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秀宫吧 关注:44贴子:1,014
宁寿宫郎中等如有首领太监回来搬取金银物件皆以此宝为凭 特谕


IP属地:江西1楼2015-06-08 20:23回复
    又命明白通知各使,有愿今晚离京者,即由荣禄保护送至天津。命军机勿散,以待后命。


    IP属地:江西2楼2015-06-08 20:28
    收起回复
      癸丑。谕军机大臣等、所有火器营、健锐营、圆明园、内务府、养育兵。著该管王大臣赶即认真挑选精壮幼丁。将名数咨交督办军务处。以备调用。
      ===
      又谕、现在京师戒严。各城门启闭出入。尤宜加意慎重。著添派常明、文海、印启、隆恩、容惠、明启、台布、松林、多欢、会同崇勋等分驻九门。常川住宿。凡出入人等。认真盘查。不准稍有疏懈。
      ===
      谕军机大臣等、汉军机章京多住宣武门外。日来不得出入。该班人少。著载勋等即派差官执持令箭。传谕该城副都统伊立布等。但遇该章京出入。即验明放行。军机处即将名单交与该城。并给发印札以凭查验。现月
      ===
      又谕、现在事机紧急。各城固应慎重启闭。惟军情重大。一切探报往来。及队伍进出。均关紧要。未便稍有阻滞。著载勋等即派差官。逐日按各城门分持令箭。常川稽查。但系探报往来。及我军队伍出入。均当查明。随闭随放。并著传知稽查各城门副都统。一体遵照办理。摺包
      ===
      又谕、寄宋庆、现据探报洋兵已抵通州。京城防务。万分吃紧。著该提督迅即来京。商办城守事宜。毋稍刻延。摺包
      ===
      又谕、贵恒奏、崇文门城楼至东角楼垛口十三座。坍塌甚多。请迅速修理一摺。著派英年、溥良、即日兴修。===
      又谕、董福祥昨已带队出城迎敌。即著酌留数营。派得力将官扼堵。仍将大队速带回城。保守城池。毋稍刻延。摺包    


      IP属地:江西3楼2015-06-08 20:39
      收起回复
        其间奕劻、李鸿章他们一直想疏通正式开议之路,但对方的硬挡使之觉得无可奈何。11月6日(九月十五日)他们给西安军机处的电报中说:
        “ 前照会各使,定期开议,各使注意先办祸首十一人,一律正法,力与辩驳,未肯松劲。诘以和议将开,联军勿庸西去,各使均诿之提督,而德瓦(德西)统联军,未允接晤,能否中止,实无把握,焦急万分„„各国日久坚执,难于转圜,事关宗社安危,敢不冒死直陈,敬求宸断。各国尤以回銮之迟速,定和议之成否,并请速定回銮日期,宣示中外,大局幸甚。”①
        从电报中可以看出涉及的主要问题包括:惩办“祸首”、联军西进、两宫回銮。其中惩办“祸首”是列强提出的“议和”先决性条件,这既是对清方的政治羞辱也是很实际的威胁。早在李鸿章到京之前,外国方面就给先已回京的奕劻放出风声:“不见端王(载漪)、庄亲王(载勋)、辅国公载澜和刚毅、徐桐的人头,不开始谈判。”②等开议当天,英使首先发言,提出严办祸首一条,并将祸首的名单开列在纸上,认为罪魁是端王一人,如果能将端王从严处理,其他人的罪行可不予追究,庆亲王奕劻认为“端王系皇室懿亲,万难重办。各国亦有议亲议贵之条,此事断不能行。”


        IP属地:江西6楼2015-06-08 21:07
        回复
          大纲定下之后,清廷于1901年2月21日(光绪二十七年正月初三)发布上谕宣明:“载勋已赐自尽;毓贤已饬即行正法;载漪、载澜已定为斩监候罪名因系懿亲,发往极边新疆永远监禁;刚毅定为斩立决,业经病故,免其置议;英年、赵舒翘定为斩监候,赐令自尽;启秀、徐承煜即行正法;徐桐、李秉衡均应定斩监候,因前已临难自尽,免于再议。


          IP属地:江西7楼2015-06-08 21:08
          回复
            袁昶,许景澄
            徐用仪,联元,立山


            IP属地:江西8楼2015-06-08 21:16
            收起回复
              。六月七日,慈禧下令将已遣戍新疆的张荫桓就地正法。这与赐死陈宝箴的时间几乎同时。陈宝箴被害于庚子六月二十六日(西历1900年7月22日)。张荫桓实际行刑的时间为七月二十六日(西历8月20日)。盖由于新疆路途遥远,处死令的到达需较多的时间。江西相对地域较近,谕令到达会比新疆要快。因此很有可能杀张与杀陈的密旨是同时发出的。而且此前已有风声传出,要将陈宝箴“就地正法”。三天之前的七月十七日,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立山、内阁学士联元,同时被杀。


              IP属地:江西9楼2015-06-08 21:19
              回复
                 根据卜力发给英国殖民大臣(Colonial Secretary)张伯伦(Joseph Chamberlain)的报告,在他和李鸿章的会谈中,他劝说李鸿章万勿北上,认为北上的命令一定是端郡王载漪矫诏而发,并非太后与皇帝的本意,言外之意,李鸿章如果奉命北上,可能身陷不测之地。而李鸿章对此大不以为然,认为调令确是太后和皇帝签署,自己必须北上。


                IP属地:江西10楼2015-06-08 21:37
                回复
                  当时的北京地方长官,顺天府尹陈夔龙说,载漪调炮下令轰击使馆,是矫诏,估计有道理。也就是说,当时调炮的时候,西太后真希望给使馆的是食品和西瓜,不是炮弹。重炮轰击,是载漪自己的意思。


                  IP属地:江西11楼2015-06-08 21:40
                  回复


                    IP属地:江西12楼2015-06-08 21:54
                    回复
                      而刘坤一和张之洞虽然极力反对朝廷与洋人开战,但让李鸿章“重回北洋”、引起端王集团强烈反弹,这么敏感的问题他们也是不想掺和的,于是两个老狐狸把盛宣怀的请求轻轻给放一边了。
                        盛宣怀锲而不舍,转而给荣中堂上书:中堂,洋兵进京,局势更加危急,看来目前只有让李鸿章大人回京,让他重镇北门,与洋人和谈,才能解决问题啊。
                        荣禄迅速上奏,6月15日慈禧发布上谕:著李鸿章著迅速来京!袁世凯(带兵)迅速来京!这就是荣禄上奏的功劳。(同日,荣禄还向慈禧报告有“张翼、杜士兰约定”,促使慈禧下定决心和谈)
                        由于电报线已断,天津局势紧张,朝廷外发的所有电报必须先用快马送到袁世凯的山东巡抚衙门,再由袁世凯转发各地,在广州的李鸿章接到这道上谕时已经是6月18日。


                      IP属地:江西13楼2015-06-08 21:56
                      回复
                        当然也有另外的担忧:朝廷现在是端王集团天下,他们其实早就在防备李鸿章进京与洋人和谈,要不然拳民在北京也不会公开喊出“杀一龙二虎十三羊”了,李大人此去,如无政治风险,会不会生命风险?虽然有盛宣怀的运作,荣禄的上奏,但端王集团权势冲天,会不会到时候连慈禧都无法保大人?(“召重臣用此轻轻四字,惧祸”)
                          在乱局之中,这些是必须要考虑到的。
                          考虑良久,李鸿章还是认为机会比较大,于是李鸿章在他的两广总督衙门高调地宣布要立即进京(“君父急难,何敢延迟!”),不过此时,又有两封电报到了。
                          第一封是李经方(李鸿章之子)发来的,他强烈反对父亲进京:父亲大人,召您进京是让您和洋人和谈,但此次和谈的难度比以往几次都要大(不仅端王集团还在把控朝廷,洋人此时也绝不会和谈),和谈不成,您的结果会更坏,所以建议您谨慎行事。(《李鸿章电报全集》)。
                          而另外一封电报让李鸿章彻底打消了进京的念头:盛宣怀向他报告大沽口炮台已经失陷!前面我们知道,慈禧是6月20日才接到裕禄报告知道炮台失陷的——也就是说,坐镇广州的李鸿章竟然比坐镇北京的慈禧还要提前知道大沽口炮台失陷的消息,而对于李鸿章来说,这个消息是对他北上“和谈”的沉重打击:如果洋人攻不下大沽口炮台,还有和谈的可能,炮台都已经攻下了,洋人更加不会和谈了。


                        IP属地:江西14楼2015-06-08 21:57
                        回复
                          当慈禧开战之后,盛宣怀曾向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人建议:分三步。第一步,各省响应慈禧的战争动员的号召,但以“矫诏”为出发点,组建“勤王之师”,刘坤一和张之洞等人坐镇东南,稳定后方,由山东巡抚袁世凯统率“勤王之师”进京“清君侧”(清除端王集团)、“护两宫”(其实就是把皇权抓到手里),第二步,由李鸿章迅速北上,以朝廷的名义直接与各国政府和谈,实现停战和稳定。


                          IP属地:江西15楼2015-06-08 22:00
                          回复
                            5月底,义和拳逼近丰台时,慈禧急需要一支八旗军以外又战斗力强的军队去“剿匪”,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聂士成,慈禧调他去“剿匪”,聂士成率军就去了,然后慈禧让他保护好津芦铁路,聂士成就奉命保护好铁路,剿杀破坏铁路的拳民几百人,于是聂士成背上了“帮洋人打清国人”的骂名,京津间的拳民和百姓称呼他为“鬼子聂”,甚至有谣传:他是收了洋鬼子的钱才对义和拳痛下杀手!
                              端王集团也把所有的明枪暗箭对准了聂士成,他们奈何不了奕劻,奈何不了荣禄,奈何不了李鸿章,但对付聂士成这样的军事将领是不在话下的,也必置之死地而后生,刚毅甚至就直接就来到过聂士成军中,“警告”聂士成要小心!他们还给裕禄下过暗令:要设法除掉聂士成。好在裕禄还很明白他需要这样一员大将帮助他守天津的,聂士成这才逃过一劫。
                              从这时候起,聂士成感觉自己处境不太妙,但是,“剿匪”是慈禧的军令,要违抗一个军令这对聂士成来说是不可想象的,四顾茫然之中,聂士成只好多次发电给荣禄,希望能够得到这位直接领导的帮助。
                              6月7日,在落垡完成清剿破坏铁路的义和拳行动后,聂士成立即给荣禄发电——“现因落垡村民从乱,柴草均无从购买”。短短一句电文,道出了聂士成对他自己的军队的担心:一支朝廷的军队,却得不到百姓们的支持,反而引起了他们的仇视!
                              荣禄接电报后没有任何回复,他怎么回复呢,正是因为他不愿意冒着得罪端王集团的风险出头,慈禧不得已才他的这位手下将领推到前台!
                              荣禄也曾经委婉地提醒过聂士成:你军队的军服是西式的,“不为人所喜”,还是换过来为好,荣禄还委婉地暗示聂士成要注意朝廷政治风向,注意端王集团,而聂士成是不会理解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背后的“深刻含义”的,他没有那么高的的“政治嗅觉”,对于聂士成来说,他不会懂得一件衣服的颜色和式样竟然还有什么别的涵义,他只知道听令,研究战略战术,刻苦练军!
                              “事必求实,练必求勤,将必无贪心,兵必无空饷,日演两操以习阵法,岁演行军以熟地势”——聂士成。


                            IP属地:江西17楼2015-06-08 22:10
                            回复
                               6月13日,慈禧曾经命马玉昆立即带队从山海关进京,现在,马玉昆终于来到了天津,来到了聂士成身边,这给聂士成带来了极大的鼓舞,八国联军一见这情况,又赶紧退回到租界,不再进攻。


                              IP属地:江西18楼2015-06-08 22: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