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资料:《三国演义》与人才学-三国人才的典型、事例与泛论
远流出版社 作者:葛楚英 第二百六十二页
典型8 赵云~德才兼备的精干人才。具有艺高、胆大、心细的完美人格。
《三国演义》所写的人才,最完美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文臣中的诸葛亮,一个是武将中的赵云。
如果将两人加以比较,诸葛亮的名望以及他所获得的成就,无疑属於最高层次,赵云远不及他。但是如果仅从「完」字上著眼来进行衡量,那麼可以说赵云之「完」尤胜於诸葛亮之「完」。诸葛亮智慧绝伦,品格高尚,但他却有街亭之失,陈仓之拒,司马氏之难以制胜;而赵云则德与才两个方面都没有出过大的失误,他平生没有犯过错误,基本上也没有打过败仗,是一位常胜将军。
像赵云这样的人才,在现实生活中是极少有的,简直可以说难於寻觅,因为他太完美了。
非子龙不可行也
这样完美的人才,在蜀汉政权中,却没担负与之相适的应有的重任:守荆州不派他,取西蜀也没有让他独当一面,五虎将之封,他的位置排在关羽、张飞之下。我们说过,桃园三结义,组成了一个封建小集团,这个小集团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赵云之所以位居关、张之下,与这种排他性不无关系。在派兵点将时,诸葛亮的心中应该是明白这种关系的,然而无可奈何。不过,由於他的忠心,他的屡立战功,刘备也并没有怎样轻视他,而是予以相当的重视,只不过在程度上,不如关、张之深罢了,也还算不得是什麼不公平的待遇。至於诸葛亮,内心是十分看重这员虎将的,每到关键的时刻,总要用到他,「非子龙不可行也」(第五四回),就是极高的赞誉。
赵云一生,特别是前半生,很多时候,担任警衞工作,这个现象很值得注意。例如当阳长坂坡之役,赵云被分配保护刘备的「老小」;诸葛亮到东吴结盟之时,赵云被指定驾小舟接他回来;刘备东吴招亲,赵云被派去随身护衞,并执行三个锦囊妙计;诸葛亮柴桑口吊孝,又是赵云领五百军防护。可想而知,诸葛亮的,「非子龙不可行也」之赞,是有实际作根据的,不是泛泛的称誉之辞。赵云此人,德才兼备,在才的方面,他有三大特色,即艺高、胆大、心细。这三条正是警衞人员必备的基本条件。艺不高,就不能以少胜多,保衞重要人物和辎重,因为警衞人员并非主力,人数总是不多的;胆不大,就不能在危急的时刻,镇定如常,因为重要人物和辎重等,时有受到敌人袭击和掠夺的可能;心不细,就不能预防某些情况的发生,或发生了而不能机灵地予以应付。
长坂坡之战,是赵云个人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这次恶战,全面地体现了赵云的艺高、胆大、心细,使三者融为一体。赵云当时担任保护玄德老小的责任,带点警衞性质。当曹操大军冲击而来之时,老小失散。赵云从忠於职守、忠於主人出发,在千军万马中,在刀枪剑戟丛中,先是带著三四十骑,后是单枪匹马,纵横驰骋,往来冲突,杀得尸横遍野,血染征袍,终於保住了阿斗与甘夫人的性命,冲出了重围。艺高自不待言,曹军中三等以下将领,和赵云相遇,没有战过三回合的,至於普通士兵,则是「手起处,衣甲透过,血如泉涌」;胆大也无须赘说,数十万大军中,决死拚搏,由数十骑到数骑到一人一骑,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怯懦;赵云的心细,在长坂坡战役中,有很好的表现,但不仔细品味,就不容易看出:
第一是救简雍。「云乃将从骑所骑之马,借一匹与简雍骑坐;又著二卒扶护简雍先去报与主人:『我上天入地,好歹寻主母与小主人来。如寻不见,死在沙场上也!』」救护伤者,考虑周到,一细;既救人,又使之报信,二细;不送伤者出围,唯恐耽误救主人老小,三细。
远流出版社 作者:葛楚英 第二百六十二页
典型8 赵云~德才兼备的精干人才。具有艺高、胆大、心细的完美人格。
《三国演义》所写的人才,最完美的是两个人:一个是文臣中的诸葛亮,一个是武将中的赵云。
如果将两人加以比较,诸葛亮的名望以及他所获得的成就,无疑属於最高层次,赵云远不及他。但是如果仅从「完」字上著眼来进行衡量,那麼可以说赵云之「完」尤胜於诸葛亮之「完」。诸葛亮智慧绝伦,品格高尚,但他却有街亭之失,陈仓之拒,司马氏之难以制胜;而赵云则德与才两个方面都没有出过大的失误,他平生没有犯过错误,基本上也没有打过败仗,是一位常胜将军。
像赵云这样的人才,在现实生活中是极少有的,简直可以说难於寻觅,因为他太完美了。
非子龙不可行也
这样完美的人才,在蜀汉政权中,却没担负与之相适的应有的重任:守荆州不派他,取西蜀也没有让他独当一面,五虎将之封,他的位置排在关羽、张飞之下。我们说过,桃园三结义,组成了一个封建小集团,这个小集团具有一定的排他性。赵云之所以位居关、张之下,与这种排他性不无关系。在派兵点将时,诸葛亮的心中应该是明白这种关系的,然而无可奈何。不过,由於他的忠心,他的屡立战功,刘备也并没有怎样轻视他,而是予以相当的重视,只不过在程度上,不如关、张之深罢了,也还算不得是什麼不公平的待遇。至於诸葛亮,内心是十分看重这员虎将的,每到关键的时刻,总要用到他,「非子龙不可行也」(第五四回),就是极高的赞誉。
赵云一生,特别是前半生,很多时候,担任警衞工作,这个现象很值得注意。例如当阳长坂坡之役,赵云被分配保护刘备的「老小」;诸葛亮到东吴结盟之时,赵云被指定驾小舟接他回来;刘备东吴招亲,赵云被派去随身护衞,并执行三个锦囊妙计;诸葛亮柴桑口吊孝,又是赵云领五百军防护。可想而知,诸葛亮的,「非子龙不可行也」之赞,是有实际作根据的,不是泛泛的称誉之辞。赵云此人,德才兼备,在才的方面,他有三大特色,即艺高、胆大、心细。这三条正是警衞人员必备的基本条件。艺不高,就不能以少胜多,保衞重要人物和辎重,因为警衞人员并非主力,人数总是不多的;胆不大,就不能在危急的时刻,镇定如常,因为重要人物和辎重等,时有受到敌人袭击和掠夺的可能;心不细,就不能预防某些情况的发生,或发生了而不能机灵地予以应付。
长坂坡之战,是赵云个人历史上最辉煌的一页。这次恶战,全面地体现了赵云的艺高、胆大、心细,使三者融为一体。赵云当时担任保护玄德老小的责任,带点警衞性质。当曹操大军冲击而来之时,老小失散。赵云从忠於职守、忠於主人出发,在千军万马中,在刀枪剑戟丛中,先是带著三四十骑,后是单枪匹马,纵横驰骋,往来冲突,杀得尸横遍野,血染征袍,终於保住了阿斗与甘夫人的性命,冲出了重围。艺高自不待言,曹军中三等以下将领,和赵云相遇,没有战过三回合的,至於普通士兵,则是「手起处,衣甲透过,血如泉涌」;胆大也无须赘说,数十万大军中,决死拚搏,由数十骑到数骑到一人一骑,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怯懦;赵云的心细,在长坂坡战役中,有很好的表现,但不仔细品味,就不容易看出:
第一是救简雍。「云乃将从骑所骑之马,借一匹与简雍骑坐;又著二卒扶护简雍先去报与主人:『我上天入地,好歹寻主母与小主人来。如寻不见,死在沙场上也!』」救护伤者,考虑周到,一细;既救人,又使之报信,二细;不送伤者出围,唯恐耽误救主人老小,三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