日本文坛拥有高度声誉。诸多作品中,以1956年出版的《金阁寺》最为人所熟知,这是部充满悲剧性幻灭美学的作品。曾二度入围诺贝尔文学奖,也是著作被翻译成英文等外国语版最多的当代作家。
              三岛对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和严厉的爱国主义深为赞赏,对日本战后社会的西化和日本主权受制于外国非常不满。1970年11月25日,按照日本传统仪式切腹自杀。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5-08-04 21:32
              收起回复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出生在大阪。他的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他迷恋陀思妥耶夫斯基,因为陀氏作品中的孤苦与漂泊与他产生了极大的共鸣。早期多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写她们的纯洁和不幸。后期一些作品写了近亲之间、甚至老人的变态情爱心理,表现出颓废的一面。 主要作品有《雪国》《古都》《千只鹤》。1968年凭借这三部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
                他曾经反对自杀,因为“不管多么的厌恶现世,自杀是种幼稚的不觉悟的行为。”但是轮到自己时,他却很平静的说,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生,自杀最好不要写遗书。在死前的几小时,他对家人说,我出去散步了。之后他的助手在写作公寓里发现他把煤气管含在了嘴里。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5-08-04 21:33
                收起回复
                  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主要作品有:《非洲的青山》《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危险的夏天》。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
                  1961年6月2日的早晨,在爱达荷州凯彻姆镇寓所里,海明威把一支银子镶嵌的猎枪装上子弹,然后塞进自己的嘴里,两个扳机一齐扣动。这是他生前最喜爱的猎枪。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5-08-04 21:33
                  收起回复
                    莫泊桑(1850—1893),法国短篇小说巨匠。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曾拜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
                    19世纪80年代后期,他阴郁苦闷与绝望情绪的日渐加强,在弟弟死后终于爆发了出来(他弟弟也是精神病患者)。他在弟弟的墓碑前大声痛哭,以为墓碑上写的是自己的名字。1891年病情急转直下,求生的欲望使他四处求医,但又继续迷恋于放浪的生活。1892年1月2日,莫泊桑用裁纸刀割开喉咙,却自杀未遂,五天后他被送入精神病院。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5-08-04 21:34
                    回复
                      杰克伦敦(1876-1916),生于旧金山,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作品充满筋肉暴突的生活和阳刚之气,主要有《马丁·伊登》《荒野的呼唤》。
                      1916年11月22日,杰克·伦敦在他的豪华牧场里服用过量吗啡自杀。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5-08-04 21:35
                      收起回复
                        叶塞宁(1895-1925),俄国田园派诗人。1914年发表抒情诗《白桦》,1915年结识高尔基和马雅可夫斯基等人,并出版第一部诗集《亡灵节》。1916年春入伍,退伍后与赖伊赫结婚。1919年参与发表意象派《宣言》,后来又写了《生活与艺术》。1921年与邓肯结婚,第二年出游欧美各国,1923年返回苏联,并发表文章批判美国的生活方式。1925年9月与列夫·托尔斯泰的孙女托尔斯塔娅结婚,11月住院治疗精神病。
                        1925年12月28日拂晓前自缢于列宁格勒一家旅馆。死前,他咬破手指,用血写下绝命诗。
                        他死后一年,对他无限钟情而又被他一再错过的别妮斯拉夫斯卡娅在他坟前,为他殉情而死。又一年后,伊莎多拉邓肯在披上长围巾,坐到汽车里,围巾卡在了汽车轮子下,然后汽车发动了,再之前有人听到她说,我要向着光明之国去了!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5-08-04 21:35
                        回复
                          不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8-05 11:09
                          收起回复
                            伍尔夫(1882-1941),英国女作家,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芙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她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的成员之一。其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灯塔行》《雅各的房间》。
                            她出身名门,容颜秀丽。早年父母离世,并被同父异母的兄长性侵害。厌恶性生活,更不愿生儿育女,对于同性的依恋甚至一度成为她感情世界里的重心。她不可救药地依恋着姐姐瓦奈萨,甚至采用一种最为出人意料的极端方式——和姐夫克莱夫调情,并以其作为自己的感情替身或者说傀儡。
                            她有一位全身心爱她的丈夫,在她病发的时候一直鼓励和照顾着她,伍尔夫自己都承认,如果没有他,我早就开枪自杀,但是这并不能改变什么,她的精神世界永远都是孤独的,在给伦纳德的遗言中她这样写到:“我不能再毁掉你的生活了。我想,两个人不可能比我们一向更开心了。”
                            1941年3月28日,伍尔夫来到乌斯河畔,在衣服口袋里面放满了石块,一步一步向河中心走去,之前她的印刷厂和别墅相继被炸毁。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5-08-05 11:12
                            收起回复
                              普拉斯(1932-1963),主要作品《钟形罩》。她是自白派中最年轻最有艺术才华又最早自杀的女诗人。所谓自白,就是以极为坦白的方式来揭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她运用自己熟悉的材料——日常生活的东西,来表示悲观绝望和混乱脱节。无论是野蛮情绪、性裸露、自杀意图,一切对她都是那么亲近可爱而不再感到恐惧。1982年,获得普利策奖。
                              1963年2月11日,伦敦,突然陷入极端的抑郁中。她扔下钢笔,打开煤气罐的阀门。


                              IP属地:吉林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15-08-05 11: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