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治疗第一步:漠视症状
作者:小石头
QQ:312470407
很多抽动孩子的父母在面对孩子的抽动症后,除了着急,难过之外,都有同样的问题,怎么办?
最初,还不知道孩子是抽动症的时候,就会认为孩子是坏毛病,批评训斥孩子,可是,往往孩子更紧张,症状也就更厉害。
接下来,上网查资料,到医院看医生,知道是抽动症后,家长会有两种,一种不再训斥孩子,但是要孩子忍着,控制自己。另一种,突然觉得无心做任何事情,眼睛盯着孩子,抽动没有?哪儿抽动了?
很多妈妈问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会说,首先要漠视症状,当这个症状不存在。假装看不见。
为什么要这样呢?通常孩子抽动是父母控制的结果,前面日记写过,孩子的抽动只不过是父母控制的反控制而已。就像有的孩子爱哭,妈妈害怕孩子哭,一哭就妥协,就导致孩子经常哭闹。抽动也是这样。
很多妈妈又有疑惑了,那怎么办,就任其发展,不管不问吗?当然不是,也有妈妈说,去医院,医生确实说,不用管,自己就好了,然后回家就真什么也不管了。可是,时间过去很长,孩子却不见好。我觉得,医生只说了一半,还有一半没说,就是不用管症状,当没有,但要反思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改善家庭环境,孩子才会自己好。
如果你把孩子的抽动当孩子的坏毛病也不算错,对待这些症状,做家长,要在调整自己和孩子关系的时候,做到无痕,我找不到合适的例子,突然想起巴甫洛夫经典的动物条件反射实验,训练动物都利用这个,比如,猴子每完成一个动作,就会得到一个香蕉,那几次下来,猴子就会把完成动作和吃香蕉建立一个连接。同样,孩子抽动时,如果每次抽动都会满足他的一些要求,那抽动就会和某个需求建立联系。这种联系也是强化了孩子的抽动,当然,这些孩子的意识是不清楚的,一切都是在潜意识里发生的。
如何做到漠视症状呢?当孩子抽动时就当没发生,这对很多父母来说很难,特别是刚刚诊断为抽动的孩子父母。心理学上,调整孩子行为非常有效的方法是阳性强化,意思是当孩子出现好的行为时,强化,用语言的,物质的,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把好的行为,这种所谓的好的行为就是父母希望孩子出现的行为,好的行为和好的感受自动建立起联系。
抽动要好,需要父母有长远眼光,不要盯着孩子症状不放,本质上说,症状是什么,都无所谓,都是孩子压力释放的途径,只不过,身体哪儿弱,就在哪儿表现出来而已。也就是说,症状是什么,都一样的。
孩子有抽动症状,父母受不了,一方面看孩子那样难受,另一方面,觉得孩子抽动,别人看见笑话,所以就会不淡定。假想,这个地球上,只有你们一家三口,你还会觉得孩子抽动有什么不正常吗?没有。所有,难过来自于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难过了。
父母做到漠视症状,是调整孩子抽动的第一步。