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世纪,文化复兴是一个民族实现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不仅影响着中国在国际上大国形象的塑造,也通过影响普通百姓的言行而成为当代生活的软环境。
季羡林曾经预言,“21世纪,东方文化必将全面复兴”。在他的著作《中国精神·中国人》中,季羡林通过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围绕中国文化、爱国主义、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等话题,倾心与读者交流。
作为精神上的精英阶层,季羡林在书中深刻分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所在:“中国历史上一批穷困的知识分子……这一批人一无所有,最值钱的仅存的‘财产’就是他们这一身瘦骨头。同‘面子’一样,‘骨气’这个词儿也是无法译成外文的,是中国的国粹。”此外,他还提出,“中国知识分子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能望其项背的。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我的每一粒灰也还会是爱国的。”
其实,季羡林所写出的种种,不仅是他个人的写照,更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其中所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沧桑之后仍然爱国家、爱人民并为此不懈奋斗的精神,可看做整个民族精神的写照。
季羡林曾经预言,“21世纪,东方文化必将全面复兴”。在他的著作《中国精神·中国人》中,季羡林通过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围绕中国文化、爱国主义、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等话题,倾心与读者交流。
作为精神上的精英阶层,季羡林在书中深刻分析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所在:“中国历史上一批穷困的知识分子……这一批人一无所有,最值钱的仅存的‘财产’就是他们这一身瘦骨头。同‘面子’一样,‘骨气’这个词儿也是无法译成外文的,是中国的国粹。”此外,他还提出,“中国知识分子有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也不能望其项背的。我生平优点不多,但自谓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了灰,我的每一粒灰也还会是爱国的。”
其实,季羡林所写出的种种,不仅是他个人的写照,更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其中所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历经沧桑之后仍然爱国家、爱人民并为此不懈奋斗的精神,可看做整个民族精神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