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吹吧 关注:14贴子:4,566

回复:后来才知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初是男人之间的约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虽然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但看到这些文字,还是会心有戚戚。不知那些经历过的人是怎样的心碎。


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4-11-25 20:30
回复
    遇见你,对于我来说是危险的,而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遇见你,对我则成了致命。—《自深深处》
    这是王尔德入狱后写给同性情人波西的信集里的一句话。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4-11-25 21:03
    回复
      以前在图书馆看到王尔德的传记,简单翻了翻,很惊喜。因为里面关于他的资料特别全,还有不少他故居的照片,他的手稿的照片等等。但是整本书却没有提过波西这个人。当时很纳闷,这么详细严谨的传记却没有记录这个对王尔德的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人,要知道王尔德是因为和波西的关系才入狱,身败名裂。
      然后我翻到最后,看到作者:维维安。然后我明白了,这个传记的作者是王尔德与妻子康斯坦茨生的儿子。难怪了……
      所以大多数的传记,即便是主人公的亲人写的,也不是完全真实完整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4-11-25 21:09
      回复
        我想大多数人会比较熟悉这一段:“人会说美是肤浅的,也许如此。但至少不像思想那么肤浅。对我来说,美是天才的一种形式,美是奇迹中的奇迹。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这段话。
        这是王尔德的小说《道连•格雷》里亨利勋爵对道连格雷说的话。
        据说王尔德看到一个男模特的画像,感慨这么美的生物却仍抵不过衰老。然后画家对他说如果画里的人可以和现实中的人互换就好了。然后王尔德就写了《道连格雷的画像》


        来自iPhone客户端20楼2014-11-25 21:18
        回复
          然后《电影黑皮书》那个节目还引用了魏尔伦形容“颓废”的一段话。我只知道魏尔伦是法国早期象征主义派的诗人,和诗人兰波是对同性恋人。(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诗人们总是有个同性恋人,我发誓我不是刻意寻找,这绝壁是巧合)网上关于他的资料很少,我也没有读过他的诗。
          我找了半天,才找到了一篇《浅谈颓废的现代性》,里面说“80年代,有相当一部分诗人,作家自觉追随颓废风格,法国诗人魏尔伦的十四行诗《衰竭》(1883),是这一时期颓废主义诗歌的代表作。诗人对颓废概念也曾作过一番迷乱又精彩的描绘:
          颓废这个词,它闪耀着姹紫澄金的微光。它表达了最高的文明的种种精细思想,它是高超的文学化,是一个可以感受深刻欢乐的灵魂。它摆脱了喷吐的烈焰和熠熠生辉的宝石,使人联想起妓女的胭脂红,想起马戏团的杂耍,想起气喘吁吁的古代斗士,想起野兽的窜跳,想起赛马会上人们消耗的热情,这种热情在渴求自身的迸发,这种负荷把热情消耗殆尽, 正如入侵之敌吹响的号角。”
          所以我想那个节目的文案可能来源于这篇文章。


          来自iPhone客户端21楼2014-11-25 22:20
          回复
            关于魏尔伦和兰波,有一个电影《心之全蚀》,描述了他们的恋情。年轻的小李子在里面演兰波。那时候大概小李子才20岁吧,在演《泰坦尼克号之前,那时候的颜简直美cry.
            而且这个电影告诉我们,艺术家都特么是神经病,这是个万古不变的真理。
            微博上搬来的截图……


            来自iPhone客户端22楼2014-11-25 22:26
            收起回复
              What is all this sweet work worth,
              If thou kiss not me?
              世上一切甜蜜的作为有何价值?
              如果你不吻我。
              —雪莱《爱的哲理》
              晚安


              来自iPhone客户端23楼2014-11-26 00:01
              回复
                小伞读好多书。受益匪浅啊!


                来自手机贴吧24楼2014-11-26 20:07
                收起回复
                  初中就知道


                  25楼2014-11-27 10:41
                  收起回复
                    电影《霸王别姬》里,关于戏曲的片段,我记得有《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和《牡丹亭》三出。
                    最后“批斗”那场戏,程蝶衣绝望地喊“我也要揭发!揭发姹紫嫣红,揭发断壁颓垣…”
                    这段就是出于《牡丹亭》那句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壁颓垣。”
                    原来再美好的东西都在被毁灭,践踏,空付。一句无限怅惘的词被这样歇斯底里地呐喊出来,顿时充满震撼与绝望。
                    联想戏词更觉悲凉。戏里,《牡丹亭》里的杜丽娘是个痴情女子,为爱生为爱死。戏外,电影里的程蝶衣也是痴人一个。一生为情所困,一生都活在梦里,更用一生去完成一出戏。然而历史变幻,他的梦想,爱情与尊严都被践踏殆尽。而电影外的那个人呢?唉…不过也是个痴人罢了。
                    痴人难得,只有他们才属于舞台,梦想,爱情—一切需要飞蛾扑火才能实现的东西。
                    他们作着我们平庸之人不敢作的梦。仅为这点,我们就该感谢他们。


                    来自iPhone客户端27楼2014-12-01 21:07
                    回复
                      这个贴用来收集一些文字吧。也许我再过几年就不再被情诗之类的东西触动了呢。但愿不要有这一天。


                      来自iPhone客户端28楼2014-12-03 20:06
                      回复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断章》(卞之琳)


                        来自iPhone客户端29楼2014-12-03 20:09
                        回复
                          突然想起小学时老师信誓旦旦地说,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为了歌颂老师们伟大的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样误导小朋友真的好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30楼2014-12-03 20:22
                          回复
                            如果要我说我看过的感情最细腻而炽热的的小说,茨威格的小说必定排第一档。


                            来自iPhone客户端32楼2014-12-09 00:22
                            回复
                              演奏序曲的时候灯光熄灭了,我看不见你的脸,只感到你的呼吸就在我的身边,就跟那天夜里一样的近,你的手支在我们这个包厢的铺着天鹅绒的栏杆上,你那秀气的、纤细的手。我不由产生一阵阵强烈的欲望,想俯下身去谦卑地亲吻一下这只陌生的、我如此心爱的手,我从前曾经受到过这只手的温柔的拥抱啊。耳边乐声靡靡,撩人心弦,我的那种欲望变得越来越炽烈,我不得不使劲挣扎,拚命挺起身子,因为有股力量如此强烈地把我的嘴唇吸引到你那亲爱的手上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来自iPhone客户端33楼2014-12-09 00: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