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与霞吧 关注:1,149贴子:68,183

回复:戏里戏外都是戏,云去云来远近山----我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谢谢爱林楼主,终于又可以拜读你的美文了。感慨世间如此真情,谢谢爱林楼主百忙之中发帖。


26楼2015-06-17 23:19
回复
    爱林说的太对,“容颜易老,挚爱永存,有爱的婚姻才完美,被爱的女人才幸福”


    来自iPad28楼2015-06-18 08:09
    回复
      有爱的婚姻才是幸福的,质朴的体贴和关爱才是最好的,这样才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来自iPhone客户端29楼2015-06-18 08:59
      回复
        爱林写得太好了!最重要是活得真实。要为自己内心的追求而活


        IP属地:浙江30楼2015-06-18 09:39
        回复
          爱林的文章很感人,人除了两情相悦的小爱,更应该有置身家国情怀的大爱,这也是我一直不赞成张爱玲的原因,一个人现实到不愿遥望远方,只求纵乐而死的快意,其结局终将是悲凉的。梁思成也追求爱情,但不像徐为爱情放逐自己,没有克制和理智的情感在得到之后也许轻易就会消散。秦霞两情相悦近40年了,始终没能走进我们世俗眼光中期盼的家庭生活,这何尝不是两个善良的人在挣扎,在付出呢,他们身上承载了太多的道义,责任。当残酷的现实来到他们眼前时,他们也总是怪自己,不去责怪对方,更不迁怒于别人。不仅如此,他们人格魅力更展示在情感失意的岁月中,好妈妈,好爸爸,健康的,认真的,努力的活着,没有大爱的人是做不到的,生活中从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的眼睛,失意的情感可以被收起来,珍藏着,保有者,如此,美丽会永不褪色!看了爱林的文章总是很感慨,希望秦霞幸福就好。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6楼2015-06-18 12:14
          收起回复
            爱林,你终于回来了,我们一直都在。


            来自Android客户端40楼2015-06-18 12:44
            收起回复
              人生若只如初见......看完爱林的新帖,不由地一声叹息。美好的人和美好的事,有时候更适合留在彼此的记忆里。无论我们这些粉丝如何不舍这段美好的爱情,终究还是飘散在云海之中。如今的霞,潮起潮落,从辉煌归于恬淡,用笔抒写着人生感悟,在优雅中走向黄金人生。如今的汉,重走抗日旧路,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只为提醒年轻一辈永远不能忘记国家曾经的灾难。无论如何,我们都永远支持我们的偶像。


              41楼2015-06-18 22:52
              收起回复
                爱林 好久不见啦 终于回来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42楼2015-06-18 23:10
                收起回复
                  青霞要爱惜羽毛,拣好戏接,这和汉多一致啊!可惜了,若非是香港那群拜金的狐朋狗友,我们今天还会看到许多如滚滚红尘那样的经典。快四十了,快四十又有什么关系,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怎么会有年龄的期限,若青霞没有听信这帮人的短视之语,和汉保持一样的高度,那么两人之间的分歧也不会越来越大,结局自然也不是今天这样!许多年后,青霞经过多年的反思,捐掉了唯一的金马奖,终于醒悟了,终于达到了汉的高度,然而人生却回不去了……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47楼2015-06-19 09:16
                  收起回复
                    爱林,你终于回来了!谢谢你的美文!


                    50楼2015-06-19 11:24
                    回复

                      几天前女儿嘉倩慎重其事的向我要一张签名照,送给同学的妈妈,说这位母亲得了癌症,而她一生中最大的心愿是拥有我的亲笔签名。我即刻DHL一张照片和一本我写的书《窗里窗外》到台湾给她,照片后面写着:
                      人说人生如梦
                      梦醒时或在另一个国度
                      祝福你
                      梦里是美梦
                      梦醒也美好
                      前阵子看了一本书《死过一次才学会爱》,叙述一个病患经历四年淋巴癌的蹂躏,于二○○六年二月二日死亡之后再回到人间的亲身经历。她这样形容死亡:「这不是一种到了另一个地方的感觉,反而比较像是苏醒过来,感觉就像是大梦初醒。感受到宇宙间充满着爱,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样的我,没有躯体,没有任何生理上的残迹,但是我纯粹的本质依然存在,这就是永恒,彷佛我一直都在,而且将永远存在,没有起点也没有终点,不受躯体的限制,可以穿梭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空间。我是一种纯粹的能量,可以诠释为灵魂或精神,它比身体庞大许多。」我惊讶的发现,她所形容的死亡竟然跟两千多年前希腊哲学家苏
                      格拉底不谋而合,苏格拉底不畏惧死亡,用生命来证明灵魂是永恒的存在而身体只是它暂住的房子。
                      《死过一次才学会爱》作者是艾妮塔.穆札尼,她是生长在香港的印度女子,家庭保守,父亲管教严格,学校毕业后父母要她依循印度传统,做个贤良淑德的家庭主妇,多次为她安排相亲,结果决定让她和一个只见过两次面的印度男子订婚。由于自己是追求梦想的人,她经过痛苦的挣扎,终于决定悔婚,因为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感到内疚。她最好的朋友得了癌症,眼看着好友的身体受癌症吞噬的痛苦感到无比的恐惧,没多久自己也被医生诊断出得了淋巴癌,经过死而复生,她用两个字总结得癌症的原因——「恐惧」。
                      二○○六年三月九日紧急送医治疗的五个星期后,她已出院回家了。如果没有医院的病历,很难相信,一个病入膏肓的癌症患者,去到另一个世界再回来,短短数月竟然不药而愈。她的疗愈是因为放下,抛开了她的恐惧,接纳自己并让自己本身成为爱。美国肿瘤科柯耀冰医生(Dr.PeterKo)对这宗癌症自动痊愈的病例很感兴趣,专程安排一趟香港之行和她在养和医院碰面,并仔细研读她的病历,他透过电邮将这份报告寄给媒体和参加研讨会的医界人士,也证实了艾妮塔并非信口开河。
                      每当发现一本好书,我总爱跟大家分享,买了很多本《斐多》和《死过一次才学会爱》,送给朋友,让大家对照苏格拉底和艾妮塔关于死亡的诠释。
                      艾妮塔住在香港,刚巧我的朋友认识她的朋友,于是我迫不及待的约她见面。我们约在lFC大楼的日本料理店,席间有她的先生、我的两个大女儿、几位好朋友,其中一位朋友正在和癌症搏斗。我给她的见面礼是一本英文版的《斐多》和我自己写的书。她个子不矮,一头黑色鬈发,皮肤略黑,身材略胖,五官轮廓很深,是一个好看的女子。一排长桌,我坐在她正对面,两人专注的交谈,她整晚保持微笑并温柔的回答我的问题,微突的眼睛射出的两道光芒却把我震慑住了。书上说她在另一个世界见到她死去的好友和父亲,环绕着她的是无条件的爱与接纳,原因无他,只因为她的存在,那是一种美好。但是她选择回到人间,她想把她的经历和体悟跟世人分享。她认为导致她罹癌的是情绪与心理因素,希望人们可以减少甚至消除致病机率。
                      我问她还能感觉到父亲的存在吗?她说她的父亲正在她身后。我问她现在最想做的是什么?她说希望做到两件事,一是教育,希望不要强迫和限制孩子们的学习,让他们快乐的做自己。 一是医疗方面,希望医生除了治病更要多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
                      达lai喇嘛说人们惧怕死亡,是因为不知道死亡是怎么回事,如果死亡就如艾妮塔形容的这么美好,那还有什么好怕的,不如好好的把握当下,活出自己的价值。


                      51楼2015-06-19 15:08
                      收起回复
                        这下面的体悟应该对青霞的灵性提高有很大帮助,因为这些恰恰是她过去性格中很匮乏的东西,当然也是很多人身上匮乏的东西,秦霞恋在今天这个时代应该提升到一个更高的灵性层面来谈,而不仅仅是肤浅地去八卦一段逝去的爱情而已,青霞说过希望你们因为喜欢我而成就自己,秦霞恋这几十年来伊然成为了一个复杂的社会情感课题,里面的可挖掘的亮点真的也是层出不穷,当然这也是因为秦霞两人本身的精神素养绝不仅仅流于是三教九流的明星这个浅薄的表面而已:
                        当你爱自己觉得心满意足时,你会有更多的东西给别人,因为你无法给别人你没有的东西
                        当你能爱自己到觉得实现自我、展现自己的时候,你所付出的爱就变成无条件的,因为你已不要求任何人回报,你所付出的爱是纯净无条件的,这是我最重要的领悟,让我描述一下我过去是怎样的人,我以往认为爱自己是自私的,我以往认为我必须爱别人胜过爱自己,于是我不断付出,直到自己精疲力尽,同时我一心想取悦别人,我不要有人不喜欢我,我要取悦所有的人,我为所有人、任何人服务, 除了为我自己,
                        无惧地生活,无惧地做你自己。
                        无惧很重要,无惧指的是什么?我指的是——停止害怕别人怎么想你之类的事。大部份人其实不在乎,我过去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我说过我喜欢取悦别人所以我害怕所有的事,我害怕别人怎么看我我害怕自己不够好,我害怕失败,我总是逆来顺受把自己放在最后,我总是把别人放在自己前面,当我为别人做事时,我并不是出于爱,我并不是为了他们去做的,我去做是因为如果我没有去做,我害怕别人怎么看我,所以我做的每个选择或决定都是出于恐惧,不是出于爱,我对食物的选择也是一样,如果我选择吃健康的食物,我这么选择并不是因为我看重生命我想要活得健康长寿,我这么选择是因为我害怕生病,我吃营养品,不吃不行。因为我害怕生病,我害怕任何事,我执着于很多事,我有很多强迫性的行为
                        所以我生活中的所有决定都是出于恐惧,有人告诉我有些恐惧是好的因为它让你安全。我并不同意,因为恐惧其实让你裹足不前,是爱让你安全。如果你爱你自己,你绝不会让自己置身危险中,你也不会让别人置身危险;如果你爱自已、爱惜生命,珍惜自已的生命,你会保持自己的安全。
                        继续享受生命,就算你正面对着疾病,不管你正经历什么事将享受生命变成你的生活重心,这很重要。
                        你们之中很多人失去了所爱的人你很爱的人,你仍然深爱的人,他们已经跨别到另一个境界去,你们所爱的人会希望你们知道,他们很快乐,他们没事,他们会希望你知道他们仍然和你在一起,他们仍然爱你,但你所爱的人最希望你知道的是,他们希望你能快乐起来,他们希望你能重新找到快乐和喜悦,你所爱的人最想给你的讯息是,他们不希望你觉得内疚,当你重新找到快乐时,不管你在什么情况下失去所爱的人,不管是因为疾病、意外、瘁死或逐渐死亡,或是因为自杀,不要对任何事觉得内疚,没有人会在时候到以前离开,你不能控制他们的死亡,如果你有任何话想对他们说,就说吧他们会听得到,他们真的听得到,有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哀悼亡者,你做的事只需要为自己疗伤,你不需要为他们做什么,他们真的不需要你,只要为自己做,你只要为自己疗伤,如果你重新找到快乐,你必须要了解你的生命仍然是个恩赐!
                        我们是彼此关联的,我们都是它的一部份,我们是一体的。
                        首先要认知你的生活是建立在恐惧上,因为它很细微很多人根本不会察觉,我就没有察觉,有时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活在恐惧中,直到恐惧消失时,然后我们才发现哇那种寂静的感觉真好。
                        你们有很多方法,有件事我会告诉别人,不要想办法去消除恐惧,因为这样一来你只是专注在恐惧上,每当你想去除什么你只是让自己更注意它,我会要你们在爱自己上面下手,爱和恐惧不能共存它们不可能同时存在,只可能有其中之一,你越爱自己你生活中的恐惧会越少,所以我不会要你们去除恐惧,而是用更爱自己来超越恐惧,所以将重心放在如何爱自己。
                        我其实认为我们可以超越原谅,当我们了解别人已尽了力,在他们当时的认知范围内,不管他们做了什么,这已经超越原谅,这比较像同理心、同情心,试图去了解他们的动机,这不仅适用其它人也适用于你自己,当你对自己可以这样想时对别人会更容易,所以先要对自己有同理心。
                        每当你觉得在评断自己的行为,例如有多少次你说过我怎么会这么笨做出那样的事,我应该怎样做才对像这样的情形,留意你对自己说的话然后告诉自己,不是这样的我是宇宙中一个美丽的孩子,我不应该被这样说,开始对自己有同理心,当你可以这样对自己时你会开始这样对别人,然后你会了解没有什么可原谅的,因为当你原谅别人时你的意思是你伤害了我错怪了我,但我还是会原谅你,这好比你评断别人认为别人做错事但你还是会原谅他。另一个境界里没有评断,因为没有什么可评断的,我们都是爱我们都是纯净的爱,无条件的爱所以没有什么可评断的。
                        我的成长过程中一直相信业力因果,我们做错了事就会受惩罚,现在我发现我对这些事不再那么独断了,这件事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变化,我现在将业力看成类似阴阳的东西,如果你向这头拉得太远,它会以同样的幅度向那头摆回去,它不是一种做错事的惩罚,你不必在这一世积好因好在下一世得好果,简单地说你只需要跟随你的心,跟随你的喜悦让你的人生更开心。


                        52楼2015-06-19 15:28
                        收起回复
                          张爱玲说,爱过之后的心,像被水洗过一样洁净。胡兰成离开了,可她依旧淡定地说:“倘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不会去寻短见,也不会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说这句话的时候,张爱玲的心就是一面深不可测的湖。虽被人投石问路,却宁静平缓,波澜不惊。
                          此后,是平庸,是惊世,是绚丽,是落魄,都与人无关。那种携手花开,静看日落的烟火爱情,早已不屑。
                          是的,张爱玲如此,青霞如此,她们的心深不可测,虽被人投石问,却宁静平缓,波澜不惊,因为心早已为止水。


                          55楼2015-06-20 11:39
                          收起回复
                            欢迎爱林回来!


                            IP属地:浙江来自手机贴吧56楼2015-06-20 22: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