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洋吧 关注:28贴子:1,192
  • 3回复贴,共1

“洗茶”会损失茶叶有效成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们用茶壶冲泡乌龙茶时,习惯上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称之为“洗茶”。有些茶人解释这样做是因为要洗去茶叶中不干净的夹杂物如茶灰、尘埃。他们认为不“洗茶”的人,是“不讲卫生”、“不懂茶艺”。但有否想过,这样“洗茶”,连茶叶精华也在不知不觉中洗掉了?
  其实,据学者考证,“洗茶”一词始用于北宋,原属于茶叶采制过程用语,后延伸至饮用过程中。而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釜炒、揉捻、烘焙、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级,而且达到卫生标准。其中偶有夹杂物如茶灰、尘埃,经注入沸水即倒掉,也迅即去除。而第一泡茶的操作,主要是进行浸泡,有利于茶叶的舒展和茶汁的浸出,使饮用者很快感觉到茶叶香味,而不是单纯为了洗去茶叶不卫生的东西。
  第一泡茶的有效成分较多,如茶多酚、氨基酸、醚浸出物等,不但对人体健康有益,而且尽显茶的美味。根据有关实验,茶的香味和有益人体的成分在第一泡后3秒即开始浸出,若超过3秒钟倒掉茶水,上述茶中的有效成分就会大量损失。从市场经济角度看,为拓宽我国乌龙茶销路,谋求跨越式可持续发展,“洗茶”用语宜修正为“浸茶”或“温茶”较为确切和科学。


1楼2015-01-26 23:10回复
    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制茶时期,茶叶生产主要靠纯手工制作,除了自然污染之外,加工环节的污染的确也实实在在的存在。尤其是脚揉茶,这种功效低又不卫生的加工方法也曾经被外国人在报章上配以“中国茶农用脚揉茶的照片”登出来,显示“饮中国茶不卫生”。但时至今日,随着生产力的跨越式提高,各种先进的制茶机械被规模化应用,茶叶生产早已脱离了纯手工制作时期,进入工厂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时期,尤其是近十几年来,全国各地建立了多处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与有机茶生产示范园,茶叶质量更是得到空前的提高。从制茶工艺上来讲,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以后经过初制、精制,其中有多道工序如做青、炒青、揉捻、烘培、筛拣等,不仅获得茶叶品质、品级,而且达到了国家要求的卫生标准。


    2楼2015-01-26 23:28
    回复
      浸润洗茶法就是在品茶之前,先将适量茶叶投入泡茶器具,然后注入开水,但对开水的注入量应有着严格的控制,以刚刚能够浸湿干茶为宜,然后迅速将水分倒掉,这样我们不妨心里告诉自己“我已经把茶洗干净了”(洗净心态),这也与专业上所讲的温润泡相吻合,而且如此操作还非常适合我们嗅闻干茶被热水浸润后所散发的鲜灵的“温润香”,尤其是在品饮高档名优茶时,“温润香”是非常高雅清幽的一种香气,其亦是茶叶价值的一项重要构成部分。待享受完“温润香”,再进入正常的冲泡程序。浸润洗茶法既能温润了茶叶,使茶叶能够充分的发挥优良茶性品质,又起到“洗净心态”之功,可谓一举两得!


      3楼2015-01-26 23:30
      回复
        刮沫洗茶法就是在冲泡茶叶时,先将适量茶叶投入泡茶器具,注水时采用悬壶高冲的手法,一次性将开水注满泡茶[url]http://器具[/url],这时茶汤会有丰富的泡沫产生并漂浮在茶汤表面,我们习惯上往往认为泡沫就是茶叶中的脏东西(其实茶汤中的泡沫并非全是因为茶叶中有脏东西而产生的,恰恰相反,茶汤中的泡沫主要是因茶叶中所含有的一种叫茶皂素的物质而产生),然后只需把浮沫刮掉(一般会认为脏东西已经被洗去了)就可以放心的饮用了。这样既可以洗净心态,又不会流失多少茶叶的营养,茶童在“四君子茶艺”中即是采用的此种洗茶方式。


        4楼2015-01-27 00: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