哩哩糖果儿吧 关注:9贴子:895

回复:转文:解密金庸——《笑傲江湖篇(一)》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以其实最后通过小师妹和林平之的这些对话,作者把小师妹的死因直指道义规范。可以说笑书里,作者通篇都在激烈抨击道义规范对人性的束缚。有人说我对盈盈前面的态度有失偏激,在对待道义的问题上,作者何尝没有过激的地方。不过是有时候情之所至,自然流于笔端,无法自己。
  说到小师妹的死,不得不提到两件事,一个就是她临终之前嘱托令狐冲照顾林平之,一个就是小师妹唱着福建山歌闭上了眼睛。
  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在描写小师妹对林平之的痴情,写她被林平之如此无情对待,仍然至死不悔。
  我个人以为,作者这么写,并不是要着意表现小师妹的痴情。
  首先在她嘱托令狐冲照顾林平之时,她说 【“大师哥,我的丈夫……平弟…… 他……他……瞎了眼睛……很是可怜……你知道么?”
  令狐冲道:“是,我知道。”岳灵珊道:“他在这世上,孤苦伶仃,大家都欺侮……欺侮他。大师哥……我死了之后,请你尽力照顾他,别……别让人欺侮了他……”】
  你看,在她临终前吊着最后一口气,说话非常吃力的情况下,没有直接说平弟,而是特意在平弟之前加了我的丈夫,这表明她此时对林平之的情,更多的是一个妻子对丈夫的道义之情。
  然后她说他瞎了眼,很可怜。这一处明白的说出了她对林平之善良的悲悯之心,丝毫没有去表白她无悔深情的意思。
  金庸曾说过,【夏梦是一个善女人】,他对夏梦的公开的评价,除了一个美,便是这个善字。
  那么如果小师妹不是对林平之执迷不悔,她为什么会在临终时唱着福建山歌而去呢?
  我觉得作者这么写的本意,同样并没有着笔在小师妹的痴情上。这一点可以从前面提到的旧版中,令狐冲在华山时故地重游时,在小师妹房间里看到那句“当时若爱韩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中很明显的看出来。
  后来我估计作者觉得这样写,太过直白而删除了,但是作者的意图却已经显而易见了。
  那么在旧版中,如果作者写小师妹临死时唱福建山歌的意图是为了说明小师妹的痴情的话,岂不和后面的这一节自相矛盾?
  那小师妹临终为什么要唱福建山歌呢?
  我想问大家的是,小师妹死的时候,她的遭遇惨不惨?她曾经崇敬的父亲是个伪君子,她不理大师兄对她的痴情,爱上的丈夫人格被仇恨扭曲,和父亲一样自宫,对她百般羞辱,并残忍的杀害了她。而大师哥却还是情深意重的大师哥,身边有了红颜知己任盈盈。
  她这一生从来争强好胜,从前和大师哥在一起的时候,不管是比剑,斗蛐蛐,干什么都不服输。所以到了最后,在他的面前,她还是不能输。她唱着福建山歌走了,她拥有的感情虽然不得善终,但是她无怨无悔,她再惨,但是于情之一字,她没有输,她再惨,也不需要他的怜悯。
  果然【令狐冲胸口如受重击】,一直到最后,他对她都是求而不得,有爱有恨,有关心,有爱惜,却从来没有怜悯。
  这就是金庸笔下令狐冲痴恋的小师妹,争强好胜、纯真率直、侠义善良、有情有义。


64楼2015-04-27 05:43
回复
      金庸说他小说中的人物【在设定名字时,跟那个人的个性或出生背景等等有连带关系,而像武功招数及名称,如果那个人的文学底子是比较深厚的,就会用比较深的名字,也和武功的使用者有相关。】
      可见他给小说里的人起名字有一定的讲究。
      那么任盈盈的这个“盈”字和赵敏的“敏”字,金老是不是有什么讲究呢?
      对于盈字,之前其实很多人都说过了,老子曾有说过“大冲若盈”的话,冲为虚、盈为满,冲盈之道本就是阴阳互补的关系,所以可以说从一开始冲盈为夫妻,就象红楼梦中金玉良缘一样早已经设定好了。我认为包括盈盈扮做老婆婆,都有老婆、老婆,即为妻子的意思。
      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里,盈字并不完全代表正面的意义。就象在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对小昭说的那样:【日盈缺,月满亏蚀,天地尚无完体。。。】,日满则落,月满则亏,太过圆满完美的东西反而是不圆满的。
      所以很多传统文人在描写到盈的时候,都是反面的描写。
      比如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容貌【脸若银盆,眼如水杏。】,脸若银盆,即为为月盈之相。
      金庸同样对盈字没有好感。
      在天龙八部里,马夫人和人调情时有这样的秽语
      【“你身上有些东西,比天上的月亮更圆更白”】
      【“你身上的月饼,自然是甜过了蜜糖”】
      可见在金庸的心目中月盈为何物。


    66楼2015-04-27 05:56
    回复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株寂寞林】
        所谓“山中高士”既为隐士,在红楼梦中宝钗便被喻为隐士。宝钗之隐,是儒家的仕隐,为入世之隐。【‘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是世事练达后,去危以图自安之隐。
        在笑傲江湖后记中,金庸说【令狐冲是天生的“隐士”,对权力没有兴趣。盈盈也是“隐士”,她对江湖豪士有生杀大权,却宁可在洛阳隐居陋巷,琴箫自娱。】
        令狐冲的隐士是天性使然,他最后的归隐是道家的逸隐。
        儒家的仕隐,讲的是 “虽隐于穷闾漏屋,人莫不贵,贵道诚存也。”
        “君子无爵而贵,无禄而富,不言而信,不怒而威,穷处而荣,独居而乐。贵名起如日月,天下应之如雷霆。”
        虽隐居于穷居陋巷,但是却掌握着实权,其贵尤胜王子诸侯,天下莫不从之。
        在笑傲江湖中,任盈盈独居绿竹巷,令狐冲【初次走进小舍,见桌椅几榻,无一而非竹制,墙上悬着一幅墨竹,笔势纵横,墨迹淋漓,颇有森森之意。】
        后【始终未见过那婆婆一面,只是听她语音轻柔,倒似是位大家的千金小姐,哪像陋巷贫居的一个老妇?】
        红楼梦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曾带着她逛了一下大观园。
        到宝钗住的衡芜苑时,众人【说着已到了花溆的萝港之下,觉得阴森透骨,两滩上衰草残菱,更助秋情。】
        薛宝钗居处阴森透骨和任盈盈陋居的森森之意,形虽异而意相通。
        【及进了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
        何谓雪洞,何谓贫居陋巷,试想一个妙龄少女的房间贫陋如雪洞,这个人该是怎样一个人。


      68楼2015-04-27 06:01
      回复
         比如令狐冲,虽然最后和任盈盈结婚了,但是显而易见他深爱岳灵珊是肯定的,争议之处只是他后来到底有没有真正爱过任盈盈。
          从岳灵珊和任盈盈的名字上来说,贾宝玉认为男子是浊物,为女儿便有【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他认为女子的可贵之处便在她的灵气上。
          谁都知道黛玉原本是西方灵河岸边的一株绛珠草,而绛珠草就是一种长着象珊瑚珠一样红色果实的草本植物。所以岳灵珊通林黛玉是非常显而易见的。
          但是周芷若和赵敏的情况就复杂的多了。
          【人道敏政,地道敏树】,敏为谋,为儒家的入世之道,其俗是肯定的了。
          但是在红楼梦中,薛宝钗住的蘅芜苑,蘅芜即为香草名,蘅芜苑中各色香草遍地,“文通毫管醒来异,武帝蘅芜觉后香”讲的是汉武帝在李夫人的故事,暗喻夫妻分离之兆。
          红楼梦中说天下之草皆有香气,【岸芷汀兰,郁郁青青】,那么周芷若到底是生在灵河岸边之仙草,还是蘅芜苑中的俗世之草。是【孤标傲世偕谁隐】的孤芳自赏,还是【麝兰芳霭斜阳院,杜若香飘明月洲】的【蘅芷清芬】?
          和令狐冲不同,张无忌这个人比较2,连金老都说其实连张无忌自己都不知道他到底喜欢哪个女子。既然张无忌不知道,那么连金老自己写文的时候都不清楚也说不定。
          所以肯定有人会说,既然如此,为何你就能觉得你知道。
          文学就是这么神奇,创作时作者已将感情诉诸笔端,常常情不能自己。
          其结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者当局者清、旁观者清,又或者当局者清、旁观者迷都是有可能滴。


        69楼2015-04-27 06:01
        回复
           “雪里盈盈玉破花。遐想风流,压尽京华。。。人生得意定谈夸。”我看我还是把这个【山中高士】晶盈雪先说完再说周芷若吧。不然实在淡定不了。
            有红学家认为贾母其实不喜薛宝钗,便由雪洞之说而来。
            贾母带着刘姥姥逛了别的姑娘的住处,才来到薛宝钗的住处的。
            她们最先去的是潇湘馆。“莫怨东风当自嗟”,黛玉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孤傲、多愁善感,但是其实她是一个很懂生活情趣的人。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
            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
            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刘姥姥念佛道:“人人都说大家子住大房。昨儿见了老太太正房,配上大箱大柜大桌子大床,果然威武。。。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
            黛玉的房间摆着各种各样的东西,非常雅致,虽多却不流于俗套,所谓象【哥儿的书房了】。
            贾母看到林黛玉的窗纱颜色旧了,又嫌绿纱与院子里的背景色顺了色,反而不好看,吩咐凤姐给换了,然后一连讨论了好几种窗纱红蝉翼纱、蝉翼纱、软烟罗、霞影纱。。。
            贾母是什么人,福泽禄厚之人,她对生活的要求是很高的,这个高是指审美情趣高,即为雅趣。
            即使是道家,也讲养性修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国文化是很讲究情趣二字的。可以贫,但不可以陋;可以清,但不可以冷;可以素,不可以煞;可以寡欲,不可以无趣。
            道家贵生,提倡珍爱生命,热爱生命。就象白瑞德评价郝思嘉一样,他喜欢的就是她对生活的热情。你想如果你认识一个女孩,整天把自己房子搞的象薛宝钗和任盈盈一样贫陋清冷,阴气森森,你怎么会喜欢她。
            所以贾母看了薛宝钗的房间后,非常的不满意。【贾母摇头说:“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一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以贾母能说出住马圈的话,可见她心中的不悦。然后她又吩咐人给薛宝钗拿来了几样大方素净的东西摆上。


          70楼2015-04-27 06:03
          回复
            对于林黛玉这个人,可能很多人一直觉得她为人孤傲,所以认为她性格清冷,一定喜素衣淡衫,其实不然。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对于林黛玉服饰的直接描写并不多,只有两次,其中第四回,宝玉去探薛宝钗时,黛玉正好也去了,书中写黛玉【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衿褂子】。
              而那次宝玉眼中的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髟赞}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
              在这一回中也引出了宝钗常吃冷香丸以治热毒的事情,【宝玉此时与宝钗就近,只闻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竟不知系何香气】,这里的冷香丸暗喻薛宝钗天性的热毒,需用冷来矫饰压抑自己的痼疾。
              在笑傲江湖中,绿竹巷内,令狐冲【只隐隐约约的见到有个人影,五官面貌却一点也无法见到,只觉有三根冷冰冰的手指搭上了自己腕脉。】
              你能想象一个人的手指冷冰冰的吗?不是凉丝丝,也不是清凉,而是冰冷冷,与死人何异。就象宝钗的凉森森,不是凉丝丝,而是森森。
              此阴森之词,金庸和曹雪芹偏要都用在两个妙龄少女的身上,其用意如何想想也知道了。
              在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赏红梅时,黛玉穿着【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众姊妹,都是一色大红猩猩毡与羽毛缎斗篷,独李纨穿一件青哆罗呢对襟褂子,薛宝钗穿一件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的鹤氅】
              李纨是什么人?寡妇,宝钗偏穿的与她一样。
              黛玉两次皆穿大红,多么喜气。而宝钗却要朴素冷清的多。
              在笑傲江湖中,前面也说过小师妹的服饰了,描写了很多次,也很详细。穿什么裙子,什么袄的都很漂亮,甚至最后一次,作者说她衣着华丽。
              而关于任盈盈的服饰描写,只有一次上恒山时,作者一语带过写她穿淡绿色的衣衫。
              其它便是【农妇的衫子十分宽大,镶着白底青花的花边,式样古老,并非年轻农家姑娘或媳妇的衣衫。】
              【但见她身穿一身粗布衣衫,容色憔悴。】


            72楼2015-04-27 06:07
            回复
               金庸曾经说过【最善于适应环境的人,不一定是道德最高尚的人。遗憾得很,高尚的人在生存、在竞争中往往是失败者。
                中国历史上充满了高尚者被卑鄙者杀害的记载,这使人读来很不愉快。然而事实是这样,尽管,写历史的人通常早已将胜利者尽可能的写得不怎么卑鄙。历史并不如人们所希望的那样,是好人得到最后的胜利。】
                红楼梦中,贾宝玉曾评价薛宝钗【好好的一个清净洁白女儿,也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禄鬼之流。】。
                长久以来,有很多质疑,薛宝钗就算心机重而已,但是她也有她的不得已,同样是封建道德制度的受害者,曹雪芹把她与【国贼禄鬼之流】相提并论,实在是有些过了吧。
                不过有一件事大家应该清楚,红楼梦是个残本,流产下来的结局并不是曹雪芹写的,所以很难断言曹雪芹的初衷所在,但是笑傲江湖金庸却写完了。所以。。。


              73楼2015-04-27 06: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